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17)
- 2023(17299)
- 2022(14755)
- 2021(13988)
- 2020(11899)
- 2019(26891)
- 2018(26659)
- 2017(51089)
- 2016(27443)
- 2015(30600)
- 2014(30325)
- 2013(29518)
- 2012(27188)
- 2011(24235)
- 2010(24289)
- 2009(22659)
- 2008(22341)
- 2007(20062)
- 2006(17100)
- 2005(15437)
- 学科
- 济(102315)
- 经济(102205)
- 管理(78379)
- 业(76773)
- 企(62020)
- 企业(62020)
- 方法(49856)
- 数学(43851)
- 数学方法(43231)
- 财(30677)
- 农(29301)
- 中国(29070)
- 制(26227)
- 银(25732)
- 银行(25586)
- 行(24112)
- 业经(22353)
- 学(21661)
- 贸(21041)
- 贸易(21027)
- 易(20486)
- 融(20099)
- 金融(20096)
- 务(19947)
- 财务(19878)
- 财务管理(19831)
- 地方(19279)
- 农业(19053)
- 企业财务(18814)
- 理论(17835)
- 机构
- 学院(380327)
- 大学(377861)
- 济(151863)
- 经济(148511)
- 管理(146965)
- 理学(125763)
- 理学院(124427)
- 研究(123159)
- 管理学(122066)
- 管理学院(121357)
- 中国(101260)
- 京(78594)
- 科学(75535)
- 财(74986)
- 农(64072)
- 所(61555)
- 中心(59972)
- 财经(58940)
- 江(58136)
- 业大(56062)
- 研究所(55748)
- 经(53509)
- 农业(50746)
- 北京(48889)
- 范(48738)
- 师范(48197)
- 州(46710)
- 经济学(46653)
- 院(44742)
- 财经大学(43889)
- 基金
- 项目(254002)
- 科学(199774)
- 研究(184940)
- 基金(184384)
- 家(160286)
- 国家(158978)
- 科学基金(136990)
- 社会(116204)
- 社会科(110039)
- 社会科学(110010)
- 省(99991)
- 基金项目(96831)
- 自然(89893)
- 自然科(87825)
- 自然科学(87795)
- 教育(86620)
- 自然科学基金(86211)
- 划(84039)
- 资助(76509)
- 编号(76044)
- 成果(61522)
- 重点(57362)
- 部(56143)
- 发(53870)
- 创(52968)
- 课题(52145)
- 科研(49641)
- 创新(49511)
- 教育部(48296)
- 大学(47978)
- 期刊
- 济(162590)
- 经济(162590)
- 研究(110872)
- 中国(72196)
- 财(59487)
- 学报(59031)
- 农(57653)
- 科学(53555)
- 管理(52495)
- 融(49631)
- 金融(49631)
- 大学(44906)
- 学学(42519)
- 教育(39448)
- 农业(37939)
- 技术(33668)
- 财经(28789)
- 业经(27612)
- 经济研究(26591)
- 经(24624)
- 问题(20781)
- 业(19881)
- 理论(18787)
- 版(18483)
- 统计(18181)
- 贸(18058)
- 技术经济(17871)
- 图书(17224)
- 实践(17177)
- 践(17177)
共检索到564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顾艳辉 朱淑珍 赵袁军 俞林
本文在梳理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理论基础上,基于风险传染视角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进行了理论与现实分析,从而阐释了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并提出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防范对策。本文的研究对于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及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与扩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文婷 杨志春
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的放缓会显现出各类风险事件,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也许会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发因素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债务、商业银行流动性、实体企业高杠杆、资产泡沫、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弱等五个方面。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杆杠";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强化金融监管和征信建设;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对外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英奎 马茜 姚水洪
银行间的金融业务多种多样,文章针对银行之间的风险交易进行建模,运用一种针对银行系统层面的风险分析方法,分别对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下的银行系统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统计大量数据,通过衡量结果的各种参数来分析巴塞尔协议参数、外部风险比例、网络规模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下对银行系统风险传染的影响,得出这些结果参数在不同网络结构下的规律并进行相互比较。结论认为巴塞尔协议参数和银行网络的连接集中度对银行系统风险传染有比较大的影响,找准关键银行节点是防范风险传染的关键之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凌峰 王治强
随着银行间网络关联不断深化,风险传染性与积累性更加突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如何通过银行业资本配置的结构化调整,应对风险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相对现有研究大多考察如何确定银行适宜的资本水平,以及银行资本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以银行业整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资本配置与系统性风险的结构化特征,为银行业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采用网络分析法刻画银行间风险传染过程,提出以系统性风险结构为锚,调整资本配置结构以提高两者匹配程度的结构化风险应对策略,并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提高银行业资本配置与系统性风险在结构维度的匹配程度,可有效降低风险传染,改善系统性风险,验证了结构化风险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建议监管部门可基于银行业资本配置和系统性风险的结构化特征,实施更为精细的差异化资本监管,实现资本配置的结构化优化,提高银行间网络的风险抵御能力。
关键词:
风险传染 系统性风险 资本配置 结构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历芳 刘纪鹏
2017年以来,中央释放出继续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信号,其中银行业已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但是,在重视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有必要对开放条件下的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和防范。回顾国内外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教训,本文认为对外开放尚不构成威胁金融安全的实质性风险,但为了与开放政策相适应,应构建安全审查机制等"第二道防线";审视内部,银行业表外风险叠加或可引发明斯基时刻,为此,应切实严格管控影子银行,要求银行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稳健运营水平,防止爆发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采平 彭红霞 黄岩渠
运用改进后的双传染渠道模型,依据2014—2022年42家银行的年报数据,从传染损失、倒闭机构数、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四个维度测度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结果显示,从传染损失或倒闭机构数量单个维度测量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其生成机制过于片面。综合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维度能更全面、准确地测度银行系统性风险。降价抛售、债务违约分别是权益损失、银行破产的主要渠道。杠杆高且银行间贷款占比高的银行更脆弱,溢出风险更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守伟 何建敏
