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1)
- 2023(7418)
- 2022(6121)
- 2021(6011)
- 2020(4816)
- 2019(10803)
- 2018(10427)
- 2017(18603)
- 2016(9557)
- 2015(10968)
- 2014(9988)
- 2013(9882)
- 2012(9299)
- 2011(8676)
- 2010(8563)
- 2009(7965)
- 2008(7850)
- 2007(6999)
- 2006(6246)
- 2005(5508)
- 学科
- 济(43705)
- 经济(43554)
- 管理(28727)
- 业(27028)
- 企(23546)
- 企业(23546)
- 方法(18510)
- 中国(17338)
- 数学(14607)
- 数学方法(14535)
- 技术(11985)
- 农(11233)
- 业经(10842)
- 贸(10599)
- 贸易(10589)
- 易(10422)
- 技术管理(9294)
- 财(9061)
- 制(8770)
- 和(8112)
- 银(7726)
- 银行(7721)
- 理论(7695)
- 行(7568)
- 学(7210)
- 融(7028)
- 金融(7027)
- 农业(6786)
- 关系(6508)
- 环境(6279)
- 机构
- 大学(139596)
- 学院(135629)
- 济(68159)
- 经济(67262)
- 研究(52337)
- 管理(51450)
- 理学(44175)
- 理学院(43650)
- 管理学(43203)
- 管理学院(42908)
- 中国(41086)
- 京(29845)
- 财(29613)
- 科学(26846)
- 所(24714)
- 财经(23715)
- 经济学(23174)
- 研究所(22423)
- 中心(22298)
- 经(21928)
- 经济学院(20751)
- 北京(19712)
- 范(18516)
- 院(18500)
- 师范(18439)
- 江(18019)
- 财经大学(17866)
- 社会(16417)
- 农(16138)
- 科学院(15588)
- 基金
- 项目(89288)
- 科学(73210)
- 研究(69573)
- 基金(68389)
- 家(58962)
- 国家(58499)
- 社会(50792)
- 科学基金(50566)
- 社会科(47174)
- 社会科学(47161)
- 基金项目(34995)
- 教育(31356)
- 省(30683)
- 自然(28406)
- 自然科(27860)
- 自然科学(27854)
- 自然科学基金(27436)
- 资助(26860)
- 划(26839)
- 编号(25594)
- 国家社会(22483)
- 部(22066)
- 成果(22000)
- 创(21551)
- 中国(21172)
- 创新(20449)
- 重点(20276)
- 教育部(19876)
- 发(19745)
- 人文(18585)
共检索到212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炳林 储新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现代化建设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定位的思想旗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新民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方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社会历史进程中时间空间交错形成的坐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国际环境,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及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等多个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所形成的科学认识。历史方位的演变不是一个主观臆想,是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合力的结果。对历史方位的判断,是一个思维认识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历史客观具体现象抽象、判断、推理的辩证过程。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是认识中主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这种关系在认识改造社会历史变迁中,就表现为理论逻辑与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方位 哲学思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凤城
"站起来"的重要内涵和表征是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确立"小康"目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刻调整;"强起来"体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等诸多方面。从"革命外交""政治外交",到韬光养晦、先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再到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同的历史内涵标示出不同时代。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的改革开放,从动力、指导思想到实际样态的变化,也彰显着时代变迁。
关键词: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新时代 改革开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钱路波 张占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发展的新视野;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建理论的新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内涵;贡献了具有全球性价值的中国新方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扎根中国大地、总结实践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习近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三常 田玉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具有五方面创新:在把握社会主义一般发展规律与特殊发展规律的辩证关系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逻辑与中国历史发展逻辑的高度统一下设定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性与阶段性高度统一的基础上作出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判断;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从规律性认识出发的原则下分析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新变化;在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海涛 毕学进 马金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创新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中国传统理财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的“道”和西方财政理论的“术”。从历史理财智慧而言,中国古代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一系列理财思想,新时代对历史智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而言,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立足财政本质,形成了财政价值主体、内生动力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科学理论,新时代立足国情进行了中国化调适。西方财政理论基于“市场失灵”提出了多种学说,对当前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重要启示,新时代立足本土进行了合理化借鉴。学界分别从西方财政理论本土适用讨论、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中国化探讨与历史经验现代化镜鉴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互为割裂。本文将三者进行了融合,或可从一个新的视角解构中国气派的财政理论与治理实践,并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供新的学术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具有视野的深广性与时代课题的鲜明性、问题的导向性与奋斗目标的坚定性、理论的真理性与精神状态的自信性、价值的人民性与发展的规律性、方法的唯物辩证性与语言的朴实通俗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其分析与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开 王声啸 王腾 郑泽华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2019年的学术热点。国内理论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注重将其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强调其理论内涵、理论脉络、理论逻辑,研究呈现出明显的精细化、具体化、体系化特点。~((1))在去年研究报告基础上,本文聚焦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推动党的经济工作能力现代化;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方法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其最伟大成果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以下称:习近平扶贫思想)。打好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需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时代特征,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需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扶贫思想引领形成的我国贫困治理新体系及其对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扶贫思想 贫困治理体系 脱贫攻坚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要建设"全面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历史背景深远、时代特征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以"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为框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经济现代化为基础,重心向政治和社会现代化转移,以"党的领导"核心制度优势为支撑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赶超,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与时代同步、与国际同轨,形成了系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系。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制定了2035年与2050年美丽中国目标,并将引领人类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时代 十九大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综合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坚守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发掘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新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诠释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人与自然关系、全面从严治党与大国外交方略的文化底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俊
国家治理观的主旨在于回应三个核心问题:国家治理目的是为了谁,应以谁为中心?国家治理的标杆是什么,目标指向何在?权力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依托,它是一柄双刃剑,国家治理应如何实现公权的有效约束?文章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治理观对这三个问题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也就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观,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治理指向观,以实现有效约束为前提的公权监督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