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84)
- 2023(17099)
- 2022(14599)
- 2021(13748)
- 2020(11348)
- 2019(26533)
- 2018(26515)
- 2017(49647)
- 2016(27119)
- 2015(30463)
- 2014(30284)
- 2013(29796)
- 2012(27399)
- 2011(24743)
- 2010(24955)
- 2009(22645)
- 2008(22033)
- 2007(19411)
- 2006(16966)
- 2005(14900)
- 学科
- 济(111992)
- 经济(111894)
- 管理(80398)
- 业(75026)
- 企(62597)
- 企业(62597)
- 方法(49523)
- 数学(42619)
- 数学方法(41901)
- 农(30664)
- 中国(28649)
- 地方(27314)
- 业经(26277)
- 学(25433)
- 财(22809)
- 技术(22353)
- 农业(20818)
- 理论(19890)
- 环境(19796)
- 和(19010)
- 制(18093)
- 贸(18049)
- 贸易(18031)
- 易(17418)
- 划(16685)
- 产业(15048)
- 银(14722)
- 银行(14681)
- 融(14382)
- 金融(14379)
- 机构
- 学院(380014)
- 大学(378877)
- 管理(151905)
- 济(147529)
- 经济(144220)
- 理学(131706)
- 理学院(130182)
- 研究(127734)
- 管理学(127657)
- 管理学院(126968)
- 中国(93967)
- 科学(82641)
- 京(82328)
- 所(64033)
- 财(63942)
- 农(62767)
- 江(59490)
- 业大(58981)
- 研究所(58911)
- 中心(58062)
- 范(51963)
- 北京(51494)
- 师范(51474)
- 财经(51442)
- 农业(49108)
- 院(47253)
- 经(46642)
- 州(46526)
- 经济学(43259)
- 技术(41562)
- 基金
- 项目(265944)
- 科学(208954)
- 研究(193462)
- 基金(190577)
- 家(167058)
- 国家(165713)
- 科学基金(142397)
- 社会(120465)
- 社会科(114065)
- 社会科学(114032)
- 省(106407)
- 基金项目(101329)
- 自然(93858)
- 自然科(91528)
- 自然科学(91506)
- 自然科学基金(89835)
- 划(88650)
- 教育(88336)
- 编号(79319)
- 资助(78189)
- 成果(62941)
- 重点(60112)
- 发(57834)
- 创(57688)
- 部(56906)
- 课题(55094)
- 创新(53355)
- 科研(50103)
- 国家社会(48859)
- 大学(48477)
- 期刊
- 济(162185)
- 经济(162185)
- 研究(107102)
- 中国(76216)
- 学报(60764)
- 管理(57040)
- 科学(56914)
- 农(55762)
- 财(46867)
- 教育(46351)
- 大学(45240)
- 学学(42215)
- 农业(39247)
- 技术(35504)
- 融(28045)
- 金融(28045)
- 业经(28012)
- 经济研究(25167)
- 财经(23870)
- 图书(22787)
- 业(22299)
- 资源(21219)
- 问题(21173)
- 经(20576)
- 科技(20537)
- 技术经济(19519)
- 版(17441)
- 现代(17371)
- 统计(17120)
- 理论(17058)
共检索到554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志生 余文梦 夏翠珍 周立华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需求提升了生态生产力的价值位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进步改变了生态生产力要素基础。生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薄弱的三江源地区将有更大优势释放生态生产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系列技术的突破和支撑作用,提出了绿色创新理念引导和数字与绿色技术赋能的新时代生态生产力观。基于新时代生态生产力的劳动主体融合性、自然要素多维性、劳动资料高阶性、价值产出时代性等特征,构建基于区域特色资源的产业创新模式: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应用绿色技术赋能价值创造、引入平台模式促进价值实现。以此为框架,进一步分析三江源区特色资源利用的产业创新实践和进一步的创新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志生 余文梦 夏翠珍 周立华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需求提升了生态生产力的价值位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进步改变了生态生产力要素基础。生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薄弱的三江源地区将有更大优势释放生态生产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系列技术的突破和支撑作用,提出了绿色创新理念引导和数字与绿色技术赋能的新时代生态生产力观。基于新时代生态生产力的劳动主体融合性、自然要素多维性、劳动资料高阶性、价值产出时代性等特征,构建基于区域特色资源的产业创新模式: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应用绿色技术赋能价值创造、引入平台模式促进价值实现。以此为框架,进一步分析三江源区特色资源利用的产业创新实践和进一步的创新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宏利 陈修文 姜越 陈彦 吴建海
随着国家自然保护一号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实施,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产业的持续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如何构建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发展目标,是项目建设殛需解决的重要而紧迫课题。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该区生态移民的特殊性,提出了适合当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基本生存型、脱贫型、小康型、富裕型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并对其四种模式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以期对移民及早实现二次创业和各级有关部门在同类地区进行移民安置、资源合理利用、后续产业构建及产业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子美 张爱儒
产业生态化是以产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新型产业发展观和产业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产业系统生态化;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生态极其脆弱、生物多样性独特,生态承载力有限;文章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构建、数据检验、仿真假设分析,证明在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仿照自然生态系统,构造生态产业体系,选择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实现三江源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卫芳 杨改河
【目的】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和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中出现的问题,构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方法】在实地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活习俗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三江源庭院生态经济模式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以太阳能辅助沼气系统为主的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并对其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三江源区庭院生态经济模式有效地将三江源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农户联系起来,庭院生态经济系统总体成本为7~8万元,核定使用寿命为20年,年收入为8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根据估算,20m3的沼气池每年可以产生1 000m3的清洁的生物燃气,太阳能加热装置每年可以转化35 000~4...
