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3)
2023(5539)
2022(4181)
2021(4028)
2020(2792)
2019(6416)
2018(6048)
2017(8076)
2016(5725)
2015(6346)
2014(6459)
2013(5283)
2012(5017)
2011(4671)
2010(5006)
2009(3961)
2008(3898)
2007(3627)
2006(3272)
2005(3144)
作者
(12993)
(10648)
(10552)
(10502)
(6844)
(5045)
(5032)
(4325)
(4071)
(3949)
(3687)
(3628)
(3555)
(3464)
(3401)
(3368)
(3221)
(3210)
(3169)
(3085)
(2920)
(2706)
(2544)
(2470)
(2463)
(2454)
(2421)
(2402)
(2168)
(2142)
学科
教育(19365)
(12791)
经济(12788)
中国(11823)
管理(11747)
(7562)
理论(7177)
教学(6380)
(6030)
企业(6030)
(5732)
(4623)
发展(4292)
(4170)
(4092)
(3946)
思想(3720)
方法(3698)
研究(3676)
政治(3617)
(3601)
业经(3542)
思想政治(3360)
政治教育(3360)
治教(3360)
德育(3319)
改革(3258)
高等(3215)
学法(3076)
教学法(3076)
机构
大学(73615)
学院(68754)
研究(28300)
教育(27471)
(21233)
师范(21169)
(19387)
经济(18669)
管理(18284)
师范大学(17804)
(17522)
理学(15447)
理学院(15137)
科学(15074)
管理学(14715)
管理学院(14549)
中国(14426)
(13013)
职业(12734)
北京(12125)
技术(12010)
(11817)
研究所(11811)
中心(11445)
教育学(10692)
(10681)
(10236)
(9075)
职业技术(8702)
研究院(8588)
基金
项目(43169)
研究(41043)
科学(35794)
教育(27824)
基金(27410)
社会(23907)
(22895)
国家(22513)
社会科(22276)
社会科学(22272)
编号(19454)
成果(18970)
科学基金(18668)
(17711)
课题(17371)
(17352)
(15253)
规划(12794)
基金项目(12676)
项目编号(11696)
重点(11690)
(11425)
(11287)
(11255)
(10801)
教育部(10590)
资助(10235)
研究成果(10227)
(10001)
(9918)
期刊
教育(47920)
研究(33032)
中国(25163)
(21746)
经济(21746)
职业(11902)
技术(10109)
学报(8596)
大学(8188)
技术教育(7755)
职业技术(7755)
职业技术教育(7755)
(7748)
科学(7556)
管理(6485)
(6128)
高等(5854)
学学(5842)
(5380)
论坛(5380)
高等教育(5179)
成人(5043)
成人教育(5043)
(4802)
农业(4482)
发展(4128)
(4128)
财经(3993)
职教(3933)
经济研究(3838)
共检索到116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懿滢   陈晓珊   谭维智  
“谁的质量”“什么的质量”“怎样的质量”是质量观构成的三重维度。质量依附于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一种特殊的量,其完整的表述应为“蕴含于事物的质之中的量”。质量总会带上主体赋予的特征,事物内部存在着由主体性嵌入的不同类型与维度的质量构成的不平列的质量空间。在各种内在与外在条件作用的质量空间内部存在着某一特定的质量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最佳状态下最有利于事物的发展,而判断这一最佳状态是否达成及达成程度即是对事物质量高低的价值判断。从理论上看,内嵌共同性、整体性、发展性特征的教育高质量是一种内化主体期望的价值判断、反映教育存在的优质状态、面向教育未来的质量标准,与此同时,教育高质量本身的主体性、对象性、主体间性的属性也蕴含着以党的领导为主体、以人的质量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的行动逻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而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问题,成为21世纪一个重要的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志群  
2022年4月20日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法第43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这将对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健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院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质量保障工作,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俊义  
教育逻辑与市场逻辑出发点的分歧造成高等教育质量价值取向的差异。教育逻辑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突出以人为本、强调文化动力,注重能力与习惯养成。市场逻辑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突出服务为本、强调需求动力,注重实用价值。高等教育质量价值评判背后两种逻辑的若即若离使得现代大学需通过理念、使命、文化、过程的耦合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在制度体系内的有序整合。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朱成晨  朱德全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变革,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而深化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改革的重心,须从职业教育质量本身出发,全面认清新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生成、质量变革和质量治理的"三大逻辑"转向,并以质量治理行为的"变",有针对性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万变",从而打破制约职业教育质量的瓶颈问题,有效助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一、从"倒逼形成"到"主动引领"的质量推进逻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话语体系中的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围绕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权力行使展开的,通过对权力的配置和运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调配以及相关制度建设,达成一定的质量目标。目前,尽管学术界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内涵的理解见仁见智,但其涉及的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两个层面已达成共识。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是质量保障体系不能仅仅停留于物质保障或组织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方一  裴昌胜  夏艳珺  向浩  胡茂丰  
