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8)
2023(15044)
2022(12530)
2021(11703)
2020(9442)
2019(21389)
2018(20954)
2017(38762)
2016(20662)
2015(23484)
2014(22632)
2013(22674)
2012(21668)
2011(20136)
2010(20440)
2009(18605)
2008(18388)
2007(16457)
2006(15035)
2005(13858)
作者
(59177)
(49955)
(49185)
(46772)
(31321)
(24062)
(22282)
(19328)
(18896)
(17486)
(17124)
(16639)
(16116)
(15962)
(15435)
(15023)
(14563)
(14463)
(14291)
(14200)
(12811)
(12296)
(12014)
(11525)
(11222)
(11179)
(11014)
(10922)
(10045)
(10015)
学科
(94578)
经济(94419)
(61737)
管理(51993)
(48948)
(37588)
企业(37588)
中国(32410)
农业(32345)
方法(31139)
(26993)
贸易(26974)
数学(26673)
数学方法(26476)
(26228)
地方(24606)
业经(23904)
技术(19109)
(19080)
(17533)
银行(17513)
(17260)
金融(17259)
(17151)
(17142)
(16546)
(16505)
环境(14243)
(13035)
发展(12918)
机构
学院(298096)
大学(294030)
(138657)
经济(136264)
研究(114218)
管理(110387)
理学(93525)
理学院(92435)
管理学(91201)
管理学院(90636)
中国(90619)
科学(64929)
(64469)
(63497)
(58638)
(57771)
研究所(52111)
中心(51544)
农业(49291)
(46045)
业大(45524)
财经(45295)
经济学(42502)
(41422)
(40898)
北京(40743)
师范(40550)
(40443)
经济学院(38288)
(36371)
基金
项目(193006)
科学(153223)
研究(147355)
基金(140032)
(122260)
国家(121170)
科学基金(102405)
社会(96832)
社会科(91613)
社会科学(91596)
(74530)
基金项目(73146)
教育(64894)
(62292)
自然(60911)
编号(59692)
自然科(59506)
自然科学(59493)
自然科学基金(58427)
资助(55602)
成果(48762)
(48662)
(44137)
重点(44123)
(42362)
课题(41853)
国家社会(41433)
发展(40060)
创新(39909)
(39410)
期刊
(164051)
经济(164051)
研究(96607)
中国(71024)
(66617)
农业(45579)
科学(43259)
学报(43127)
管理(40649)
(40085)
(35557)
金融(35557)
大学(34186)
教育(34123)
学学(32222)
业经(31100)
经济研究(26047)
技术(25604)
(23925)
问题(23661)
(22672)
财经(22018)
国际(21591)
世界(20177)
(19201)
技术经济(15633)
农村(15593)
(15593)
农业经济(15421)
经济问题(15129)
共检索到481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程秀娟   朱文博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农业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渐深化,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仅要求种源安全和数量安全,而且愈发重视质量安全和供给能力安全。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着进口种源“卡脖子”、大豆逆差扩大危机、国际竞争力短板与全球不确定因素冲击等挑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和脆弱性。新征程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源绝对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粮食数量安全底线,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安全,强化农业供应链韧性,构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新格局,保障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鑫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虽然多年来政府通过政策手段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连续性,但是相较于不断提升的粮食消费,我国仍面临着较大的粮食缺口。此外,虽然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自然资源的荷载能力已经不足于在更长时间内提供充足的粮食增长空间。因此,通过国际贸易的相关手段,来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目前应对粮食增产乏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长期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国内生产是基础,应当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制度,保障主粮的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补充,通过加大进口,丰富进口渠道与品种,降低对单一粮食进口市场的依赖度,来保...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尚清  刘金艳  
粮食安全作为全球性议题,需要多种解决措施和途径,其中WTO农产品贸易规则的改革和完善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以发展为核心的WTO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从2001年开始直至最近的2014年11月28日,在农产品贸易规则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但还是有限的。后多哈回合谈判时期亟需继续推动粮食安全议程的发展,除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等传统规则外,还应致力于严格约束粮食出口限制纪律、规制危及粮食安全生物燃料支持措施等新的改革举措,以更好的发挥农产品贸易规则对粮食安全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王容博  徐亮  刘星宇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低于世界人均的水土资源实现了高于世界人均的食物消费水平。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归功于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全球领先的贸易开放程度和外部粮源的有效利用,农产品贸易已全面融入中国粮食安全。然而,随着收入增长、国内食物需求的不断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市场风险波动的持续加剧等都对粮食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口种类高度集中、重点品种进口来源地依赖度偏高等特点会使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加剧背景下出现外部粮源的利用风险明显上升的情况。大食物观的提出是对传统粮食安全保障思路的拓展。保障“大食物安全”,既需要依赖于国内全方位、多途径的食物资源开发,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贸易开放水平,促进食物进口结构多元化发展,加快形成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农产品贸易格局,降低外部粮源利用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国内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内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大食物观下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格局的构建也对相应的制度支持和条件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需要不断提高动物疫病输入防控与进口产品质量管控能力,逐步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条件与进口全产业链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调整边境措施,从而更加高效地利用外部农产品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成贵  王红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石和良  刘启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宋嘉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阐释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行性,深入剖析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基础,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现路径和优化对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领域在生产、加工、流动等环节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然面临产能提升后劲不足、区域差距日渐显现、产品收益普遍偏低等现实挑战,与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仍有差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粮食安全领域仍有可探索的新空间与新动能。