关键词:
三江源区 庭院生态经济模式 效益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爱国 翟进进 杜云飞 张世胜
本文首先分析了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农业特色产业创新的过程,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四种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并指出了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
县域 农业特色产业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晓东
随着治理理论兴起,治理绩效评估备受瞩目,各种治理评估体系孕育而生。三江源区生态风险治理评估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发展起来的评估框架,据此了解政府与社会开展生态保护建设责任意识,推动地区生态治理制度创新能力。评估包括政府治理、企业治理、社会治理与个人治理,根据内容设置不同权重及指标要素,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实施,并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治理与善治 治理评估 三江源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志生 李应博
近三百年来,系列科技革命和生产方式创新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然而,社会财富的剧增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生产力观,逐渐取代以人为中心的传统生产力观,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交汇处,如何深刻理解并应用生态生产力观于新一轮发展特别重要,尤其在自然生态力发达、社会生产力落后的西部地区更是如此。文章在区域调研访谈的基础上,以生态生产力理论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为指导,把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内容、架构、治理方式三方面与青海海西州生态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结合起来,分析企业在微观层面探索生态生产力开发的思路:引入新技术和工艺流程进行精深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任保平 李梦欣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断地增长。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供给不足、生态危机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显著约束的背景下,绿色生产力发展正在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绿色生产力就是倡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模式。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绿色生产力发展催生了绿色财富,绿色财富的理念推动了财富理论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理论作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予政治经济学绿色财富理论新的生命力,也是新时代背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李岱青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全球验证了的能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文章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试点,结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国家公园模式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议由中央财政拨付运行经费、制定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原则、科学划定国家公园管理范围等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李玛莉 乌吉斯古楞 罗然
[目的/意义]探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价值挖掘过程中的生产力要素组合,构建新的生产关系并创新企业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为数字化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文章基于DIKW价值链理论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价值挖掘的过程,构建了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企业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框架,运用单案例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数据要素形成过程,分析采用一手和二手资料分析各阶段的生产力要素最优组合与新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企业信息资源服务模式进行解析。[结果/结论]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人智协创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企业能够实现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数字化人才的系统培育;将数据要素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生产过程和产品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企业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有助于企业发挥数据要素作为新生产要素的牵引力作用,为其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重要支持。[局限]然而,由于仅对单案例进行分析,其结果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将通过对多个行业的企业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创新实践进行分析,以对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有更为全面的见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强
在概述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含义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文明"观对农业旅游发展及其产业集群成长的要求。通过对我国部分典型村镇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调研,提出优势生态位选择、资源整合利用技术创新和集群内部合作竞争制度创新的未来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涛,张潜,张志良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危及黄河、长江、澜沧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进行生态移民、建立无人小区是三江源区重建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但其规模选择要适度。文章认为,三江源区移民后续产业的选择应立足于绿色、生态环保,走以现代畜牧业为主的多元化道路。
关键词:
三江源区 生态移民 后续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书伟 王士心 杨永梅
三江源区同我国东西部和流域上下游乃至全国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从实践来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补偿机制不合理是三江源区环境恶化的核心因素。在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制度的经验,通过建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价值体系理论及测算模型,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进行测算;立足于政府制度创新,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制度进行的构建。旨在为清除不合理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障碍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晓东
中华文明是长江、黄河等江河与青藏高原的文明,三江源区是维护中华文明的生态屏障,因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三江源区的生态风险不断加剧,复合治理贯彻了治理的基本精神,即谋求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其目标就是选择风险、分担风险以及规避和减少风险。
关键词:
生态价值 生态风险 复合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