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6)
2023(4138)
2022(3100)
2021(3188)
2020(2158)
2019(5129)
2018(5219)
2017(6778)
2016(5166)
2015(6056)
2014(6176)
2013(4868)
2012(4476)
2011(4326)
2010(4652)
2009(3441)
2008(3413)
2007(3224)
2006(2931)
2005(2845)
作者
(10874)
(8926)
(8802)
(8589)
(5678)
(4337)
(4219)
(3809)
(3377)
(3342)
(3140)
(3090)
(3001)
(2998)
(2899)
(2790)
(2773)
(2713)
(2658)
(2544)
(2543)
(2262)
(2238)
(2161)
(2060)
(2059)
(2047)
(1950)
(1896)
(1845)
学科
教育(19353)
中国(11095)
(7975)
经济(7968)
理论(7183)
管理(7030)
教学(6685)
(5754)
(4848)
(4526)
(4313)
发展(4060)
(3938)
(3856)
企业(3856)
思想(3619)
(3602)
政治(3522)
学校(3431)
学法(3421)
教学法(3421)
高等(3388)
思想政治(3311)
政治教育(3311)
治教(3311)
德育(3276)
改革(3201)
研究(3194)
学理(3091)
学理论(3091)
机构
大学(60560)
学院(58259)
教育(27864)
研究(24718)
(20864)
师范(20829)
师范大学(17408)
(15344)
职业(15087)
科学(13993)
技术(13122)
(12901)
管理(12628)
经济(12236)
(11991)
中国(11226)
研究所(10911)
(10876)
北京(10816)
教育学(10717)
理学(10364)
职业技术(10331)
理学院(10043)
管理学(9636)
管理学院(9489)
中心(9369)
(9120)
技术学院(8700)
(8274)
教育学院(7913)
基金
研究(34699)
项目(33604)
科学(28130)
教育(26120)
基金(19205)
社会(18226)
编号(18160)
成果(17334)
课题(17103)
社会科(16824)
社会科学(16818)
(15513)
(15328)
(15314)
(15215)
国家(15157)
科学基金(12208)
规划(12031)
(10901)
项目编号(10167)
年度(9772)
(9767)
重点(9718)
研究成果(9559)
(9151)
(9024)
基金项目(8996)
(8965)
(8934)
阶段(8907)
期刊
教育(49470)
研究(29181)
中国(24607)
(16719)
经济(16719)
职业(14146)
技术(11634)
技术教育(9605)
职业技术(9605)
职业技术教育(9605)
大学(6172)
学报(6151)
(6063)
论坛(6063)
科学(5706)
高等(5532)
(5462)
成人(5336)
成人教育(5336)
(5157)
高等教育(4875)
职教(4778)
(4714)
管理(4656)
农业(4224)
发展(3837)
(3837)
学学(3822)
图书(3551)
比较(3475)
共检索到102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晔  闫子靖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的目标,集中表现在“十化”,即类型化、体系化、协同化、标准化、制度化、优质化、信息化、绿色化、国际化、现代化。类型化、体系化和协同化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和方向,标准化、制度化、优质化体现了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信息化、绿色化、国际化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现代化指出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东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些精神,是国家对未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尤莉  李大伟  
2019年初,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总体目标,针对师资供需、质量标准、职业生涯和外部环境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详细解决措施,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祖光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新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新格局,有助于进一步构建技能型社会,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突出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定位,赋权企业重要主体地位,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助推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波  宋君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基于2015~2017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关联课题,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研究供给进行了分析,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研究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要紧密围绕制度变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新时代研究具有更动态、更生态和更具体的特点。对职业教育国家课题统计的研究,既有助于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研究质量,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扬南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的决心。落实《方案》要求,需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定位,明确改革总体目标和要求,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根本转变;需要在政策保障下,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发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育人机制创新,通过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办学新格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继平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确定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目标,在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有新作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震  
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及习近平同志关于职业教育的诸多论述,特别是2014年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的重要批示,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等进行系统阐述、理论创新、形成职业教育的中国话语提供了指导纲领,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履行使命、拓宽研究视域、激发研究活力提供了依据和指南,也为辨明当前职业教育理论方面存在的争议问题提供了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正光  
第三方评价作为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当得到重视和推广实践。从现状来看,目前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存在合法性不足、独立性不足、专业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其市场化发展尚不充分。通过建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从制度供给机制、筛选淘汰机制、标准优化机制、信息传递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反馈预警机制等方面来规范第三方评价流程,对于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质量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卫红  
随着职业教育利益主体关系的逐渐深化,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创新不断呈现出"共生"的关系特征。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是职业院校、企业和相关的研究型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共生主体,在产学研主体性活动中构建关系、动力和推力的依赖性共生网络。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模型,是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构成的关系模型,其运行机理包括三层面的共生系统化支撑:观念意识层面的产教融合理念、科研育人理念和产业发展观念的共生态,动力层面的经济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的共生态,推力层面的制度与行政的共生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德技并修既是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说明,又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途径。在新时代,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从产业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起点;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回归,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核心;从社会层面来看,外部环境保障从工匠精神向工匠制度的转移,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前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康霞  田梅荣  
文章分析了“微思政”的时代内涵,认为其具有生活化、渗透性和交互性三大优势,将长尾理论和道德体验理论作为职业教育公共外语课程开展“微思政”的理论依据,据此提出了精选微内容、丰富微产品,利用微平台、打造微阵地,开展微对话、促进微互动,精干微队伍、优化微环境,发挥微力量、落地微成果五项实施路径,以期促进职业教育公共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成果的有效落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二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王继平,2017)。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也存在一些严峻的问题。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举措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春燕  
高职扩招百万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将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由学龄段生源进入学龄段生源与社会生源共生共长的新常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经验,通过实施"行业+业内领先企业"产教融合,由浅层次校企育人向校企"双主体"育人转变;实施"指导性路径"培养机制,由整体性人才培养方案向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转变;实施与学习者水平适恰的课程改革,由传统课程设置转向突出实践应用项目课程和增加补偿性课程转变;实施与学习者背景相适应的教学改革,由限定学制向弹性学制、灵活学习转变;建设专兼分工协作的师资团队,由兼职教师替补向大力培育企业兼职教师转变的五方面转变应对生源结构的新常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永生  蔡芳  
职业教育评价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导向。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要明晰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特点与关系;要改革评价内容,构建对党委政府管理、学校办学、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企业(包括社会)服务教育等全方位的评价内容体系;还要改进评价方式,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改进结果性评价、健全综合性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