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5)
- 2023(10850)
- 2022(8909)
- 2021(8190)
- 2020(6375)
- 2019(14463)
- 2018(14374)
- 2017(27098)
- 2016(14562)
- 2015(16257)
- 2014(16412)
- 2013(16471)
- 2012(16036)
- 2011(14948)
- 2010(15449)
- 2009(14647)
- 2008(14190)
- 2007(12921)
- 2006(12172)
- 2005(11622)
- 学科
- 济(84943)
- 经济(84877)
- 管理(38301)
- 业(34829)
- 中国(27063)
- 地方(25114)
- 企(24645)
- 企业(24645)
- 方法(23626)
- 农(21065)
- 数学(20619)
- 数学方法(20509)
- 业经(17644)
- 地方经济(15686)
- 制(15344)
- 银(14536)
- 银行(14525)
- 农业(14409)
- 财(14367)
- 行(14220)
- 融(13862)
- 金融(13861)
- 学(13521)
- 贸(13394)
- 贸易(13379)
- 发(13135)
- 易(12877)
- 环境(11820)
- 体(10444)
- 和(10015)
- 机构
- 学院(219638)
- 大学(217375)
- 济(103683)
- 经济(101566)
- 研究(83724)
- 管理(76825)
- 中国(65757)
- 理学(63366)
- 理学院(62600)
- 管理学(61827)
- 管理学院(61399)
- 财(48881)
- 京(47525)
- 科学(45799)
- 所(42575)
- 研究所(37510)
- 财经(37062)
- 中心(36628)
- 江(35060)
- 经(33341)
- 经济学(33026)
- 农(32021)
- 北京(31759)
- 范(30753)
- 师范(30526)
- 院(30039)
- 经济学院(29396)
- 州(28469)
- 财经大学(26984)
- 业大(26280)
- 基金
- 项目(127171)
- 研究(100258)
- 科学(99250)
- 基金(88453)
- 家(75068)
- 国家(74368)
- 社会(64711)
- 科学基金(62245)
- 社会科(61363)
- 社会科学(61350)
- 省(50408)
- 基金项目(45413)
- 教育(45343)
- 编号(41887)
- 划(41672)
- 资助(36099)
- 成果(36001)
- 发(34843)
- 自然(34521)
- 自然科(33577)
- 自然科学(33569)
- 自然科学基金(32927)
- 课题(30822)
- 发展(29175)
- 重点(29160)
- 展(28697)
- 部(28246)
- 国家社会(26569)
- 性(26025)
- 创(25871)
- 期刊
- 济(134161)
- 经济(134161)
- 研究(79872)
- 中国(50691)
- 财(35259)
- 管理(31685)
- 农(31584)
- 教育(28144)
- 融(28144)
- 金融(28144)
- 学报(27135)
- 科学(26701)
- 经济研究(22922)
- 业经(21594)
- 农业(21582)
- 大学(21501)
- 技术(20397)
- 学学(19983)
- 财经(19230)
- 问题(17675)
- 经(16774)
- 贸(14447)
- 国际(12975)
- 技术经济(12436)
- 商业(11895)
- 世界(11687)
- 经济问题(11180)
- 理论(10896)
- 经济管理(10872)
- 现代(10690)
共检索到369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彩霞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创新驱动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生深刻转变。如技术创新面临"瓶颈期"的挑战。目前技术引进多于自主创新,基础性原创明显匮乏。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支撑不够,出现了产能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加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倒逼我们必须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辛本禄 王学娟
新时代东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探求如何从数量规模型发展模式转变为质量价值型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东北全面振兴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共同演化的过程中,应重视外生因素与制度变革带来的路径创造机会,以及路径依赖过程中技术关联带来的比较优势演化。同时,注重通过企业家精神引领组织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延伸高端产业价值链、通过服务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系统协同效应,以及明确通过解放思想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演化方向,以此推动新时代东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昌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我们亟需探寻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及转换。增长理论就是不断探索发展根本动力,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创新。由我国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的动力演变可知,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充当主导动力产业,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其增长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由物质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向创新演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转换到创新上,创新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创新驱动下,我国将由依靠要素投资和牺牲环境为主发展,转型升级为服务业升级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深度城市化和技术创新等。为了顺利完成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我们提出了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动力转换等建议。
关键词:
动力转换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守军 代政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做出的深刻判断,体现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即高质量发展是追求更高的使用价值,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遵循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完善创新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则是其重要实现路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桂霞 解海 祁爱武
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把文化自信内化到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之中、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目标、把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任务;以标准化均等化为基础:全面布局全方位管理、完善管理组织架构、进行合理的财政支持;以数字化为手段:加强数字化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社会化为途径,提供政策法律保障、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有效监管;以法治化为保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法律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立法水平,加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执法力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小和 王文静
2016年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票据市场已经进入新时代,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伴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本文阐述了票据的支付、结算、融资、调控、投资、交易等多个功能的新特征、新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区域票据业务及发达省份的票据业务特点,围绕票据信用、票据法制体系、融资性票据、产品创新、平台建设、票据风险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票据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思考。
关键词:
票据市场 产品创新 市场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学峰 张辉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入贯彻,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对丰富多彩旅游生活的追求也将进一步增强。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但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不会因此而改变,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逆势快速增长,包括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动能对经济发展贡献度越来越高,有理由相信,旅游业将成为未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在新时代旅游业理应更好地发挥综合性优势,适应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这是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需要和时代内涵。
关键词:
双循环 旅游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6年前我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近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升,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需求看,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构性改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6年前我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近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升,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需求看,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现伟 文丰安
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市场准入壁垒高、转型升级难、融资难和融资贵、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不佳等难点。下一步,应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大力拓展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大幅提升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助力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关键词: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优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智君 陈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当前中国经济做出重大战略判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其发展路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战略目标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前中国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层面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以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为原则,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对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从而形成系统的、重要的理论结晶,进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习近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政策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力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根本方略下,通过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高质量发展必然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鸣
受新的发展手段、发展媒介、发展思路的影响,海洋经济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要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必须以海洋经济为轴心,全面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强国的建设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经济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产业困境、生态困境、科研困境、管理困境等问题。因此,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保障海洋生态平衡为前提,不断完善涉海法律制度,加大涉海科研力度,优化创新产业结构与产业体系,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丰安
万古奔腾的长江,用博大的胸怀滋养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能撑起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半壁江山",又能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斌 王海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动作为,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新时代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资源环境约束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即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增长动力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新兴要素驱动,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转向起决定性作用,经济福祉由先好先富起来转向包容共享共富。需要重点把握发展速度和质量、创新和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侧和需求侧三对关系,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系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