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6)
- 2023(4499)
- 2022(3616)
- 2021(3425)
- 2020(2432)
- 2019(5703)
- 2018(5486)
- 2017(8527)
- 2016(4735)
- 2015(5250)
- 2014(5066)
- 2013(4679)
- 2012(4448)
- 2011(3693)
- 2010(3886)
- 2009(3106)
- 2008(3049)
- 2007(2632)
- 2006(2169)
- 2005(2118)
- 学科
- 济(14854)
- 经济(14838)
- 出(10417)
- 贸(9856)
- 贸易(9852)
- 易(9772)
- 管理(9242)
- 业(7673)
- 口(7647)
- 出口(7646)
- 出口贸易(7646)
- 企(6887)
- 企业(6887)
- 方法(6513)
- 中国(6258)
- 农(5440)
- 理论(5417)
- 教育(5244)
- 业经(4830)
- 财(4755)
- 数学(4585)
- 数学方法(4531)
- 教学(4070)
- 文化(3763)
- 产业(3490)
- 和(3318)
- 地方(3246)
- 财政(3229)
- 农业(3178)
- 政(2984)
- 机构
- 学院(58476)
- 大学(58424)
- 济(22449)
- 经济(21876)
- 研究(19069)
- 管理(18937)
- 理学(15766)
- 理学院(15563)
- 管理学(15278)
- 管理学院(15158)
- 中国(14795)
- 京(12137)
- 财(11353)
- 科学(10065)
- 范(10044)
- 师范(9955)
- 江(9943)
- 中心(9164)
- 财经(8543)
- 所(8188)
- 师范大学(8068)
- 州(7879)
- 经(7871)
- 经济学(7818)
- 职业(7642)
- 北京(7619)
- 技术(7599)
- 院(7427)
- 教育(7253)
- 研究所(7250)
共检索到97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贺
根据所处阶段和历史方位确立文化使命并为此接续奋斗,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历史、理论与现实相互交织,促进了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出场。新时代文化使命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科学把握各个构成部分的质的规定,又要联系地、整体地、系统地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要义旨趣。更好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以新时代文化使命为战略牵引,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要件,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乐 顾雨婷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何谓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应整合理论资源、建构价值体系,找寻绿色发展动力注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质量维系(统筹协调生态治理)→公平实现(开放合作全民共享)的实践路径。只有探查我国在绿色发展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制度顶层设计、生态文化培育、协同治理创新及完善考评体系等层面多措并举,才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提供现实参照,让民众在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段艳丰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要凝聚思想共识,扩大丝路精神弘扬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展现丝路精神弘扬的生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提升丝路精神弘扬的实践感染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掘弘扬丝路精神的创造力。
[期刊] 征信
[作者]
龙柯宇
农村民间金融能够较好地弥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缺口,是农村金融市场不健全和不完善的产物,是一种过渡金融体制。当下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难题归根于相关法律供给的异化,尤其是硬法规制模式的乏力甚至失灵。法经济学视阈下,软法可以发挥其在创制方式、立法成本、规范架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农村民间金融软法治理应秉持金融公平、金融效率、金融共享和绿色金融的价值理念,彰显社会公权力的治理效用、声誉机制的外溢效力、激励约束机制的常态化以及非司法中心主义的路径依赖,并在软硬法有机协同下推动农村民间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但它以“深刻而隐秘”的方式论述了生态问题。《资本论》生态思想具有内在而深刻的理论、实践和时代出场逻辑: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扬弃,为《资本论》生态思想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资本逻辑主导下改造自然的实践引致破坏环境;工业革命对人与自然具有双重影响,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国家背负沉重的生态代价。《资本论》生态思想内涵丰富,以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作为理论起点,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反思建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为未来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描绘蓝图。《资本论》生态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益启示:要合理利用并驾驭资本,优化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关键词:
《资本论》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物质交换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爱军
坚持文化秩序建构的社会主义方向,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公共文化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蕴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质,具有柔性治理功能的文化形态。“公共文化”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机制,它是在全球化时代与现代化进程相互叠加的时空场景下归位的。国家层面的文化竞争、社会层面的文化秩序、个体层面的文化权益,构成公共文化治理因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场的现实逻辑。在国家治理语境下,还原并强化文化的功能、价值与意义,要求我们从文化自觉、文化生态、文化认同的视野审视公共文化,推动公共文化走向守卫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社会文化秩序、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轨道,最终达到促进国家文化认同和文化整合的深层目标。
关键词:
公共文化 文化治理 出场逻辑 战略面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去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赋予民间投资新的时代要求,应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 民间投资 逻辑进路 实践经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民间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要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 民间投资 逻辑进路 实践经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葛洪义
法律的实践属性指向法律活动中人的行为选择的正当性,促使人们在善恶、是非之间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是法律正当性的集中体现。围绕法律的各种认知活动,形成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知识,限制了选择中的任性与恣意,但认知并不能代替选择,知识是客观的,选择是主观的;知识可以限定选择的范围,但主体的选择并不完全依赖知识。从实践的角度看,法律活动的主体只能是具有丰富生命力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法律。在普遍性与特殊性、法律与事实之间,人是沟通的主体,将法律的实现等同于围绕法律而展开的实践活动,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使法律活动成为机械的物理运动。普遍性来自于特殊性、必然性来自于偶然性,法律活动的正当性,来自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基于内心自觉而形成的有关正当行为的普遍性观念。法律不能背离常识,法律人应该能够并善于坚守人的底线。
关键词:
法律 实践 选择 知识 普遍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桂生
"师",原为效法之义。由此引申为以可资效法或可资鉴戒之人为"师"。这种"师"的观念在传统的师资文化中,一直传承至今。在教与学组织萌生以后,逐渐形成以授业为职能之师,即弟子的"业师"。随着时代变迁、授业职能的演变,师资文化日益复杂。其中存在今古师资文化的异同与中西师资文化的异同,师资文化本该成为研究的对象,然而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个中缘由也就值得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成帅 周向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旨。新时代共同富裕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富民、大同思想为文化基因,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路探索为历史根基,以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具有深厚的生成基础与时代底蕴。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具深刻严密的逻辑意涵: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其认知前提;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其内涵精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其外延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其重要标志。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共同富裕的实现“合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体系,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峻峰
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夯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在尊重文化的根本属性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构建文化育人的基本原则,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将高校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立德树人 文化育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戈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以"研究旨趣"统摄研究立场、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的演进脉络,发现西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发端以来,经历了分析-理性取向、个体-经验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社会-文化取向等四重旨趣变迁。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动态生成性与社会文化性,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突破点,以此增强我们对教师工作及其专业属性的再认识。
关键词:
教师知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教育 研究旨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汪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的价值旨趣。领悟这三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综合化实施"并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实施课程的方式或方法,而是中小学校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而在学校层面上推进课程建设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课程改革和实践创新的产物,体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践形式和课程实施方式领域的新探索。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从而体现出整体主义的价值追求。课程综合化实施的三条基本路径是:三级课程整合;跨学科教学设计与整合;主题性课程单元设计与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