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3)
- 2023(11987)
- 2022(10416)
- 2021(10057)
- 2020(8030)
- 2019(18866)
- 2018(18738)
- 2017(34603)
- 2016(19069)
- 2015(21603)
- 2014(21498)
- 2013(20764)
- 2012(18861)
- 2011(16845)
- 2010(17035)
- 2009(14980)
- 2008(14249)
- 2007(12307)
- 2006(10658)
- 2005(9161)
- 学科
- 济(68327)
- 经济(68243)
- 管理(50967)
- 业(48892)
- 企(40615)
- 企业(40615)
- 方法(31434)
- 数学(26708)
- 数学方法(26375)
- 中国(20263)
- 农(20184)
- 学(16606)
- 业经(16375)
- 财(16174)
- 理论(14608)
- 地方(14477)
- 教育(13513)
- 农业(13503)
- 和(12322)
- 贸(12068)
- 贸易(12060)
- 易(11708)
- 技术(11684)
- 制(11457)
- 环境(11006)
- 划(10099)
- 务(10014)
- 财务(9954)
- 财务管理(9934)
- 银(9719)
- 机构
- 大学(259704)
- 学院(259127)
- 管理(103065)
- 济(94662)
- 经济(92364)
- 理学(89710)
- 理学院(88682)
- 管理学(87102)
- 管理学院(86655)
- 研究(85501)
- 中国(60533)
- 京(55689)
- 科学(55518)
- 财(42522)
- 所(42404)
- 农(40968)
- 业大(39841)
- 研究所(39079)
- 中心(38175)
- 范(37122)
- 江(36921)
- 师范(36787)
- 北京(35305)
- 财经(34472)
- 农业(31990)
- 院(31560)
- 经(31390)
- 州(30403)
- 技术(30291)
- 师范大学(29612)
- 基金
- 项目(183924)
- 科学(143407)
- 研究(138219)
- 基金(129999)
- 家(113470)
- 国家(112153)
- 科学基金(95495)
- 社会(83533)
- 社会科(78846)
- 社会科学(78821)
- 省(73381)
- 基金项目(69673)
- 教育(64724)
- 自然(61823)
- 划(61800)
- 自然科(60327)
- 自然科学(60313)
- 自然科学基金(59183)
- 编号(58603)
- 资助(52733)
- 成果(48003)
- 重点(41183)
- 课题(40743)
- 部(39766)
- 发(39318)
- 创(38788)
- 项目编号(36217)
- 创新(35914)
- 科研(34839)
- 大学(34604)
共检索到372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铭钟 郝亚杰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时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错之年,培育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容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意义。科学家精神就是体现科学精神的科学文化在科学家身上的集中投射,要以科学文化涵养科学精神,以科学精神铸造科学家精神,让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种子在祖国大地上深扎根、扎深根、结硕果。
关键词:
新时代 科学家精神 培育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正宁 赵希庆 周熙 李林
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农业战略科学家是确保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关键少数”。华中农业大学在改革开放40余年中,自主培养出“两邓一张”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战略科学家,探析他们的精神特质、角色定位和成长路径,对于新时代培育更多农业战略科技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海水 徐莉
新时代赋予了企业家精神新的内涵。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工匠精神等多方面内容。实体机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民族文化以及企业家自身素质等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产生影响。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应从坚持党的领导、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提升企业家素质、积极支持企业家走出去等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
新时代 企业家精神 影响因素 培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文静 马秀峰
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促进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实现应用型大学学生自身价值的应然路径,更是助力企业生存和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应用型大学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存在课程内容缺位、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活动匮乏、文化氛围低迷等问题。为此,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育人、教师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匠心、匠品、匠技和匠魂,激励其成为勇于创新、坚毅进取的新时代工匠。
关键词:
新时代 应用型大学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友力
培养"工匠精神"和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是新时期对职业院校的新要求,需要将两者有机融合,找寻其价值实践路径。培养"工匠精神"要走出误区,"工匠精神"与"立德树人"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路径,要树立一种理念,"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注重两个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引导的统一;构建三全模式,形成立德树人合力;设计四大模块,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五大机制,营造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 立德树人 职业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琦
随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培育新青年的奋斗精神有着重大的价值意蕴。高职生作为新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奋斗精神的培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高职生对奋斗精神的认识不足、认可度不高、意志薄弱、有效实践欠缺等,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培育奋斗精神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奋斗精神 培育 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春玲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工科院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以及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此,需要工科院校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新时代 工科院校 工匠精神 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忠科 高杰 栾茗乔 刘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企业家精神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创新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源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主导型产业,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维护国家产业经济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聚焦能源行业国有企业,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深入探索了新时代下能源国企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国企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和发挥受到文化、地理环境、制度、社会、企业和领导者个人6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在多个层面上发挥作用,并针对能源国企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提出了实施路径。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能源行业 国有企业 培育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文静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续传承,也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对促进中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意义重大。加强理论教育、开展实践锻炼、建立协同机制是培育中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劳动精神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俊
高职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新时代工匠人才的重要职责。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要以树匠心、立匠德、砺匠技、成匠才为目标,为此,文章提出要共建政校企协同机制,协同培育工匠精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贯通培育工匠精神;建设职业化校园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深化三大类课程改革,渗透培育工匠精神,以期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 目标维度 实现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东照 邓宏宝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术界现有研究更多是基于教育学的视角,突出了政府和职业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关键性作用。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出发,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我国工匠精神培育存在“多重场域”,且在培育场域与惯习涵养间存在“互动困境”。应通过积极建构现代工匠的文化认同、有效促进学习场域的融合衔接、切实涵养行动主体的工匠惯习、大力增强工匠实践的资本转化等方式,不断契合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客观结构,将现代工匠由被社会生产异化的“工具人”还原为学会自我反思的“实践人”,以促进社会主体工匠惯习的养成。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场域与惯习 职业教育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瞿群臻 高思玉 汪鹏飞 唐梦雪 宫准 牛萍
工程院院士作为战略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领中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对其成长的研究已成为众多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1—2019年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250名院士的履历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采用生存分析法研究院士成长过程中各因子的影响效果。Kaplan-Meier分析表明,工作单位性质对教授阶段的成长不显著,但随着职业生涯进入院士阶段,这种影响趋于显著。Cox分析结果表明,有过海外留学经历、最高学历授予单位为科研院所、发表的SCI与EI均对教授阶段的生存风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从而加快教授阶段的成长;年龄、接受过连续性高等教育经历降低院士阶段的生存风险进而延缓院士阶段的成长,最高学位类型为医学、国家科学技术奖则增加院士阶段的生存风险进而加快院士阶段的成长。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正>郭永怀(1909年4月—1968年12月),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晓 朱巍
从"工匠精神"的时代变迁入手,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所具有的新内涵与新特质,立足学生、高校和社会发展需求,明确高职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重点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高职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认识"工匠精神",提高职业认同感;弘扬"工匠精神",构筑文化大环境;体现"工匠精神",强化内容与价值取向;践行"工匠精神",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新时代 工匠精神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