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0)
2023(5299)
2022(4180)
2021(4223)
2020(2930)
2019(6865)
2018(6866)
2017(10274)
2016(6588)
2015(7391)
2014(7565)
2013(6411)
2012(5794)
2011(5329)
2010(5471)
2009(4478)
2008(4282)
2007(3974)
2006(3504)
2005(3216)
作者
(14318)
(11823)
(11783)
(11359)
(7514)
(5644)
(5557)
(4687)
(4445)
(4355)
(4104)
(3971)
(3792)
(3743)
(3642)
(3546)
(3536)
(3499)
(3494)
(3389)
(3098)
(2941)
(2889)
(2795)
(2684)
(2672)
(2644)
(2628)
(2455)
(2439)
学科
教育(20123)
(12909)
经济(12897)
中国(12039)
管理(9749)
理论(8352)
(7930)
(6751)
企业(6751)
教学(6639)
(6034)
业经(5541)
(5254)
(4973)
发展(4607)
(4485)
思想(4406)
政治(4350)
研究(4292)
思想政治(4110)
政治教育(4110)
治教(4110)
农业(4065)
德育(4053)
地方(4019)
文化(3811)
方法(3733)
(3569)
产业(3498)
(3390)
机构
大学(79516)
学院(77204)
研究(29140)
教育(28134)
(23422)
师范(23355)
管理(20856)
师范大学(19203)
(19068)
(18530)
经济(18169)
理学(17584)
理学院(17226)
管理学(16698)
管理学院(16503)
科学(16234)
中国(14660)
职业(14507)
(13343)
技术(13205)
(13145)
北京(12715)
研究所(12114)
中心(11986)
教育学(10985)
(10922)
(10919)
职业技术(9899)
(9723)
研究院(8839)
基金
项目(48172)
研究(46581)
科学(39095)
教育(29810)
基金(29367)
社会(26777)
社会科(24830)
社会科学(24823)
(23947)
国家(23460)
编号(23226)
成果(22497)
(21038)
(19769)
课题(19647)
科学基金(19153)
(17905)
规划(14560)
基金项目(14437)
项目编号(14052)
(13087)
(12925)
(12702)
重点(12477)
研究成果(11960)
(11856)
(11749)
(11702)
阶段(11670)
(11337)
期刊
教育(49561)
研究(34102)
中国(26645)
(26015)
经济(26015)
职业(12285)
技术(10285)
学报(9189)
大学(8790)
科学(8450)
(8141)
技术教育(7939)
职业技术(7939)
职业技术教育(7939)
管理(7133)
(6810)
学学(6366)
(6205)
论坛(6205)
高等(5951)
(5802)
农业(5730)
成人(5525)
成人教育(5525)
图书(5497)
高等教育(5227)
业经(5185)
发展(4656)
(4656)
书馆(4299)
共检索到128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巧云   王星星   瞿连贵  
民族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乡村振兴背景下,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社区教育传承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功能。但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困境,需要我们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强化社区教育传承意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提升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优化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加强立法和行政指导,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赋能民族传统文化的社区教育传承与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志勇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娟  孟宪辉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作为原生态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水之源、木之本作用。文章针对承德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种类和现状,提出了系列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对目前我们建设幸福中国、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娟  孟宪辉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作为原生态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水之源、木之本作用。文章针对承德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种类和现状,提出了系列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对目前我们建设幸福中国、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宏  王德清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现代性危机的境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本研究构建了学校教育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联动共生机制,以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链出现的断裂,从而实现两者间和谐互动、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司晓宏  
教育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连体关系。学校可以被看作是汇聚、承传、选择和创新文化的高级文化体。教育与文化的这种特定关系,决定了教育在我们今天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应该积极地发挥其重要的职能和作用。那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属性和我们目前的价值需要出发,教育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内容是什么呢?对此,本文欲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璐琳  乔枫  
教育是最有生命力的减贫方式,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和机遇,能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脱贫攻坚起到积极的双赢作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在民族贫困地区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以青海省热贡唐卡为例,详述教育精准扶贫对该地区脱贫攻坚和唐卡传承保护的重要机制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应加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建设、增强个体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认知、发挥文化企业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精准减贫氛围,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郁慧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新时代青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耦合性、内容耦合性、功能耦合性。应该构建政—家—校—社“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框架,注重政府引领,强化家庭教育,夯实学校教育,推动社会培育,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塑造新时代青年风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娃  
蒙古民族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民族,有自己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民族交往,外来文化对蒙古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如何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持、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已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从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几点体会入手,归纳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把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引向深入的几点粗浅看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包蓉  谢荣幸  
本文首先对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民族传统生态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性。研究认为: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确立以传统生态文化传承为重要目标的教学体系核心;地方教育机构应从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分享机制和评价机制四方面保证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的传承;学校和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挖掘、课程体系搭建、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本土化教材研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实现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与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的整合。在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的视域下,文章从观念、机制和实践三个维度构建了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体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夏勉  夏雨雨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如何实现传统节日文化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文章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相关实践经验,对打造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牌、彰显传统节日文化本源特色、更新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方式、构建传统节日文化互动平台及丰富服务形式、完善传承创新管理机制等实施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珍莲  
民族教育政策与民族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系统,两者的协同发展,既关涉少数民族本身的发展和进步,也关乎国家统一和整个民族的和谐。协同视域下的生成理念强调各系统要素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注重发展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与共生。在逻辑上,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进化的"自组织"文化存在,民族教育政策是人类发展的"他组织"文化存在,增进两者协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自我优化,并在协同共生中实现生态和谐;在现实中,通过两者的协同,实现提升民族教育政策的效应以增加各民族文化的自我生发能力,弘扬民族教育政策正能量以规避低俗民族文化滋生和扩散的价值追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知识、文化在不同领域渗透更加深刻,传播速度更快前所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面临新的挑战。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在新时期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菊玲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在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上下硬功夫。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活动、校园环境、科研导向等方面发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成为"清泉"和"活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