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9)
2023(3271)
2022(2531)
2021(2294)
2020(1600)
2019(3627)
2018(3472)
2017(5061)
2016(2529)
2015(2674)
2014(2731)
2013(2793)
2012(2689)
2011(2808)
2010(3050)
2009(2848)
2008(2540)
2007(2556)
2006(2407)
2005(1752)
作者
(7901)
(6959)
(6706)
(6406)
(4145)
(3261)
(2982)
(2638)
(2545)
(2421)
(2390)
(2282)
(2145)
(2037)
(1982)
(1981)
(1898)
(1887)
(1831)
(1775)
(1752)
(1636)
(1601)
(1568)
(1565)
(1529)
(1515)
(1437)
(1429)
(1395)
学科
(20254)
(13921)
经济(13907)
农业(13679)
(9679)
业经(7574)
农业经济(6488)
中国(5284)
(4983)
地方(4953)
发展(4744)
(4739)
收入(4738)
(4477)
农村(4460)
(4089)
建设(3999)
经济建设(3387)
管理(3336)
土地(3314)
分配(3302)
工作(3297)
(3203)
方针(3065)
人口(3054)
(3027)
及其(2991)
农民(2890)
政策(2865)
(2802)
机构
学院(43118)
大学(39862)
(17151)
经济(16638)
管理(14940)
研究(14615)
(13459)
理学(12709)
理学院(12562)
管理学(12335)
管理学院(12248)
中国(11609)
农业(9020)
科学(8118)
(7658)
中心(7570)
(7561)
业大(7543)
(7159)
(7017)
师范(6992)
(6607)
(6351)
研究所(5873)
农业大学(5866)
(5673)
财经(5527)
(5524)
社会(5471)
师范大学(5352)
基金
项目(27880)
研究(23593)
科学(21923)
基金(19494)
社会(16395)
(16133)
国家(15876)
社会科(15098)
社会科学(15096)
科学基金(13506)
(12051)
编号(10796)
基金项目(10377)
(9877)
教育(9740)
(9170)
成果(9153)
(8946)
(7301)
课题(7251)
国家社会(6771)
资助(6574)
农村(6471)
(6422)
发展(6333)
(6326)
(6227)
自然(6225)
(6158)
自然科(6058)
期刊
(28383)
经济(28383)
(20661)
农业(13027)
研究(12183)
中国(11611)
业经(8978)
农业经济(7208)
科学(7108)
学报(6725)
农村(6718)
(6718)
大学(6088)
(6071)
金融(6071)
学学(5912)
教育(4594)
农村经济(4580)
(4552)
(4317)
社会(4249)
社会科(3960)
社会科学(3960)
问题(3696)
管理(3375)
(3273)
经济问题(3185)
经济研究(2858)
业大(2855)
农业大学(2748)
共检索到68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星  董帅兵  
新时代的乡愁是乡愁主体的思乡情感,是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文化形态,是家国情怀与政党使命在国家建设乡村过程中的交融,反映出乡愁主体的公共精神和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家乡是乡愁的载体,重返家乡是纾解乡愁的有效方式。重返家乡是乡愁主体以家乡为指向,在精神、身体和实践层面实现价值回归的过程。重返家乡在主体维度包含个体价值和集体价值的统一,在场域维度包含时间、空间和实践的衔接,由此,重返家乡具有衔接传统与现代、勾连过去与未来、融合城市与乡村、他乡返回故乡、流失转向回归、离乡转向返乡等表现形式。新时代的乡愁助推乡村振兴,需要发挥党组织的统合引领作用,激活乡愁的情感动力,促进乡愁主体返回家乡,规范乡愁的实践行动,整合乡愁资源,防止精英俘获和价值断裂,重构家乡的价值体系,在乡村振兴中记得住乡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陈小锋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人口与劳动力外流带来的结构与形态的巨变,乡村"空巢社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乡村社会的新常态。乡村振兴虽是在城镇化、现代化大背景下推进的,但需要跳出城市中心主义及现代性的陷阱,重新认识乡村的社会生态价值,修复和重建乡村社会文化系统的功能。振兴乡村不同于城市化,因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复制,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探寻和发现多样性的道路,但可以朝着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努力。在振兴乡村的路径选择问题上,还需要处理好国家意志与农民主体性、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国家"三农"发展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让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恰当的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日前,财政部就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出台了贯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相比,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不仅体现在字面的调整上,更体现在内涵的深化上,可以说是其升级版。在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的背景下,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促进乡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国磊  张燕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在于解决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困境,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传统乡村社会管理过程中,由于乡镇政府不恰当的行政干预、驻村干部的选择性回应与社会组织的不在场,使得村支两委任务繁重、乡村精英流失与村庄集体行动弱化。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应通过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差异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村支两委"回归自治以及培育新乡贤精英与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提升各主体责任意识的同时,也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经纶   杨梦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学术探索的焦点。