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72)
- 2023(3475)
- 2022(2799)
- 2021(2768)
- 2020(2077)
- 2019(4974)
- 2018(5095)
- 2017(6857)
- 2016(4816)
- 2015(5515)
- 2014(5586)
- 2013(4604)
- 2012(4169)
- 2011(4029)
- 2010(4333)
- 2009(3537)
- 2008(3421)
- 2007(3181)
- 2006(2845)
- 2005(2739)
- 学科
- 教育(18978)
- 中国(9582)
- 管理(8297)
- 济(7915)
- 经济(7911)
- 业(6830)
- 理论(6680)
- 企(6131)
- 企业(6131)
- 教学(5819)
- 学(4709)
- 发(3811)
- 思想(3654)
- 发展(3606)
- 政治(3563)
- 展(3484)
- 财(3410)
- 革(3372)
- 思想政治(3363)
- 政治教育(3363)
- 治教(3363)
- 德育(3321)
- 研究(3224)
- 改革(3155)
- 高等(3110)
- 教育改革(2795)
- 方法(2729)
- 技术(2711)
- 学校(2689)
- 学法(2655)
- 机构
- 大学(59975)
- 学院(55501)
- 教育(26276)
- 研究(21802)
- 范(19541)
- 师范(19507)
- 师范大学(16271)
- 京(14369)
- 管理(13890)
- 济(12836)
- 经济(12269)
- 理学(11871)
- 科学(11671)
- 职业(11652)
- 理学院(11593)
- 管理学(11208)
- 管理学院(11057)
- 技术(10406)
- 教育学(10317)
- 北京(10157)
- 所(10128)
- 江(9834)
- 中国(9259)
- 研究所(9151)
- 中心(8378)
- 院(8011)
- 职业技术(7931)
- 州(7728)
- 教育学院(7593)
- 财(7242)
共检索到9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梅 苏德 江涛
应然价值预设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对民族教育的一种理想化的方向指引。民族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可基于民族教育的存在价值、逻辑起点、本质属性和自身规律等维度来预设。它体现在对多民族国家、对少数民族族群、对少数民族个体、对少数民族教育自身价值诉求的理性观照。应然的民族教育,应是一种推进国家认同、族间团结融合、文化创生的教育;是一种推进民族性格延续、民族文化革新、民族族群进步的教育;是一种推进少数民族受教个体"国家化"、"民族化"、"个性化"的教育;是一种凸显底色性、协统性、差异性的教育。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 应然价值 价值取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灼明 张耀军
最近,我们高兴地看到黄铁苗教授和青年学者孙宝强研究节约问题的又一力作——《新节约经济学》。该书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研究节约与浪费现象和规律,解决浪费问题,实现资源节约为内容的一本新作。该书回答了什么是节约、谁来节约、节约什么、如何节约等问题,形成了节约经济学新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指导实践价值。该书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思想、研究意义、研究
关键词:
经济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 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
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俄罗斯民族教育政策是在民族政策引领下前行的,其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安全体系中得以实现。在民族教育政策领域,以何种方式将俄罗斯各民族的精神结合体纳入到民族教育内容当中,并使其成为团结民族、实现多民族国家凝聚力的媒介已成为俄罗斯当前民族教育政策所追寻的价值取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成立后的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三次价值取向转变:一是以保护民族语言文化传统为目的决定民族教育内容;二是以民族地区为单位形成民族地区教育体系;三是以建立统一教育空间为手段实现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的目标。本文以俄罗斯民族教育政策的转变为主线,探讨其原因和时代背景;以出台的法律法规为基础,阐述俄罗斯民族教育担负的历史使命。最后,结合俄罗斯民族教育政策的演变提出对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
俄罗斯 民族教育政策 价值取向 转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史大胜 王奕迪 楚琳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探索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积极响应党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战略部署与新时代民族工作系列重大决策的实践导向与进路,本研究遵循“确立导向—强化关键—创新发展”的实践逻辑,从奠定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发展基调、铸牢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发展生命线、扎实推进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发展进程三个维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稳固优先发展地位、维护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守中国特色之“正”、创高质量发展之“新”九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联刚 杨慕云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腾冲考察时,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国家和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战略性地提出了青少年要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两个接班人"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集中回答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培养"两个接班人"的重要思想既是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民族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神圣使命。在实践层面,必须将培养"两个接班人"作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一是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民族教育工作实践;二是增强"五个认同",不断铸牢各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从战略上加强党的民族教育工作,用更加精准的支持政策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关键词:
“两个接班人” 新时代 民族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大使命。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在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的形成发展中都具有强本铸魂的奠基作用。在当代中国,加强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核心和内容为统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文化,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价值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王江荷
本文主要总结了当前民族教育史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民族教育史研究的价值取向和可能路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民族教育史研究问题,以期对民族教育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民族教育史研究 价值观 微观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王向旭
