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2)
2023(3501)
2022(3015)
2021(2958)
2020(2487)
2019(5770)
2018(6013)
2017(11509)
2016(6208)
2015(7267)
2014(7168)
2013(7263)
2012(7145)
2011(6615)
2010(6753)
2009(6424)
2008(6405)
2007(5822)
2006(5478)
2005(5048)
作者
(18201)
(14822)
(14760)
(14207)
(9230)
(6947)
(6839)
(5596)
(5545)
(5292)
(4927)
(4844)
(4774)
(4637)
(4518)
(4448)
(4345)
(4316)
(4315)
(4213)
(3856)
(3640)
(3596)
(3457)
(3385)
(3347)
(3302)
(3269)
(2907)
(2888)
学科
(25409)
经济(25295)
管理(17507)
(16315)
方法(11474)
中国(10897)
(10876)
企业(10876)
数学(10636)
数学方法(10592)
(9841)
(7767)
(7684)
(6527)
银行(6525)
(6464)
贸易(6458)
(6373)
(6354)
农业(5596)
(5231)
金融(5231)
业经(5072)
(4505)
(4376)
制度(4194)
(4194)
税收(4160)
(4132)
(3900)
机构
大学(96229)
学院(95462)
(43464)
经济(42600)
管理(35103)
研究(32770)
理学(29453)
理学院(29163)
管理学(28816)
管理学院(28644)
中国(27527)
(23568)
(20706)
财经(18135)
科学(17005)
(16484)
(16479)
(14887)
中心(14648)
研究所(14436)
经济学(13865)
北京(13720)
(13685)
财经大学(13577)
经济学院(12711)
(12268)
师范(12183)
业大(11884)
农业(11813)
(11443)
基金
项目(53975)
研究(43330)
科学(41851)
基金(38784)
(32835)
国家(32546)
社会(27905)
科学基金(26762)
社会科(26295)
社会科学(26289)
基金项目(20105)
教育(19702)
(19548)
编号(18552)
(16775)
成果(16522)
资助(16255)
自然(14779)
自然科(14332)
自然科学(14324)
自然科学基金(14065)
(13418)
课题(12633)
重点(12078)
(11852)
(11760)
国家社会(11657)
教育部(11569)
(11416)
人文(11164)
期刊
(50717)
经济(50717)
研究(32515)
中国(18556)
(16065)
(14578)
管理(13234)
(12384)
金融(12384)
学报(11385)
科学(10599)
农业(10560)
教育(10326)
财经(9328)
大学(9224)
业经(8830)
学学(8562)
经济研究(8483)
(7998)
问题(7759)
技术(7462)
(7113)
理论(6234)
国际(5846)
实践(5595)
(5595)
(5331)
世界(5302)
商业(5243)
现代(4823)
共检索到15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可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耕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种业“卡脖子”、农业科技“瓶颈”、种粮比较收益下降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持续向好,实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产能基础更加稳固,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实现了“吃得饱、吃得好”;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是:发挥制度优势构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体制机制,适应国情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紧盯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支撑,坚持系统观念全方位构筑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未来要在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开放更好结合,做好稳产保供和节约利用双提升,创新机制保障涉粮主体必要的经济利益和公共责任,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小平  廖亚君  毛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大食物观下,粮食安全已不仅局限于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供给保障,而应包括肉、禽、蛋、奶、水产品、蔬菜、油、糖、水果及饮料(如酒类)等各类食物。我国饲料粮消费已于2015年开始超过口粮消费,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指出我国口粮供给非常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应转移到饲料粮供给保障上,并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种植业及养殖业结构、改进饲料配方等措施来保障饲料粮供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成升魁  李云云  刘晓洁  王灵恩  吴良  鲁春霞  谢高地  刘爱民  
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新要求。重新思考和梳理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新变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系统认知,同时对推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领域陷入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补贴多和浪费多的"五多怪圈"。传统农学派、经济学派和资源环境学派等不同学科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和观点存在较大差异,体现了粮食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粮食安全概念从强调对粮食量的保障和供给、强调市场条件下的个人购买能力,到从基本保障提升到生活品质、强调国家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内涵不断充实和延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现阶段应当从全产业、多尺度、精准化、多维度、多因素视角全方位解读粮食安全的最新内涵。面对新时代,在我国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构建"营养、绿色、多元、开放"的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势在必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和平  杨东群  王晓君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新形势下我国新型粮食安全理念的内涵,提出深化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条路径:提升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优化粮食产业价值链;提升粮食科技与装备支撑能力。并对新时代确保我国粮食中长期安全提出了政策建议。加快顶层设计,优化粮食安全保障战略;建立健全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完善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的培育机制;对接"网络化+"的粮食产业大数据;推进我国粮食市场向国际化迈进;储粮于地、技、户、外,优化粮食储备体系;注重粮食科技创新,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敬忠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之我见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俞敬忠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举世关注,议论纷呈。国外学者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议论,更激起世人的巨大反响。人们在问:中国粮食到底会不会出问题?是出小问题还是大问题?我们不需要危言耸听,但要增强危机意识。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邢鹂  
《农业保险条例》强调了国家对农业增长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形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2年10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2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称,2010~2012年,全球有8.68亿人口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报告同时强调,农业增长在减轻饥饿与营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晓华  Bruemmer Bernhard  钟甫宁  
本文对中国所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和政策作了一个全面总结和分析,并指出中国的粮食自给率按照能量计算已经下降到了70%。为了更好地制定粮食安全政策,中国政府必须区分食物安全(Food Security)、口粮安全(Grain Security)以及饲料安全(Feed Security)三个概念,中国现在和将来的粮食安全实际表现为饲料安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志华  施国庆  郭晓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晏莹  龙方  
本研究以美国、日本、韩国3国为研究对象,从配置目标、配置制度和配置模式3个方面对国外粮食安全保障资源国际配置的路径选择进行了科学分析及综合评价。在分析和借鉴国外实践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和障碍,提出了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资源国际配置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保证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十月革命后,面对严重的粮食危机,列宁领导俄共(布)围绕如何战胜饥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列宁保障苏俄粮食安全思想。这一思想的内容要义主要包括:就地位而言,保障粮食安全实际上是一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就路径而言,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实行土地公有制,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动力在于适时调整粮食政策。列宁保障苏俄粮食安全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大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方法,对新时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  
1.完善粮食安全调控机制。一要建立政府责任体系。由于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外部经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以及粮食生产受价格调节、粮食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等原因,粮食市场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建立政府责任体系,政府要通过建立宏观政策组合,提高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二要完善粮食产业政策。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农业科研和推广力度,提高收入补贴和农业结构调整补贴规模,提高农业财政投入比重。建立由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格构成的粮食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琳凤  李孟刚  
耕地质量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分析耕地质量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提出了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俊彦  
我国粮食生产"七连增",也出现粮食进口"七连增",突破95%的粮食自给保障线,大规模"进口土地"成为常态。当前,诸多不利因素都在动摇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特别是水资源约束、耕地数量与质量下降将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必须调整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战略以保证粮食资源,大幅度减少耕地占用指标,实行部分农田的"零"占用制度,建立粮食进口多元支撑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金旺,陈智  
本文运用粮食安全指标客观评价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提出应建立合理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