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5)
- 2023(5816)
- 2022(4742)
- 2021(4337)
- 2020(3280)
- 2019(7134)
- 2018(7171)
- 2017(12305)
- 2016(6757)
- 2015(7522)
- 2014(7618)
- 2013(6903)
- 2012(6404)
- 2011(5883)
- 2010(6005)
- 2009(5397)
- 2008(5310)
- 2007(5106)
- 2006(4617)
- 2005(3946)
- 学科
- 济(22265)
- 经济(22119)
- 管理(19102)
- 业(15525)
- 企(14644)
- 企业(14644)
- 中国(8688)
- 农(8317)
- 理论(8150)
- 业经(8041)
- 制(7981)
- 方法(7722)
- 财(7334)
- 体(7236)
- 学(7119)
- 教育(6707)
- 和(6641)
- 体制(4675)
- 农业(4674)
- 地方(4447)
- 社会(4444)
- 工作(4442)
- 银(4364)
- 银行(4351)
- 行(4226)
- 融(4127)
- 金融(4120)
- 务(4044)
- 财务(4022)
- 财务管理(4013)
- 机构
- 学院(93820)
- 大学(93657)
- 研究(33834)
- 管理(32270)
- 济(31995)
- 经济(31065)
- 理学(27208)
- 理学院(26867)
- 管理学(26309)
- 管理学院(26134)
- 中国(24668)
- 科学(20316)
- 京(20265)
- 财(17985)
- 所(16626)
- 农(16389)
- 江(15387)
- 中心(15195)
- 研究所(14992)
- 范(14602)
- 师范(14440)
- 财经(13521)
- 业大(13222)
- 北京(12669)
- 农业(12604)
- 院(12531)
- 经(12199)
- 州(11855)
- 技术(11703)
- 师范大学(11523)
- 基金
- 项目(61591)
- 研究(48390)
- 科学(47867)
- 基金(42612)
- 家(37099)
- 国家(36707)
- 社会(31686)
- 科学基金(30715)
- 社会科(28521)
- 社会科学(28507)
- 省(24623)
- 教育(23278)
- 基金项目(21698)
- 编号(20936)
- 划(20702)
- 成果(19039)
- 自然(17592)
- 自然科(17166)
- 自然科学(17160)
- 自然科学基金(16856)
- 资助(16139)
- 课题(15505)
- 重点(14131)
- 部(13512)
- 年(13107)
- 项目编号(13060)
- 性(12737)
- 发(12661)
- 创(12441)
- 国家社会(12406)
共检索到149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聂玉珍 吴嘉仪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新的时空场域中,社会治理共同体蕴含着丰实的伦理因子,彰显出目标和价值相统一、共治和共享相统一、个体伦理诉求与整体伦理诉求相统一、现实社会伦理和网络空间伦理相统一以及为民情怀和世界关照相统一的伦理特质。以执政伦理、制度伦理、经济伦理、文化伦理、责任伦理和法治伦理为维度审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与时俱进开辟新路,既是一次具有学术性的理论探赜,又是一种富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创新探索。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祖社
有关文明人类共享的具有鲜明文化公共性特质的"共同价值"的伦理吁求与道德实践规制,从根本上讲,基于恒久以来对"大同世界""世界政府""永久和平"的美好期许。从古到今,不同历史时代、不同传统、不同文化与制度和生活背景下,人类提出、创制了用以维系、协调共同体成员行为规范的诸多在理趣上内在契通、相融的理念、规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们都堪称精致和聪慧。但问题是,启蒙以后的当代人类之基本的生存形制并非原始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现代民族"国家"与"市场"逻辑。当此全球问题愈来愈严重的时代,全球社会迫切呼吁一种
关键词:
共同价值 伦理正当性 共同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文宝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研究已经跨越初始阶段的历史叙事认同研究,进入到了"深层"和"铸牢"阶段的文化认同研究。作为文化认同构成要素的伦理认同,可以从学理和现实的双重视角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但是目前却存在着理论层面的认知错位和现实层面的文化多样本性、经济差异撕裂、虚无主义特例等众多障碍。这种情况下为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伦理认同提供充足的认同条件,包括文化层面的民族符号系统规范、心理层面的民族意识唤醒、政治层面的民族安全保证、经济层面的民族利益融通等条件;另一方面需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伦理认同提供有效的现实保障,包括政治层面的政党认同引领共同体意识形成、经济层面的协同发展催生共同体意识、文化层面的固本创新共同体文化体系、社会层面的内联外动建构共同体事实等众多学术问题的实践在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永刚 侯红霞
“国家在场”既是边疆治理的基础,也是维护、彰显边疆的国家属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征的治理内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边疆治理的文化视角与“臣民-文化治理”下中华文化支撑着边疆的“国家在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在以统一国民身份体系为国家治理依托的同时,辅之以边民的“民族”身份实施差别治理以加快边疆发展,边疆的国家在场以制度、族际、发展的方式予以体现。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发展理念和边疆社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突出了以边民的国民身份为基础的区域治理,凸显了边疆治理的中华民族主权国家属性和整体国民内涵。面对“两个大变局”的当下,以边疆治理现代化为取向、以铸牢边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保障边民的合法权益为基础,通过各族人民共建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新时代边疆治理“国家在场”的新意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亮
大学能够遵循自身学术话语立场与知识生成的内在逻辑,为学术共同体成员开展学术交流、探索高深学问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然而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屡被媒体披露的学术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较为严重,致使大学出现合法性生存危机。2018年全国大人常委会修订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履行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按照章程审议、决定有关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术规范的其他事项。2018年、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均强调,崇尚学术民主,坚守科研诚信,建立保障
关键词:
学术共同体 学术不端 学术治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雨 胡亮
