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7)
2023(12954)
2022(11220)
2021(10740)
2020(8785)
2019(20749)
2018(20940)
2017(38725)
2016(21273)
2015(24093)
2014(24157)
2013(23552)
2012(21885)
2011(19303)
2010(19337)
2009(17044)
2008(16559)
2007(14392)
2006(12474)
2005(10432)
作者
(58979)
(48753)
(48380)
(46113)
(31062)
(23393)
(22269)
(19192)
(18743)
(17533)
(16934)
(16288)
(15428)
(15310)
(15138)
(14700)
(14684)
(14341)
(14127)
(13737)
(12056)
(11889)
(11682)
(11220)
(10973)
(10919)
(10810)
(10777)
(9749)
(9728)
学科
(78592)
经济(78504)
管理(56007)
(50285)
(41675)
企业(41675)
方法(34314)
数学(28580)
数学方法(28237)
(23366)
中国(22516)
地方(22464)
业经(19059)
(18037)
(17484)
理论(15894)
农业(15694)
(14554)
教育(13718)
环境(13205)
(13087)
(13048)
贸易(13033)
(12512)
技术(12154)
(10864)
(10690)
财务(10621)
财务管理(10605)
地方经济(10256)
机构
大学(283230)
学院(282525)
管理(111798)
(101521)
经济(98775)
理学(96291)
理学院(95104)
研究(93488)
管理学(93340)
管理学院(92819)
中国(68818)
(63474)
科学(60396)
(45710)
(45687)
(44219)
中心(43694)
业大(43135)
(42255)
(41911)
研究所(41771)
师范(41579)
北京(40822)
财经(36280)
(35479)
(34943)
农业(34195)
师范大学(33727)
(32917)
技术(32501)
基金
项目(198598)
科学(154128)
研究(149723)
基金(139323)
(120393)
国家(119272)
科学基金(102178)
社会(90161)
社会科(84915)
社会科学(84893)
(78663)
基金项目(75564)
教育(69423)
(66489)
自然(66304)
自然科(64604)
自然科学(64588)
编号(64217)
自然科学基金(63374)
资助(55846)
成果(52487)
课题(44549)
重点(44287)
(42763)
(42480)
(41185)
项目编号(38865)
创新(38183)
大学(37349)
科研(37236)
期刊
(115645)
经济(115645)
研究(83031)
中国(60745)
学报(44463)
教育(44004)
科学(40959)
(40530)
管理(40036)
大学(33788)
(33594)
学学(30815)
农业(28580)
技术(27042)
图书(21444)
(21374)
金融(21374)
业经(19910)
经济研究(16531)
财经(16186)
问题(15349)
(14890)
书馆(14882)
图书馆(14882)
资源(14529)
科技(14300)
理论(14122)
(13717)
(13372)
实践(13311)
共检索到419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车焱森  许建康  
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要义在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提升公民文化素养,而对区域内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创造性呈现,能够激发传统文化活力,提升公民认同感。以南京市特色社区街道的实践研究为例,从社区文化空间的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育人的实现三个方面,探讨社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的现实可能性与基本实现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遥  殷敏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仲金  吴义杰  王磊  
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了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在现阶段社会发展中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文章从徐庄软件园的园区文化特质入手,立足政府管理层面,解构文化建设实践路径,深入分析文化建设在推动园区发展中所发挥的引擎作用,并就实践中所遇到的文化建设难点问题及未来发展做出延展性探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宁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亚琦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求,着重从居民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进行探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雪莹  吴小根  陈婉怡  童雨茜  向东宇  
游憩者的感知与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从传统文化、创意创新、现代符号、科技服务和负面商业5个维度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了游憩者对于各维度商业现象的态度及差异。结合现状及访谈对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憩者对于夫子庙商业适宜性的感知评价为"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商业业态的融合不足,创意创新受到游憩者普遍青睐,部分现代符号从观感上影响游憩体验,科技服务得到合理运用,负面商业仍然存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航军  张京祥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淹没在城市更新的洪流之中,要么实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要么处在"水深火热"的静态保护之中。然而历史证明,单一地从任何一个视角出发,都难以达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持续复兴。在建立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改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南京老城南的更新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厘清了各个阶段的逻辑与问题,认为更新动力的不可持续是当下亟需破除的难题;进而提出通过发展权转移制度创新、重塑居民主体性、历史文化挖潜、社区治理下沉等策略创造全周期的更新动力,最终走向可持续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旭  徐逸伦  钟宜根  
信息化浪潮的侵袭以及文化战略的实施使南京市面临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从新信息技术应用对象、使用主体、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说明南京市新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从城市文化传播、新信息技术产业与城市文化产业的融合、新信息技术对文化空间的重构三个层次来分析新信息技术对南京城市文化空间的影响,从而使南京城市特色文化得到推广,文化产业衍生出新的产业,文化设施产生扩散,文化产业形成集聚。最后给出了南京市文化空间的发展建议与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车焱森  许建康  方书婷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建设的重要性,突出文化建设成了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以南京市浦口区的永宁街道为例,从三个方面——农产品、红色文化、自然旅游资源,浅谈乡村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永宁社区作为南京周边的乡镇社区之一,带头把乡村文化上升为经济产业,通过对农产品的广告宣传、设计包装、建设特色乡镇的手法来吸引游客,目前基本做到了乡村文化产业化。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加大乡村文化宣传,提取特色乡村文化元素并把其融入乡村建设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忠兴  苏雪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作为地域空间的多元价值。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的空间”三个分析维度,构建乡村价值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解析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的建设案例,凝练乡村价值实现的有效经验。即从“空间的表征”看,要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强化整体设计,创新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从“空间的实践”看,要从乡村资源禀赋出发,促进三产融合,有效落实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手段;从“表征的空间”看,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乡村多元价值的可持续实现。因此,乡村建设行动应该遵循“科学设计乡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各主体利益共享”的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忠兴  苏雪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作为地域空间的多元价值。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的空间”三个分析维度,构建乡村价值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解析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的建设案例,凝练乡村价值实现的有效经验。即从“空间的表征”看,要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强化整体设计,创新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从“空间的实践”看,要从乡村资源禀赋出发,促进三产融合,有效落实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手段;从“表征的空间”看,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乡村多元价值的可持续实现。因此,乡村建设行动应该遵循“科学设计乡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各主体利益共享”的实施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春源  刘宝  崔晨炜  展沂  
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推广街区制"的意见,本文对南京市大型小区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探讨了在南京市推广"街区制"的可行性以及在推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南京市道路系统优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拓展城市空间提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