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9)
- 2023(10094)
- 2022(8327)
- 2021(7607)
- 2020(6182)
- 2019(14030)
- 2018(13792)
- 2017(24986)
- 2016(13565)
- 2015(15094)
- 2014(15111)
- 2013(14744)
- 2012(14256)
- 2011(13294)
- 2010(14224)
- 2009(13202)
- 2008(12991)
- 2007(12137)
- 2006(11559)
- 2005(10568)
- 学科
- 济(75573)
- 经济(75515)
- 管理(38228)
- 业(29888)
- 地方(23611)
- 企(22806)
- 企业(22806)
- 中国(19985)
- 方法(18880)
- 农(18845)
- 数学(16220)
- 数学方法(16007)
- 学(15385)
- 业经(14969)
- 地方经济(14278)
- 环境(13884)
- 财(13101)
- 制(12743)
- 农业(12375)
- 策(11189)
- 银(10449)
- 银行(10445)
- 融(10253)
- 金融(10253)
- 行(10166)
- 发(9948)
- 和(9883)
- 贸(9883)
- 贸易(9869)
- 教育(9673)
- 机构
- 学院(195869)
- 大学(192689)
- 济(89457)
- 经济(87453)
- 研究(74451)
- 管理(69439)
- 中国(58292)
- 理学(56813)
- 理学院(56131)
- 管理学(55194)
- 管理学院(54821)
- 财(42612)
- 京(42161)
- 科学(41970)
- 江(39207)
- 所(36984)
- 中心(34422)
- 研究所(32810)
- 财经(31430)
- 范(28681)
- 师范(28472)
- 农(28412)
- 经(28106)
- 经济学(27721)
- 院(27295)
- 州(27257)
- 北京(26741)
- 省(25470)
- 经济学院(24340)
- 业大(23753)
- 基金
- 项目(116832)
- 研究(92457)
- 科学(91697)
- 基金(81301)
- 家(68927)
- 国家(68254)
- 社会(59148)
- 科学基金(58102)
- 社会科(55843)
- 社会科学(55831)
- 省(47542)
- 教育(41927)
- 基金项目(41236)
- 编号(38596)
- 划(38223)
- 自然(33630)
- 资助(33623)
- 成果(33302)
- 自然科(32631)
- 自然科学(32624)
- 自然科学基金(31996)
- 课题(29115)
- 发(28139)
- 重点(27102)
- 部(25409)
- 年(24255)
- 性(23843)
- 国家社会(23830)
- 发展(23806)
- 展(23413)
共检索到336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应思伊 徐冬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迈入新时代,我国所特有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越来越丰富、充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关注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建设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中国迈入新时代以来,针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其生态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长江经济带 绿色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贤
通过调研走访长江经济带沿线多个省市,广泛搜集各地近年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面临的困难以及意见建议,从实际出发梳理出当前一些有共性和规律性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文明 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欢 卢泓宇
文章利用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加快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会妨碍邻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2)现阶段的政府干预无法达到预期的正向效果,无论是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还是总效应都显著为负,表明政府行为难以为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尽管不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但对邻近地区而言仍可以发挥正向作用,并且总效应为正,总体来说,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利大于弊;(4)对外开放以及城镇化仍然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表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还可以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而城镇化进程也会改善人均生存环境,提高生态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平淡 袁浩铭
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需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构建了"五化"协同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测度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采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28个地级城市2006-2015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发现研究期内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的VAR模型(PVAR)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可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实现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与共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继瑞 罗志高
长江经济带拥有超过全国4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是我国的制造基地与动力源头,也是"一带一路"的内陆重要延伸和发展依托。通过长江经济带联通陆海丝绸之路,能实现我国资源和产能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布局,战略协同的着力点包括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群、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产业结构及升级、自贸区及开放型经济体建设等。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协同需要政策协同机制、市场和商贸流通的协同机制、立体化网络化便捷化的设施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人员交流和交往协同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协同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世庆 巨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首要任务,是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银银山"的指导思想,以共商共治共建共享为战略思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同时针对性地解决战略实施过程的问题,形成生态协同的战略新格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宓泽锋 曾刚 尚勇敏 陈弘挺 朱菲菲 陈斐然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江经济带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从生态文明和发展潜力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发展潜力模型,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生态文明特征差异明显,东部为经济、社会系统优势区,中部为相对协调区,西部为自然系统相对优势区;(2)当前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格局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3)协调发展地区整体上表现出最佳的生态文明发展潜力,协调发展应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传清 周西一敏 黄成
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三重内涵的产业结构优化指数,采用等权重加权法评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生态人居、绿色经济、环境保护三个维度建立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呈稳步提升态势,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但省际差异依然较大;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与全国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除下游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型,其他地区均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滞后型。建议加大长江经济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倡导家庭绿色消费,降低能耗强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和工业绿色发展;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协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宗树伟 苏聪文 陈钲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振中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地区,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承载力有限、短期经济开发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在全流域构建生态管控体系,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契机,在沿线各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建设,以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系统治理为重点,在沿线各关键节点上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全域—片区—节点"生态建设与保护战略框架下推进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建设与保护 区域战略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桂山 徐昔保 李平星
长江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保障。长江横贯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水量丰沛、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长江经济带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在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灾害威胁大、环境污染重和生态退化快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威胁,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保障工程体系,加快形成开发集约集中、生态自然开敞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建设与保护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率先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策略,确保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走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一仁 罗菁菁 李悦
文章从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维度出发,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省市综合得分,根据该得分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和演变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