站在新时代的关键节点,成人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办人民满意的成人高等教育,回顾、审视和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历史观、多元观、发展观和系统观四个维度梳理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过程并展现其丰富内涵:历史观代表质量观发展的过程和轨迹,多元观代表质量观呈现的状态,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发展观是驱动质量观转变的根本动力,系统观则反映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运行状况,其主体、过程和结果随着其他维度质量观的发展而发展;从尊重客观规律、立足自身条件、满足现实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四方面提出新时代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定位基本原则;以主体、过程和结果作为着力点,从指标体系和体制机制两个方面构建了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思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方一  裴昌胜  夏艳珺  向浩  胡茂丰  
站在新时代的关键节点,成人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办人民满意的成人高等教育,回顾、审视和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历史观、多元观、发展观和系统观四个维度梳理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过程并展现其丰富内涵:历史观代表质量观发展的过程和轨迹,多元观代表质量观呈现的状态,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发展观是驱动质量观转变的根本动力,系统观则反映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运行状况,其主体、过程和结果随着其他维度质量观的发展而发展;从尊重客观规律、立足自身条件、满足现实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四方面提出新时代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定位基本原则;以主体、过程和结果作为着力点,从指标体系和体制机制两个方面构建了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凤春  
教育质量特性是与教育消费者要求有关的教育的固有特性,教育质量特性是理解和把握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质量特性需要通过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全方位来体现,对于不同的教育消费者,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其具体内容包括功能性、文明性、舒适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信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菡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对于我国构建职业教育现代治理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国应从法律维度、治理维度、驱动维度夯实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基础,并在实践层面加快更新教育治理理念、强化主体能力建设、完善质量评价体系、重视配套制度建设,从而保障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落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浩  王者鹤  
为保障本科STEM教育教学质量,美国在2018年出台了《美国本科STEM教育监测指标》,将本科STEM教育正式纳入美国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该监测指标以复杂系统理论、教学过程导向和"循证实践"理念为指导,具体针对学生STEM学习体验、学习机会和环境的公平包容、最终目标达成度等三个领域展开评估监测。通过分析美国本科STEM教育监测指标的基本逻辑特征、框架与具体内容,建议我国的新工科教育和教育评价工作应坚持目标导向,过程监测;尊重STEM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来支持我国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秦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阐述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提升第三方机构的参与程度和参与地位,增强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结果的社会公信力和认可度。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第三方机构参与具有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和应然性,在参与机制上应该遵循以政府为主导、不同类型参与主体应该有与其属性相适应的参与机制、注重职业院校的全过程参与,为了更好地推动和实施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应该明确相关价值指向、注重相关制度建设、健全相关指标体系以及加强相关过程管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永刚   李海生  
受政府“放管服”改革影响,研究生教育领域开启了近十年的质量监管,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开展制度化评价和质量问责,极大地激发了高校运用强制性科层制、高竞争性激励制、项目制和淘汰赛的动力,进而引发基层研究生培养单位管理上的仪式主义行为、导师策略性行动和研究生功利化学习。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的分级运作机制造成了外部质量监管与高校内部自治、显性监管与隐性质量、质量保障与质量提升等关系的紧张。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应以质量提升为取向,建立风险型、协商型质量监管模式,构建高校研究生教育支持型管理体制,强化基层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质量话语权和行动自主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公安  白旭东  韦鹏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学校缺乏明确奋斗目标和办学标准,造成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处于既无外在压力又无内在动力的双重困境。依据目标设定理论,尝试建构包括7个类别、19个项目、27个领域、93个关键点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以标准建设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蔡宗模  陈韫春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质量话语的泛滥造成了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的盲目和混乱。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出源于经济社会的压力,它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不同主体有不同的理解和诉求。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至少包含外适标准和内适标准两个层面,其制定涉及到权力主体和合法性机制,应遵循多样统一、发展性和人本性等重要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