- 年份
- 2024(15288)
- 2023(22056)
- 2022(18728)
- 2021(17773)
- 2020(14723)
- 2019(33813)
- 2018(33724)
- 2017(62473)
- 2016(34571)
- 2015(38840)
- 2014(38472)
- 2013(36832)
- 2012(33709)
- 2011(30314)
- 2010(30860)
- 2009(28063)
- 2008(27259)
- 2007(23993)
- 2006(21111)
- 2005(18747)
- 学科
- 济(125682)
- 经济(125519)
- 管理(96670)
- 业(89217)
- 企(77089)
- 企业(77089)
- 方法(56428)
- 数学(47807)
- 数学方法(46893)
- 中国(38718)
- 农(34134)
- 财(33966)
- 学(31810)
- 业经(30036)
- 理论(28133)
- 制(27926)
- 教育(26680)
- 技术(23979)
- 地方(23731)
- 农业(22161)
- 贸(21341)
- 贸易(21325)
- 银(20964)
- 银行(20895)
- 易(20664)
- 和(20583)
- 务(20319)
- 财务(20221)
- 财务管理(20173)
- 融(20071)
- 机构
- 大学(475264)
- 学院(470131)
- 管理(177267)
- 济(176824)
- 经济(172573)
- 研究(162053)
- 理学(152711)
- 理学院(150912)
- 管理学(147577)
- 管理学院(146715)
- 中国(117273)
- 京(103058)
- 科学(101252)
- 财(84681)
- 所(81562)
- 农(77043)
- 研究所(74237)
- 中心(72545)
- 江(71669)
- 范(70267)
- 业大(70259)
- 师范(69545)
- 财经(66303)
- 北京(65563)
- 经(60315)
- 农业(60167)
- 院(59508)
- 州(57257)
- 师范大学(56363)
- 技术(55171)
- 基金
- 项目(318742)
- 科学(250504)
- 研究(235307)
- 基金(227521)
- 家(199483)
- 国家(197712)
- 科学基金(168715)
- 社会(145219)
- 社会科(137126)
- 社会科学(137089)
- 省(126232)
- 基金项目(118398)
- 教育(114455)
- 自然(109753)
- 划(107653)
- 自然科(107239)
- 自然科学(107208)
- 自然科学基金(105240)
- 编号(97276)
- 资助(93784)
- 成果(81645)
- 重点(72876)
- 课题(70260)
- 部(70236)
- 创(67915)
- 发(67909)
- 创新(62940)
- 科研(60680)
- 教育部(60571)
- 项目编号(60081)
- 期刊
- 济(196658)
- 经济(196658)
- 研究(144720)
- 中国(104829)
- 教育(83231)
- 学报(78738)
- 科学(70350)
- 农(69481)
- 管理(68081)
- 财(66330)
- 大学(60750)
- 学学(55691)
- 农业(47650)
- 技术(45937)
- 融(38628)
- 金融(38628)
- 财经(32513)
- 业经(31888)
- 经济研究(31733)
- 经(28000)
- 图书(25789)
- 业(25576)
- 问题(23969)
- 版(23545)
- 科技(22917)
- 职业(22028)
- 技术经济(21464)
- 统计(20753)
- 坛(20597)
- 论坛(20597)
共检索到709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永奇
认为构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创新模式的逻辑前提主要体现在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在培养时代新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弘扬主流价值上具有共通性,在锻造科学思维方式上具有互利性。提出加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强化高校党委三重责任,构建立体化育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推动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促进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创新模式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丰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从课程育人的角度,论述了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的辩证关系。思政课当然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我们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理直气壮地开
关键词:
隐性教育 思政课改革 显性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国希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一方面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知、情、意、行"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完善高校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体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
自国家教育部门将思政理论课程地位提升至专业教育学科以来,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对思政理论课程进行了全面且深入地研究,并从中获得颇多学术研究成果,对各高等院校推动思政理论课教学在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渗透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深究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实践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对此,笔者将结合李雅茹主编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分析当今社会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所提的全新优化改革发展要求,思考如何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实践,以助力强化思政理论课整体教学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波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关键一环,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为祖国伟大复兴事业培养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离不开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作用。自新中国成立至今70余年,我国已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科学和完整。在此基础上,我国思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向外部探究,试图通过一系列探索获取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实质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政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由李雅茹编著、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一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新华
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保障;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翁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在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也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说教、学生被动接受的课程模式,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价值。如何进行思政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创新,由张亚丹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一书对价值论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以大学生为价值客体、思想教育为价值主体的教育模式。本书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对思政教育价值实现和评价进行了深入探索,该书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具指导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文娟
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够与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情况相契合,能够有利于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育人模式三个方面。融媒体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效果需做好四方面工作:树立利用融媒体进行思政隐性教育的意识与行动;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平台;提高高职生的媒介素养;打造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教师队伍。
关键词:
融媒体 隐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玉玲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针对目前思政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思政课的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构建模块化的思政课理论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淳
自近代提倡"民主"与"科学"以来,中国人的思想在封建之中逐渐开放。在民主革命完成后,国人内心深怀革命精神。在全民族抗战的历程中,中国教育就将大无畏的爱国精神融入教学内容。新中国之初,中国人对国家的稳定和和平深感不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易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教师既要彰显思政课的理论性,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全面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核与精髓;又要注重思政课的实践性,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向基层、深入一线;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理论性 实践性 思政小课堂 社会大课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剑新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学"式向"导学"式转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研究,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构建,力求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及其评价的新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秀兰 黄振宣
政治高度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的首要前提。创新力度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的内在要求。实践广度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模式的重要方向。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学习模式,是指师生以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为信息传播介体,借助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以及教学管理等活动的新型学习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成为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旭伟
<正>“大思政”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扩大化,包括课程载体扩大化、教育队伍扩大化、育人过程扩大化三个方面。其中,课程载体扩大化是指将高校通识课、专业课、双创课、实践课等各种课程作为“思政拓展媒介”,赋予其思政教育职能与价值。教育队伍扩大化是指除了思政理论课程师资外,将专业教师、高校政工、党员干部、学生父母及网络领袖等纳入到教育主体的范畴,以此汇集全员化育人合力。育人过程扩大化是指打破思政理论课体系约束及学校教育藩篱,将思政教育引入到社会场域场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场景、实践方式加速思政元素价值的内化。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必须脱离“课时主义”的桎梏,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学以致用的要求展开新一轮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亨微
当前,由于教育目的单一、功利,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缺失、人文行为迷失等人文素养的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有其积极作用,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大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
人文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