在英国,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对于促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对于改善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受教育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多地发生的骚乱事件,特别是伦敦地铁爆炸案使多元文化主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出于国家安全和增强各民族之间凝聚力的考虑,英国政府开始对多元文化主义进行反思,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开始转向关注国家认同和共同价值观的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2018年10月24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和保山学院联合主办、保山学院教育学院承办的"新时代边境民族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保山市召开。来自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喀什大学、保山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出版社等国内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么加利教授主持,保山学院赵周校长、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学敏教授致辞,西南大学张诗亚教授、广西民族大学钟海青教授等出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承海 周晓彤 万明钢
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不仅是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以甘肃省高考成绩和招生优惠政策为个案的研究发现,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距更大;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公众认为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增进共同性,同时也感知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强化差异、降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和完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但需适时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发展为“差别化支持政策”,遵循增进共同性、公正性、精准性和协调性原则,实施区域与个体精准的差别化支持政策,注重从“结果”的差别化支持向“过程”的差别化支持转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关键词:
民族教育 优惠政策 差别化支持政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姜术容
“两个结合”是一种结合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坚实价值立场。在打牢中华文化根基、拓展中华文化空间、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意义上,“两个结合”彰显出接续固本、创新包容、和谐统一的价值导向,从而为新时代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守正创新之道。一方面,在守正要义上,依托“两个结合”的价值要求,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需要对中华文明的优秀价值理想予以传承守护、对中华文明的美好价值意义予以精神守望、对中华文明的主导价值规范予以认同坚守,从而以更有理想、更有意义、更有原则的价值追求,化解现代人在价值虚无化、价值稀薄化、价值碎片化处境中面临的价值观困境。另一方面,在创新理路上,依照“两个结合”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需要在愈加频繁的现代化交往实践和生活体验中,通过教育理念革新、教育生态营造以及教育机制建构,解决现代人在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而活、应当怎么去活等方面存在的价值观难题。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通过明确价值导向、改善价值处境、解决价值难题,以守正创新的方式,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价值支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立松
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生成、发展的基础,同时,民族教育对民族文化具有反馈机制,它不仅传承民族文化,还建设民族文化。承认民族文化的基础性地位,不等于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等同于民族教育。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的这种相互关系,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使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总体上说,民族地区的开放格局改变了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互渗成为社会交往的常态。
关键词:
主体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菁 田志鹏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从结构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探究少数民族教育获得与不同层次价值观认同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本文以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个体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越强,而且对国家、社会等更高层次的价值观有更强的认同。上述结论表明,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教育程度偏低者,需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培育方式;对教育程度较高者,需充分发挥更高层次价值观“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善鑫
面对新的时代环境和条件,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关照的重点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章对民族教育政策取得的成就及当前民族教育政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民族教育政策正在进行着新的时代转向,政策支持的重点将由"硬件"转到"软件";政策执行中,将由政策"强制"转到政策"认同";政策取向上,由"倾斜"政策向"特殊"政策过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彩霞 檀祝平
从教育现代化的视域对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应考虑其"教育性"和"职业性"的价值取向:学习者维度的成长成才之需、院校维度的内涵式发展之需、企业维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需以及社会维度的"尊劳尚技"氛围之需。高职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教育",参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现状,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客观反映出现实情况、缺失"人"和"文化"要素。在教育现代化检测评估过程中,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可考虑单独设置,进行"类型赋能",并在评价理念、评价表述、评价监测、评价关系等方面向"类型教育"取向转变,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职教育现代化评价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