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与依据,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等思想是理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现实依据;二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与特征,学者们主要围绕产业要素、产品结构、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体系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并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经营主体利益关系的协同性、产业经营体系的现代性等角度揭示其特征;三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学界认为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供给、城乡产业融合、乡村人才、规划、协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不足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乡村产业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破解;四是国外乡村振兴有关经验与借鉴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进路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制度、经验、问题和启示等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边界,聚焦问题与对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经纶   杨梦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学术探索的焦点。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与依据,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等思想是理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现实依据;二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与特征,学者们主要围绕产业要素、产品结构、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体系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并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经营主体利益关系的协同性、产业经营体系的现代性等角度揭示其特征;三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学界认为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供给、城乡产业融合、乡村人才、规划、协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不足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乡村产业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破解;四是国外乡村振兴有关经验与借鉴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进路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制度、经验、问题和启示等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边界,聚焦问题与对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建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实质是以发展和公平为目标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需要在动态中准确把握和理解。民族复兴根在乡村,乡村振兴力在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在于激发人性向乡土的回归。中国的现代化,基在乡村,弱也在乡村,政府主导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东  王木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共享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完成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历史任务和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时代问题的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共享的政治安排和战略行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基本逻辑上以历史延续性、中国现代性、人民主体性的共享发展为历史基点;在行动向度上以"主体、产业、环境、家园"四位一体的共享建设为核心要点;在推进策略上以发展政策、权责关系、服务机制、家园文化的共享治理为实施路径。通过全民共建、全域共治和全面共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领,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部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乡村全域旅游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乡村全域旅游开发要加强乡村产业规划,重视乡村整体环境改造,统筹乡村产业发展和部门利益,实施全域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全域美化旅游环境,全链打造特色亮点,全力推进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健康均衡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和文化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婷  
在我国社会之客观的、不可逆转的现代转型进程中真切地认识和把握"乡村振兴"这一战略部署,是切实而科学地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部署的前提。如果说,费孝通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一概念为我们刻画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乡土型文明形态,那么,今天正行进中的社会转型则在无可回避地将中国社会带入城市文明的时代。就像过去以"乡土的方式"维系和组织了整个社会一样,城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一步步地以"城市的方式"对整个社会进行重新组织、重新塑造的过程。着眼于这样一种必然的历史转型,则目前有些有关乡村振兴的观念之值得商榷的,包括怀旧情感支配下的乡村振兴观以及在所谓"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观念下的乡村振兴观。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并必然是(即使不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乡村产业、乡村社会和空间组合以及作为乡村社会之主体的农民本身等各方面的转变。为了这个转变顺利而良性地展开,政府、市场和社会必须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玉华  
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是我国依据城乡关系所具有的变化特征所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而要想振兴乡村,就必须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体系制度。所以,应采取对制度进行改革、对机制进行完善的方式,使城乡之间进行双向流动。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土地制度的相关改革以及投融资相关体制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和城市资源的相互流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和激励机制,留住农村人才,引入城市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单宁珍   张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从当前农村年轻人口流出多、补充少而导致产业发展能力与动力不足的现实出发,按照城镇化和逆城镇化两方面都要致力推动的精神,落实二十大提出的“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要求,引导城市要素向乡村汇聚,以增加乡村就地创业就业人口促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