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还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因此,在具体对策上需要筑牢粮食安全人才支撑,健全粮食生产收益保障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完善涉粮领域多元投入机制,健全粮食安全支持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粮食领域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宋嘉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阐释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行性,深入剖析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基础,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现路径和优化对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领域在生产、加工、流动等环节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然面临产能提升后劲不足、区域差距日渐显现、产品收益普遍偏低等现实挑战,与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仍有差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粮食安全领域仍有可探索的新空间与新动能。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还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因此,在具体对策上需要筑牢粮食安全人才支撑,健全粮食生产收益保障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完善涉粮领域多元投入机制,健全粮食安全支持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粮食领域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静  陈亮  冯卓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农业政策为利器,不断推动本国农业垄断资本国际化,凭借技术优势、规则优势与资本优势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体系,引发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困局,逐步渗透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与贸易,力图蚕食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权,达到控制全球粮食产业的目的。而近些年来,国际农业垄断资本更是利用粮食的金融化、能源化趋向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因此,为避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积极应对国际农业垄断资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应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合理运用WTO规则和政策规制国际农业垄断资本为抓手,以金融制度支持农业、促进农村发展为依托,尽快实现中国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切实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静  陈亮  冯卓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农业政策为利器,不断推动本国农业垄断资本国际化,凭借技术优势、规则优势与资本优势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体系,引发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困局,逐步渗透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与贸易,力图蚕食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权,达到控制全球粮食产业的目的。而近些年来,国际农业垄断资本更是利用粮食的金融化、能源化趋向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因此,为避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积极应对国际农业垄断资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蒲明  
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粮食生产的问题不大,而流通环节的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其低效率和高成本正成为妨碍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而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科学的交易体系和严格的交割制度,可以促进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粮食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最关切的热点之一。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把解决好13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韩长赋表示当前中国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虽然这两年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继炜  林昌华  
本文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研究我国的农业安全。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的农地面积和旺盛的需求决定了我国将长期成为农产品贸易逆差国,在非农产品上每赚100美元,就必须用其中16美元抵消农产品逆差。(2)我国主要从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农产品,畜产品、油脂类和蔬果成为我国主要进口大类。(3)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逐步放缓,主要品种是水产制品、蔬菜制品、茶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优势品种。为了维护国际贸易和农业的安全,我国要稳步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积极发展与其他土地丰富国家之间的合作、加强对重要农产品的风险监测、继续支持农产品出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力  杨阳  
本文基于"国家钻石"模型,以面临国际市场与气候变化双重风险较大的四类主要粮油作物——玉米、大豆、花生、油菜籽为例,实证分析了气候风险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风险并未显著影响到中国粮油作物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这一"黑盒子"之中存有一些令人警觉的传导机制:一类是"正向影响+负向传导"型,即气候风险会促使粮油作物劳资比、相对价格上升,从而进一步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另一类是"负向影响+正向传导"型,即气候风险会导致相关(下游)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度下降,进而削弱其国际竞争力。这暗含着在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气候风险的负向效应可能逐步释放与扩散,国际竞争力的维持存有隐忧。基于此,完善气候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