农村环境治理是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的内在构成要素,构建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的价值取向与行动指南。通过建立“利益-文化-情感”的密切联结与互动,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能够有效激发各治理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内生性动力,破解农村环境治理中主体缺位与错位的困境。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态利益碎片化、文化认同不一致及情感联结纽带缺失的现实挑战。为此,应以共同生态利益为坚实基础、以重塑不同主体的文化共振与情感联结为重要抓手,建设融合利益、文化与情感为一体的新型环境治理机制,从而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效能,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罗生全 刘志慧
教师伦理发展的既有逻辑将发展的动力和阻碍主因归咎于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忽略了教师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角色担当,从而使教师伦理发展遭遇困境。共同体视域下,教师伦理是共同体对教师身份的本质确认,为教师伦理发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方法路径和价值标准。共同体对教师伦理发展的价值表征主要表现在作为意义共同体的理念引导、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情境交融和作为实践共同体的行为构筑等三个层面,而最终价值效用的发挥有赖于共识性的伦理信念的建立、交往理性为基础的发展机制的生成以及反思性实践智慧的养成。
关键词:
教师伦理 共同体 伦理共同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世泰
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人们生活的伦理文明获得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伦理意蕴,探索人们在日常消费生活中能够遵循的伦理准则,为铸造经济文明形态提供理论参考,是值得人们关注的现实议题。余达淮教授等撰写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一书站在全球视野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着眼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探寻与之相适应的伦理规范诉求,为全人类的经济伦理生活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梦琦 刘宝存
建立大学与机构共同体是法国当前扭转高等教育困境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共同体"先通过地区自主协商,再由国家颁布法令得以确立,从而将各地区综合性大学、"大学校"和科研机构置于同一平台。在法律规定与科研资助项目的合作框架下,"共同体"形成以三大委员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以各项合作协议为纽带的成员互动方式和以契约为依托的经费管理模式。法国大学的自治改革、政府的改组政策、统一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的契约管理和优势资源的集中整合为"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与现实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王文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和演变,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使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一方面促使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使一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政治上,以主权国家为基石的国际体系所隐含的强权政治逻辑,与现代技术、资本发展所需的全球合作之间产生冲突,从而使得世界出现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等问题。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全球化中的最大变量,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对人类历史上不同种类共同体的研究和阐释,为我们重新审视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提供了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与西方近代共同体建构局限于国家维度不同的是,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放理论的核心。本文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的基本宗旨和智慧,是对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思考,其实施路径多种多样,最为突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落实,不断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友成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筛选合适的企业合作项目,可以构建以企业项目实践为核心的IECP育人共同体。其中I指"International",即国际化,建立中外高校办学的合作平台,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意团队,引入国际创意理念,培养学生国际视野;E指"Enterprise",即企业,通过企业这个窗口,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敏 蔺海沣
基于教育生态学中共生理论系统审视当下我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发现,共存样态下的校本教研实践面临共生单元中教师角色的迷失,共生关系中教研模式的固化,共生环境中文化生态的漠视等生态之殇。建构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理应在共生单元中,重塑教研专业权威和回归教师专业自我;在共生关系中,建构教研伙伴关系和增进教师交往理性;在共生环境中,夯实教研文化根基和改进教师心智模式。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校本教研共同体 共生理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铁军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参与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曹辉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基础性构成,它形成并作用于公民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呈现了个人以公民身份与其他公民进行交往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公民德性核心要素的民主、平等、责任、信任等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主导元素。现代公民教育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公民生活情境,以交往、对话和协商为主要方式,促进了公民道德理性水平的提升,是公民社会构建伦理生态的重要推动力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佳雯 聂劲松
针对"双师型"师资建设存在的认定标准不完善、引进渠道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系统化培训模式缺失等问题,规范推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伦理。运用促导并举"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实践逻辑,创新完善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为主线的双师型师资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成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制度化,并提出"三师"统一、双师型教师个人与团队建设有机结合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