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5)
- 2023(10766)
- 2022(8913)
- 2021(7944)
- 2020(6179)
- 2019(13953)
- 2018(13612)
- 2017(24990)
- 2016(13314)
- 2015(14520)
- 2014(14628)
- 2013(14548)
- 2012(14201)
- 2011(13262)
- 2010(13722)
- 2009(12523)
- 2008(12264)
- 2007(11074)
- 2006(10206)
- 2005(9798)
- 学科
- 济(80933)
- 经济(80873)
- 管理(34937)
- 业(32872)
- 地方(24542)
- 企(24486)
- 企业(24486)
- 中国(22610)
- 方法(22582)
- 数学(19440)
- 数学方法(19288)
- 农(17488)
- 业经(16482)
- 学(16073)
- 地方经济(15536)
- 融(13076)
- 金融(13076)
- 环境(12625)
- 银(12432)
- 银行(12415)
- 农业(12389)
- 财(12243)
- 行(12168)
- 发(12099)
- 制(12014)
- 贸(10671)
- 贸易(10661)
- 易(10164)
- 技术(9695)
- 和(9643)
- 机构
- 学院(202183)
- 大学(200295)
- 济(93512)
- 经济(91660)
- 研究(80321)
- 管理(69464)
- 中国(60140)
- 理学(58014)
- 理学院(57239)
- 管理学(56294)
- 管理学院(55912)
- 科学(47527)
- 京(43496)
- 所(41969)
- 财(41372)
- 研究所(37723)
- 农(34809)
- 中心(34546)
- 财经(31977)
- 江(31826)
- 经济学(30124)
- 经(28922)
- 范(28539)
- 院(28537)
- 北京(28365)
- 师范(28250)
- 业大(27782)
- 农业(26894)
- 经济学院(26632)
- 州(25773)
- 基金
- 项目(126034)
- 科学(98848)
- 研究(92316)
- 基金(89949)
- 家(78846)
- 国家(78152)
- 科学基金(65775)
- 社会(60923)
- 社会科(57827)
- 社会科学(57814)
- 省(50201)
- 基金项目(46513)
- 划(41680)
- 教育(40905)
- 自然(39861)
- 自然科(38903)
- 自然科学(38893)
- 自然科学基金(38201)
- 资助(36694)
- 编号(35311)
- 发(34070)
- 成果(29579)
- 重点(29199)
- 发展(27750)
- 展(27302)
- 部(27105)
- 课题(26528)
- 创(25990)
- 国家社会(25741)
- 性(24719)
- 期刊
- 济(118513)
- 经济(118513)
- 研究(68863)
- 中国(46125)
- 农(33591)
- 学报(32083)
- 财(30504)
- 科学(29635)
- 管理(28724)
- 大学(24198)
- 融(23654)
- 金融(23654)
- 学学(22935)
- 农业(22893)
- 教育(22654)
- 经济研究(20306)
- 业经(18236)
- 技术(17809)
- 财经(17130)
- 经(14964)
- 问题(14810)
- 业(11967)
- 技术经济(11409)
- 贸(11337)
- 世界(11228)
- 国际(10365)
- 商业(10141)
- 统计(9868)
- 经济问题(9547)
- 现代(9259)
共检索到330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静伟
新时代提倡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分别为其奠定了经济学基础和生态学基础。新时代提倡绿色经济发展是有其必要性的,因为实施绿色经济发展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同时也符合“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蕴。新时代绿色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
关键词:
绿色经济 人与自然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全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绿色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逐步兴起,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绿色共享经济增加了供给和服务,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推动人们的生活向着更文明更生态的方式转变。绿色共享经济适应了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享经济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现代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开发生态技术,建立现代性的经济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全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绿色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逐步兴起,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绿色共享经济增加了供给和服务,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推动人们的生活向着更文明更生态的方式转变。绿色共享经济适应了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享经济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现代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开发生态技术,建立现代性的经济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牛东晓
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绿色物流发展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物流行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规模;物流管理人员匮乏,这些是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应从全国高度制定物流发展规划,以现有物流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结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优质服务的配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应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积极立法,建立绿色物流法律保证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物流行业自身分工,实现近似产品流通的专业化经营;加强物流产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绿色物流 发展障碍 发展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明 吴波 陈国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基于农耕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生态逻辑;其次,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最后,从农耕文化植入现代农业发展及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志斌
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仍是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在阐述绿色发展在农村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经济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新时代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打破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村经济 绿色发展 困境 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本质上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改变传统粗放式生产消费方式为目的,通过将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范围内,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应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文章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同时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够通过降低煤炭资源依赖度与发展绿色金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韧性;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正向影响在高互联网普及率地区大于低互联网普及率地区,且在长江经济带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沿海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曙霞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为了应对流动性紧缩纷纷采用反周期的政策刺激方案,使经济逐步走出衰退。进入后危机时代,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原来的经济模式将不断调整,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日益推出,各国为了重振经济,恢复较快增长正在展开一场新的角力。为了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位置,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必须把握世界经济形势,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努力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创新型经济 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霞 林同智
数字经济以一种创新性资源组织方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对于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数字经济与绿色生态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及空间关联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绩效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关联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绩效的提升,这种效果在相邻省域间尤为明显;教育水平、外商投资水平有利于绿色经济绩效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促进区域绿色经济绩效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发展 空间关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华军 邵明吉 孙东旭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思想演变,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历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视角对中国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多维立体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1)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绿色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层面,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充分引领中国绿色发展。(3)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逐渐由低水平集聚向高水平发散演变;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向高水平发散的分布特征;中国绿色发展的流动性逐步增强,向上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此外,本文对“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昊 马丽君
结合理论和实证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资源依赖以及绿色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丰裕的自然资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明显的资源依赖倾向,抑制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这不仅弱化了当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造成了恶性循环。第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而且该效应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外溢性,能够有效弥补资源依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中国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关系并非是"互补性资产"而是一种"互斥性资产",数字经济对资源依赖的具体影响仅体现弥补作用上,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改变自然资源的使用偏好,反而还加剧了资源依赖倾向,同时该影响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政府环境管制可以通过影响价格机制进而降低资源依赖度,而且不同管制力度下数字经济的"绿色效益"存在明显差异;第五,资源依赖程度取决于要素间替代关系,资源与其余要素间相对价格又是影响要素间替代关系的关键因素,资源价格的提升可以将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互斥性资产"关系转变为"互补性资产"关系,进而打造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优势,而且该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