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强调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形传染渠道和无形传染渠道,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最后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银行系统性风险 传染渠道 网络理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永奋 崔林林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凸显了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成为衡量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矩阵法构建我国银行的风险传染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和相对熵两种方法分析了不同损失水平下单家银行倒闭可能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传染。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方法下的风险敞口矩阵更符合实际;2005年的银行风险传染过程会发生一到二轮,且受到负面影响的主要是股份制银行;由于银行核心资本的提高,2009年的风险传染则几乎不会发生。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矩阵法 风险传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马如飞 邓城涛 卜慧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起步较晚,业务范围以传统的银行业务为主,监管机构对风险的识别也主要以存贷业务的信用风险为主。同时,由于国内的市场波动因素长期在政府管控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利率与汇率的相对稳定导致大多数商业银行忽略了市场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了汇率制度改革,2015年12月人民币加入一篮子货币后允许人民币汇率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包全永
传染效应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模型,研究了一个封闭银行系统以及银行间市场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理。研究结论显示,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传染与扩散效应,这种传染与扩散效应具有自放大性,并最终可能使银行系统失去基本功能。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银行系统性风险 传染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尚晓 庞小红 白文梅 张文凯 王亮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逐渐加大。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采用的指标,研究其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首先从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源错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方面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随后基于2001—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比率作为描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利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三种类型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征信
[作者]
尚晓 庞小红 白文梅 张文凯 王亮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逐渐加大。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采用的指标,研究其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首先从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源错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方面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随后基于2001—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比率作为描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利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三种类型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系统性金融风险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更大,资本市场环境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素。最后就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庄序莹
更为复杂、更具不确定性的外部宏观环境,尤其是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风险串联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当前信贷井喷,银行信贷呈现明显的国有化倾向,行业集中度高,地方政府在刺激经济大背景下的融资冲动和巨额融资现状无疑使债务风险凸显。此种状况需引起银行及监管部门的警惕。补充资本金、加强信贷组合管理、确定银行经营的恰当杠杆率和最低流动性比率、理性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防范银行风险的必要举措。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天芸 周开国 黄亮
本文研究作为银行金融机构集聚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经受外部冲击后银行系统脆弱性的内生性及传染机理。本文把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划分为共同冲击和相互传染两个过程,选取香港上市银行2006年到2011年的股价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中资、港资及外资三个组别的金融机构个体风险特征,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测量香港银行体系的条件风险价值,判断香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影响香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外生性因素和内生性因素。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对共同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强,而港资银行的抵抗能力优于内地银行;金融机构间的传染和风险溢出效应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增加,而且不同规模银行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溢出程度不一样,规模较大银行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书斌 王雅俊
本文从资产价格波动的视角,通过对不同市场中银行资产价格变动的分析,构建相应资产价格模型,阐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理论。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006~2009年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银行不良资产是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不良资产的增加导致银行贷款规模下降。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理解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微观基础,防范和抑制系统性风险传染,减少银行业损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微观视角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