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2)
2023(14206)
2022(11742)
2021(10795)
2020(8560)
2019(19188)
2018(18435)
2017(34662)
2016(18635)
2015(20612)
2014(20419)
2013(19946)
2012(18964)
2011(17327)
2010(18015)
2009(17032)
2008(16149)
2007(14969)
2006(13806)
2005(12949)
作者
(54487)
(45052)
(45028)
(42751)
(28932)
(21702)
(20322)
(17398)
(17292)
(16442)
(15493)
(15285)
(14678)
(14613)
(14345)
(13996)
(13389)
(13337)
(13316)
(13132)
(11411)
(11221)
(11054)
(10503)
(10483)
(10263)
(10165)
(10103)
(9214)
(9075)
学科
(77439)
经济(77365)
(52590)
管理(49843)
(41379)
企业(41379)
中国(32494)
(27560)
金融(27558)
(26210)
银行(26180)
(25957)
(25538)
地方(24858)
方法(23932)
业经(21306)
(19191)
农业(18493)
(18441)
数学(18262)
数学方法(17984)
(14886)
理论(14615)
(14595)
贸易(14576)
(14218)
(14107)
(13279)
地方经济(12081)
技术(11951)
机构
学院(265190)
大学(259465)
(108456)
经济(105863)
研究(99174)
管理(94324)
中国(81402)
理学(78421)
理学院(77415)
管理学(76130)
管理学院(75595)
科学(58811)
(57019)
(53211)
(50697)
中心(46051)
(45501)
研究所(45460)
(43767)
财经(40052)
(38873)
师范(38437)
北京(37105)
(36137)
(36127)
(35777)
业大(35657)
农业(35189)
经济学(32727)
(31127)
基金
项目(165124)
科学(129570)
研究(125372)
基金(116050)
(101014)
国家(100012)
科学基金(84432)
社会(78768)
社会科(74638)
社会科学(74623)
(66920)
基金项目(59670)
教育(56683)
(55904)
自然(51888)
编号(51690)
自然科(50591)
自然科学(50577)
自然科学基金(49664)
资助(48438)
成果(43790)
(42671)
课题(38430)
重点(38114)
(35149)
(34887)
发展(34595)
(33978)
(32435)
创新(32412)
期刊
(135395)
经济(135395)
研究(86361)
中国(63189)
(44484)
(43512)
金融(43512)
(38862)
学报(38804)
管理(38520)
科学(37980)
教育(35884)
大学(30024)
农业(29617)
学学(28102)
业经(23766)
技术(22381)
经济研究(21161)
财经(19793)
(17184)
问题(17041)
(15164)
(14229)
国际(13616)
(12856)
论坛(12856)
世界(12743)
现代(12454)
图书(12362)
商业(12248)
共检索到437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先开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根基,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既是文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消费升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文化旅游体验的需求转向对更高级的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面对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和策略不够明晰、不确定性增强等问题,需要从多维度探究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融合发展策略选择与路径。基于对文化和旅游互动关系,以及文旅融合机制、模式、过程及路径的研究述评,分别从文旅融合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视角,围绕产业关联、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四个方面剖析了文旅融合的动力;提出了放大综合效应、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市场竞争力、统筹协调等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以及升级产品体系、优化业态组合、培养复合人才和完善管理体制等文旅融合路径,以推动文旅的深度融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虹  宋丹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利用、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指示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唐任伍  徐道明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了新的判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判断,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因此,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中国战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景初  
从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和运营融合三个方面,针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融合发展关系的相关性检验,通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绘制散点图观察变量间的相关性,观察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残差正态分布图和残差统计表,发现样本数据没有奇异数据,故建立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总收入融合发展的相关性模型。方差分析表给出了三个模型的F值和显著性概率P值,找到最佳值可得出模型公式,即可找到两者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文章的研究为把握河南省未来产业融合的路径和趋势以及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朝辉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品形态。产业融合的结果,使参与融合的产业产生了新的增长点和专业附加,进一步促进市场发育,促进融合产业的共同发展。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市场需求逐渐从较为单一的"文化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方向转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芸  
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极高,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可实现地方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文化产业以及农业旅游产业的功能与内涵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融合机理,详细阐述了四川省文化产业以及农业旅游产业现状与融合发展的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两个产业间的融合现状与存在的发展瓶颈,最后探讨了四川省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国新  李阳  
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有交集、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有不同。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主要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嵌入旅游景区、线路、住地、交通服务区域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乡村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公共图书馆开展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博物馆、非遗传习场所与研学旅行相融合;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串联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旅游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雪  
我国不少乡村地区拥有优质的生态资源,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价值,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创新文旅发展路径,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环保、营销、运营以及商业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困境。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将在评述生态旅游类优秀论文《传统文化观与现代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价值及路径》的基础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雪  
我国不少乡村地区拥有优质的生态资源,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价值,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创新文旅发展路径,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环保、营销、运营以及商业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困境。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将在评述生态旅游类优秀论文《传统文化观与现代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价值及路径》的基础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蓓蓓  
<正>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日益加深,其共同构成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23年7月隆重推出《乡村振兴系列丛书:图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该书以《“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为蓝本,其通过精心的图解设计,将规划中复杂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和图片,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延展性。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永勋  李燕琴  
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依托于传统农耕文化的农业文化遗产日渐式微,但随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及居民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然而,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遗产,由于各种内部性和外部性因素,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仍然面临挑战,如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上升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产业转型下传统农业文化知识的传承危机等~(1)。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岩  
2023年“一号文件”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做出了新的部署,文件中提出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两大重点工作都涉及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关内容。推动实现新时代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传承和发展农业文化,推动三产融合,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缺失,乡村文旅用地矛盾较为集中,农文旅产业融合度较低,传统农业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不够等系列问题,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系列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