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1)
2023(17967)
2022(15223)
2021(14005)
2020(11862)
2019(27343)
2018(27232)
2017(51789)
2016(27971)
2015(31811)
2014(31981)
2013(31549)
2012(29500)
2011(26854)
2010(27120)
2009(25376)
2008(25356)
2007(22943)
2006(20087)
2005(18461)
作者
(81486)
(68108)
(67980)
(64754)
(43457)
(32736)
(31011)
(26506)
(25970)
(24464)
(23372)
(23066)
(21789)
(21726)
(21232)
(21102)
(20307)
(20129)
(19722)
(19670)
(17195)
(16790)
(16554)
(15620)
(15447)
(15369)
(15134)
(15064)
(13749)
(13434)
学科
(123955)
经济(123801)
管理(85364)
(82124)
(67237)
企业(67237)
方法(54449)
数学(47282)
数学方法(46729)
中国(35104)
(33791)
(33712)
业经(27788)
地方(27333)
(26619)
(24055)
农业(22638)
(22359)
贸易(22344)
(21604)
(20986)
财务(20915)
财务管理(20856)
(20844)
银行(20803)
(20404)
金融(20398)
(19883)
企业财务(19875)
理论(19715)
机构
大学(411358)
学院(409830)
(170347)
经济(166804)
管理(156192)
研究(137210)
理学(133364)
理学院(131857)
管理学(129632)
管理学院(128838)
中国(105433)
(86856)
(83444)
科学(81513)
(69046)
(65232)
财经(65071)
(63790)
中心(63603)
研究所(61845)
(58842)
业大(57516)
(55383)
北京(55052)
师范(54851)
经济学(52730)
农业(50786)
(50631)
(49199)
财经大学(48013)
基金
项目(264258)
科学(208870)
研究(195531)
基金(191919)
(165731)
国家(164291)
科学基金(141616)
社会(125306)
社会科(118781)
社会科学(118750)
(103608)
基金项目(100563)
教育(91549)
自然(89904)
自然科(87818)
自然科学(87795)
(87206)
自然科学基金(86247)
编号(79806)
资助(79015)
成果(66274)
重点(59789)
(59463)
(59457)
课题(55922)
(54798)
国家社会(51756)
教育部(51605)
创新(51241)
(50816)
期刊
(193758)
经济(193758)
研究(124659)
中国(86257)
(67544)
学报(61623)
(59639)
管理(59134)
科学(57028)
教育(48112)
大学(47765)
学学(44610)
(41251)
金融(41251)
农业(39835)
技术(37013)
财经(34038)
业经(32024)
经济研究(30503)
(29171)
问题(25742)
(21188)
(20509)
技术经济(20491)
图书(20070)
统计(19926)
理论(19528)
(19414)
商业(18903)
(18104)
共检索到626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松龄  
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概念,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理论成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转变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商品的传统观念,树立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新观念。辩证认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钱津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然而,坚持劳动价值论并不等于教条地固守传统的认识,拒绝承认传统理论存在缺陷及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劳动价值论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改弦更张和极为简单地用非劳动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应是对19世纪和20世纪人类基本经济思想的超越,既要重新认识人类生存的基点,又要体现新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的视野扩张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本文拟概要地分析这一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邓肯·弗里  高伟  张苏  
本文回顾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根基,以及对于这一理论的现代批判。现代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评论是建立在价格和物化劳动系数双体系基础上的,这些评论忽视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根基,忽视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是一种货币理论。最近提出的实证单一体系方法,包括"新解释"(该理论将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示与新增的货币价值与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活生产劳动之间的比例相等同)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开启了在马克思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研究的可能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峰  
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在坚持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形势,抽象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的假设前提,即劳动形式的复杂化、产权关系的多元化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发展,认为:物化劳动转移价值效率的提高和活劳动创造价值效率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劳动生产率反向变动规律不一定成立;按要素分配本质上是按物化劳动的产权进行分配;服务业同样创造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定余  潘志强  
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引起了经济结构、社会就业、政府政策、文化、生活、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出现了“知识价值论”、“科学创造价值”、“技术创新价值”等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 ,指出知识价值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陶江  
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要从基本方法和“基因”层面的变革开始。19世纪的自然科学限制了辩证法的水平和马克思的视野;《资本论》存在“基因”缺陷。马克思不了解商品的“原子核”;没有自觉地分解使用价值概念;没有建立起劳动与需求、效用与价值对称的微观结构;没有发现“需求二重性”。但是,《资本论》的内在逻辑通过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可以将劳动价值论升格为“资源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需要反思。唯物辩证法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将转化为形而上学。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与价值理论中的“基因”缺陷有必然的联系。《资本论》的“基因”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定余  潘志强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与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对当前深化劳动与劳动价值论认识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有重点的分析。笔者认为 ,要使这种“深化认识”的讨论取得有效的进展 ,不仅要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而且关键要在认识和分析问题上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 ,包括处理好“完整、准确把握”与“深化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对待马克思批判过的理论和观点、对“划清界限”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反思 ,并把握好从实际出发与理论和政策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炼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然而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因具体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 ,与马克思当初的设想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在新形势下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 ,与此同时 ,要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 ,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有伦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这个问题不解决,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水平就很难提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揭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成安  杨青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龄  
稀少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需要反映稀少性。将稀少性的概念引入劳动价值论既有必要 ,也有可能。劳动价值论有了稀少性的概念 ,就不仅能说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关系 ,而且还能够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变革中的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谢京生  
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明显 ,西方国家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流行的经营者股票期权、员工持股制度的支持。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仍具有指导意义 ,但要与时俱进就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显示了对经营者和业务骨干、科技创新人员的激励制度仍有较大的缺陷。从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上看 ,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建立股票期权等激励制度 ,逐步加快产权改革 ,推行职工持股计划 ,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