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4)
2023(13150)
2022(11460)
2021(11030)
2020(9107)
2019(20691)
2018(20780)
2017(38395)
2016(21027)
2015(23603)
2014(23011)
2013(22445)
2012(20578)
2011(18360)
2010(18488)
2009(16387)
2008(15680)
2007(13532)
2006(11679)
2005(10083)
作者
(57680)
(47780)
(47485)
(45183)
(30342)
(22982)
(21429)
(18732)
(18137)
(16971)
(16418)
(16005)
(15083)
(15028)
(14663)
(14533)
(14163)
(14141)
(13639)
(13475)
(11746)
(11651)
(11372)
(10912)
(10694)
(10659)
(10617)
(10513)
(9579)
(9457)
学科
(74865)
经济(74780)
管理(62380)
(58426)
(50432)
企业(50432)
方法(34341)
数学(29110)
数学方法(28719)
(24685)
中国(22300)
(20383)
技术(18874)
业经(18343)
(17475)
地方(17447)
(15814)
理论(15421)
教育(13520)
农业(13434)
(13101)
技术管理(13004)
(12565)
贸易(12554)
(12154)
环境(11832)
财政(11815)
(11584)
(11532)
财务(11518)
机构
大学(284216)
学院(281954)
管理(113971)
(106408)
经济(103801)
理学(99284)
理学院(98167)
管理学(96475)
管理学院(95950)
研究(92536)
中国(66439)
(60521)
科学(58666)
(51828)
(45369)
中心(41566)
研究所(41387)
(41346)
(41015)
业大(40930)
(40683)
师范(40367)
财经(39408)
北京(38328)
(35884)
(34101)
(33722)
师范大学(32664)
农业(31747)
技术(31410)
基金
项目(198083)
科学(156212)
研究(148989)
基金(141566)
(122316)
国家(121230)
科学基金(104886)
社会(92068)
社会科(87063)
社会科学(87041)
(79099)
基金项目(75726)
教育(70020)
自然(67553)
(66287)
自然科(66016)
自然科学(66001)
自然科学基金(64813)
编号(61458)
资助(56675)
成果(50619)
(45342)
重点(44355)
课题(43289)
(43158)
(42083)
创新(41510)
项目编号(38470)
大学(37488)
教育部(37418)
期刊
(117029)
经济(117029)
研究(85733)
中国(60479)
教育(43977)
学报(43392)
管理(43148)
科学(40433)
(39590)
(36409)
大学(33198)
学学(30672)
技术(26062)
农业(25798)
(21042)
金融(21042)
业经(18975)
财经(18783)
经济研究(18367)
图书(16611)
科技(16135)
(15997)
问题(14292)
(13940)
理论(13770)
技术经济(13708)
实践(12775)
(12775)
现代(12547)
(12369)
共检索到412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华军  魏星星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是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包含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三个向度。从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语境历史与现实的弥合、课程话语语境显性与隐性的结合、个人话语语境宏观与微观的重合来实现;从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内容事实与价值的共生、课程话语内容学术与政治的共在、个人话语内容理论与生活的共存来实现;从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方式刚性与柔性的并济、课程话语方式单一与多样的并蓄、个人话语方式有形与有态的并融来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路才  才晓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教学面临话语形态泛政治化、话语内容脱离生活世界、话语方式缺乏交流互动、师生话语权不对称、师生话语语境间隔等诸多困境。在现代语言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要适应新形势,通过转换话语形态、回归生活话语世界、创建沟通式话语方式、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铺设师生契合的话语语境等路径,探索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理论水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中国  汤纺杰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主题之一,是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必要举措,是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全面推进并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其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攻坚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障碍,应通过明确继续教育价值取向,构建多方协同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明确一体化管理的责任主体,探索统筹协调的综合管理制度;建立"四位一体"的继续教育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平台;制定相关政策,探索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等,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真真  卞常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课程,教学是办好思政课的中心任务,其实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道德素质高、政治素养强的新时代大学生。当前,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认知片面、模式固化、师资水平不齐、评价体制机制不配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办好思政课要有清晰的认知,推动课堂大革命,加强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建设,配套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实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卫东  
2019年8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章对照意见精神,分析了中职学校思政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和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磊花  李敬  
从历史视域上来说,思政教育的发展往往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产生新理念。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个人德行教化和建功立业理念之中,因此在教育上主要围绕儒学教义来展开,直至现在,传统思政教育观念中的德育教化仍然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在新时代特性之下,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许多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同的新生态教育表现,这种新生态表现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迎合新时代主流思想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文辉  邓泽民  
基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及高职思政课实际,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包括领域维度目标、心理维度目标和能力维度目标。为保证这一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取得实效,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协同联动;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推动教改;健全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昭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了新的拓展渠道。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辉  
以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立足当前实践教学的实施困境,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现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提出了以“校内研学+VR/AR体验+工坊练创”为主要内容的高职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传统教学和信息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融通推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晓婷  宋吉玲  
研究生党建是高等院校组织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发挥研究生党建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坚持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导权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发展的客观需要。“大思政”格局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异体同构,在思想引领、目标任务、教育过程及特点和基本范畴等方面交叉融合,并遵循人的意识能动的实践立场。立足新时代国家建设人才扩容提质的需求背景,研究生党建承担着以思想政治为引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重任,要优化组织建设,从贴合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性破解党建活动载体的运用困境。同时,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还应特别重视内能塑造:树立科学导向,凝聚党群力量,以及促进融合研究的拓新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晓婷  宋吉玲  
研究生党建是高等院校组织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发挥研究生党建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坚持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导权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发展的客观需要。“大思政”格局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异体同构,在思想引领、目标任务、教育过程及特点和基本范畴等方面交叉融合,并遵循人的意识能动的实践立场。立足新时代国家建设人才扩容提质的需求背景,研究生党建承担着以思想政治为引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重任,要优化组织建设,从贴合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性破解党建活动载体的运用困境。同时,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还应特别重视内能塑造:树立科学导向,凝聚党群力量,以及促进融合研究的拓新发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当代世界发展大势、明晰当今中国历史方位、把握当下党的使命担当,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将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立意深远、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意义重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其中,治国方略思想是核心、党的建设思想是关键、大国外交思想是保障,三者内在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精髓,必须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的三维向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李石纯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思政课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怎样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林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卓高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利、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林冬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新刚  裴振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从发展方向、根本任务、基础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要求、党的领导等方面揭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全面性、联系性、发展性,为我们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论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东红  
高校教师创新团队模式建设,属于高等教育微观管理方面问题。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创新团队运作模式,对提升高校教师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研究高校教师创新团队运行的三维模式的内涵以及价值基础上,分别从"背景层""团队运作层"以及"外部表征层"建构高校教师创新团队运行的三维模式的策略,以期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团队运作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