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84)
2023(15154)
2022(13107)
2021(12429)
2020(10219)
2019(23833)
2018(23643)
2017(43708)
2016(25056)
2015(28622)
2014(28986)
2013(27540)
2012(25069)
2011(22614)
2010(22718)
2009(19868)
2008(19050)
2007(16954)
2006(14653)
2005(12582)
作者
(70724)
(58507)
(58432)
(55492)
(37095)
(28184)
(26563)
(23358)
(22499)
(21056)
(20127)
(19767)
(18552)
(18495)
(18123)
(18074)
(18056)
(17349)
(16958)
(16569)
(14771)
(14717)
(14228)
(13353)
(13339)
(13286)
(13058)
(12799)
(11956)
(11721)
学科
(87478)
经济(87376)
管理(64947)
(59630)
(48161)
企业(48161)
方法(41023)
数学(35531)
数学方法(35033)
中国(28009)
(26579)
(21313)
(20535)
业经(19973)
理论(19270)
地方(18251)
教育(17953)
农业(17789)
(16275)
技术(14925)
(14704)
(14336)
贸易(14330)
环境(13973)
(13870)
教学(13227)
(12971)
银行(12907)
(12710)
财务(12634)
机构
学院(339352)
大学(334981)
管理(128094)
(121244)
经济(118191)
研究(113289)
理学(111072)
理学院(109708)
管理学(107442)
管理学院(106843)
中国(79635)
科学(74241)
(72158)
(59588)
(57801)
业大(54630)
(54561)
研究所(53237)
(50922)
中心(50853)
(49650)
师范(49131)
农业(46876)
北京(45310)
技术(44904)
财经(43930)
(41752)
(41019)
(39916)
师范大学(38965)
基金
项目(236791)
科学(184088)
研究(176394)
基金(164781)
(144298)
国家(142949)
科学基金(120952)
社会(105410)
社会科(99505)
社会科学(99475)
(97307)
基金项目(87731)
教育(86102)
(82044)
自然(78698)
自然科(76803)
自然科学(76779)
编号(75375)
自然科学基金(75312)
资助(67765)
成果(61945)
课题(54678)
重点(53995)
(51300)
(50820)
(49271)
创新(45654)
项目编号(45587)
科研(44920)
(44767)
期刊
(131129)
经济(131129)
研究(95198)
中国(74588)
教育(60772)
学报(58307)
(53990)
科学(50929)
管理(44966)
大学(43524)
学学(40487)
(40055)
农业(37746)
技术(35894)
(23273)
金融(23273)
业经(22806)
职业(21403)
经济研究(20341)
财经(20250)
图书(19481)
(19402)
(17317)
科技(16920)
(16745)
问题(16615)
(15643)
论坛(15643)
业大(15576)
理论(15319)
共检索到491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秋月  顾建军  
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阐述与可操作性表达,更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必要途径。提升与发展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是加快推进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文章借鉴相关学者劳动素养的研究成果,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的内涵,并借助德尔菲法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劳动素养发展存在文化困惑、技术赋魅、制度空位、资源壁垒等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应建立基于劳动素养的课程育人体系,建立校企劳动资源互补合作机制,构建劳动素养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劳动校园文化氛围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雄飞  
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立体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优雅全面的育人环境,引入企业特色文化和职场精英文化等,努力拓展和丰富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秋山  熊龙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加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该注重打造劳动特色课程,统筹协调职业院校、社会和家庭,广泛开展劳动社会实践,建立劳动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加平  
"技术素养"是对技术领域"知、能、情"的综合体现,是技术性、人文性的集合。在高等职业教育视域下,应该以专业课教学带动学生技术知识的建构,以实践教学带动学生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以社会活动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行为处事的方式,整体上促进高职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喻玲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需要从多方面出发,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才能促使大学生对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不断提高信息素养的能力,对其人生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建设,需要通过指标化形成合理的框架,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探索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职业院校教师素养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转变,预示着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有了新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数字化革命发展的应然选择、教育教学新生态的实然选择、教师核心素养嬗变的必然选择。基于数字认知、成熟程度、知识边界、资源供给维度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从“驱动”到“交互”、从“抵制”到“颠覆”、从“清晰”到“模糊”、从“旧基建”到“新基建”等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现实挑战,影响到教师数字素养的生成。基于此,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应包括:重塑教师数字素养新理念,实现“道—术”相融相生;描绘教师数字素养新画像,实现“质—量”同向同行;重构教师数字素养新内容,实现“人—技”共生共长;筑牢教师数字素养新基建,实现“软—硬”统筹发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宏宝  刘策  吴东照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为支撑,通过挖掘相关政策文本的评价要素,在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响应协商与共同心理建构下,形成包含劳动技能水平、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面貌为核心类属的9个支援类属、若干指标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611份问卷调查,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类属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最终建构出"四阶递进"劳动教育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健毅  黎芳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而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是解决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困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乡村呈现文化多元化和教育需求多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除一般素养外,还应具备由本土化知识、跨文化能力及乡土情怀构成的特殊素养。其中,本土化知识应包含地方自然与人文的知识以及地方学生心理特征知识;跨文化能力应包含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和整合多元文化的能力;乡土情怀应包含对民族地区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认同和热爱,以及以教育促进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特殊素养的培养需基于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背景、教育目标的特殊性,从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程实践三方面开展基于本土文化背景的有根基、有情感、有实践的融合共生的教师教育。具体而言,可以从特殊素养显现于培养目标中、本土文化融合于课程内容中、挖掘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校园民族文化、融本土实践于课程教学中、悟教育智慧于实践环节中六方面着手培养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兵  
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对信息素养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教育者及时获得反馈提供依据。综合国内外相关能力标准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以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研究、信息自制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美琪  田艳  谢建勋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教育现代化做出要求。因此,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能够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工作后继续教育有效地衔接,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用工大省,《纲要》为河南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管友桥  
职业院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投入与产出的内在逻辑关系去探究,既要考虑国家财政对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要兼顾职业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目标绩效的产出。通过立体式、全方位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客观地对其绩效评价提供标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晔  刘红磊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团队评价事关教师队伍发展方向,科学的评价是引导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系统分析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背景、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建设目标、师德师风、团队带头人、团队成员、团队建设、团队业绩6个维度、25个领域、75个观察点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评价指标,旨在为各级各类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邱璇  丁韧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从评价标准和指标构建方法入手,提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是目前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最佳方法,并指出权重制定方式没有考虑到作为教育受众的学生自身需求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专家和学生的角度量化指标体系,通过进行对比试验来研究专家和学生、不同学生群体在指标权重上的异同点和内部规律,并为未来我国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与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翔云  
职业化素质是员工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以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为着眼点,从构建以职业化素质内容为重点的目标体系、构建以"三元教育"为支撑的培养体系,以及构建涵盖施受双方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讨论了高职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培养问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静  回雁雁  
文章在借鉴国内外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和把握信息素质内涵和评价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方案,并运用德尔菲法修订指标体系。然后,依据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信息素质调查量表,并应用"主成份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其各项评价指标对信息素质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可以很好地进行测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