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5)
2023(4607)
2022(3780)
2021(3710)
2020(2942)
2019(6854)
2018(6982)
2017(13039)
2016(7062)
2015(7979)
2014(7860)
2013(7860)
2012(7655)
2011(6795)
2010(7270)
2009(6880)
2008(6898)
2007(6312)
2006(5899)
2005(5567)
作者
(19525)
(16132)
(15840)
(15507)
(10194)
(7551)
(7532)
(6041)
(5927)
(5829)
(5354)
(5193)
(5186)
(5064)
(4985)
(4786)
(4784)
(4701)
(4624)
(4612)
(4092)
(4035)
(3762)
(3732)
(3706)
(3634)
(3579)
(3526)
(3211)
(3152)
学科
(29486)
经济(29458)
管理(19550)
(18638)
(14285)
企业(14285)
方法(13172)
数学(12101)
数学方法(12048)
中国(11574)
(9974)
(8231)
(7950)
(6982)
银行(6980)
(6755)
(6259)
贸易(6251)
(6158)
(6140)
财务(6138)
财务管理(6128)
(6111)
金融(6111)
企业财务(5895)
业经(5652)
(5028)
农业(5010)
教育(4912)
理论(4769)
机构
大学(105369)
学院(104290)
(45743)
经济(44728)
管理(37359)
研究(33302)
理学(31093)
理学院(30809)
管理学(30452)
管理学院(30256)
中国(28065)
(25766)
(21969)
财经(19762)
(17808)
科学(16201)
(15972)
(15550)
中心(14993)
北京(14936)
财经大学(14659)
经济学(14623)
研究所(13777)
(13523)
师范(13416)
经济学院(13345)
(13159)
(12120)
(11256)
商学(10984)
基金
项目(57143)
研究(47659)
科学(43928)
基金(39804)
(32808)
国家(32478)
社会(29438)
社会科(27818)
社会科学(27810)
科学基金(27147)
教育(23484)
编号(21179)
(21043)
基金项目(20238)
成果(18909)
(17918)
资助(16536)
课题(14844)
自然(14408)
自然科(13996)
自然科学(13991)
(13891)
自然科学基金(13733)
项目编号(13279)
(13164)
(12927)
重点(12784)
教育部(12466)
国家社会(12124)
(12081)
期刊
(54294)
经济(54294)
研究(37489)
中国(20431)
(19156)
教育(16185)
管理(15504)
(14293)
金融(14293)
学报(11298)
科学(10662)
技术(10581)
(10424)
财经(10243)
大学(9568)
经济研究(9395)
(8811)
学学(8678)
业经(8460)
(8323)
问题(8114)
国际(7606)
农业(7110)
理论(6537)
实践(5878)
(5878)
图书(5588)
商业(5518)
职业(5511)
技术经济(5285)
共检索到168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民间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要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去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赋予民间投资新的时代要求,应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发展环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成帅  周向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旨。新时代共同富裕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富民、大同思想为文化基因,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路探索为历史根基,以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具有深厚的生成基础与时代底蕴。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具深刻严密的逻辑意涵: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其认知前提;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其内涵精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其外延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其重要标志。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共同富裕的实现“合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体系,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贺  
根据所处阶段和历史方位确立文化使命并为此接续奋斗,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历史、理论与现实相互交织,促进了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出场。新时代文化使命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科学把握各个构成部分的质的规定,又要联系地、整体地、系统地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要义旨趣。更好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以新时代文化使命为战略牵引,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要件,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惠波  张凯  
全面准确地分析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全貌和重大意义,需要从其基本内涵出发,对其学理逻辑和实践进路进行深入分析。学理逻辑包括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逻辑起点,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线以及由发展理念、制度创新、发展思路、工作方法构成的逻辑框架;实践进路是理论指导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是由领导主体、发展依据、实践指向等构成的实践场景。文章明晰学理逻辑,发现实践进路,以期在未来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不断完善这一思想。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郑永和  王杨春晓  王一岩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本研究通过总结当下教育的表征形态、理论基石和研究范式,归纳出智能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是以真实教育问题为导向,有效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为代表的科学与技术,以发现教育基础规律为重点研究内容,服务于以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多元教育评价、优质服务供给与治理的新型教育研究。基于内涵,本研究考察并参考自然科学基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的申请主题,将智能时代的教育科学研究归为"基础规律层""技术方法层""智能服务层",构建了教育、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教育科学研究逻辑框架。最后,从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向、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和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构建教育科学研究体系四个方面明确了智能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进路,以期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峻峰  
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夯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在尊重文化的根本属性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构建文化育人的基本原则,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将高校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艳娟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超越数量是我国政治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的人是高质量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数量转向质量的经济动力趋势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向度。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质量性的相互协调、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价值性的相互调适、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逻辑性的相互自洽,能够进一步明确超越数量与高质量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耦合机理。以质量理论为导向作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以微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指导新时代微观经济质量的提高,以微观经济数量分析拓宽新时代经济研究领域,对推动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振  
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是促进乡村内生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新时代以来,聚焦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关键发展要素,我国深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市场化推进土地要素改革,健全金融、财政支农体制机制,特别是推动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大量向农村流动,改变了过去要素由乡到城单向流动的格局,优化了城乡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我国城乡要素配置改革可概括为盘活、流动、保护、公平四个关键词,盘活即推动更多要素参与市场交易,流动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梗阻,保护即赋权与强化产权强度,公平即推动实现区域要素禀赋均衡。我国城乡要素配置改革既有着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体现了中国特色,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深邃理论内涵。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宏伟目标,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盘活、流动、保护、公平的改革方向,持续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钰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包括历史渊源,而且具有理论构建,更具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逻辑,由此形成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理论创新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历史渊源有四:一是马恩列斯的民族复兴理论,二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民族复兴的梦想,三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族复兴理想,四是习近平民族复兴的政治抱负和历史担当。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其战略目标、基本内涵、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布局共同构建形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施战略、具体举措和实践路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是历史渊源、基本构建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概括,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使伟大理论变成客观现实和客观现实完善伟大理论、最终实现伟大理论与客观现实互为补充、彼此促进的结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黄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理论创新的逻辑基点与实践基础在于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以战略思维为理论支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实践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以群众路线为根本方法、以法治建设为主要依托、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了当代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辟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志达  黎贵优  穆智  范强  
第三方评估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考核机制,有助于各地区相关部门反思、完善和落实决策,提高民族工作的绩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科学的智力支持,弥补决策和实践中的不足。目前,关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非常薄弱,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体系,确立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非常必要。"五位一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的主要方法,可以促进民族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全面督促民族工作的落实,推进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艳艳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国栋  
研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政策逻辑,探索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而为建设农业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参考。通过对乡村建设核心要义、政策内容以及时间演进的深度分析,总结梳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路径。挖掘认识和灵活运用乡村价值,探索新时代我国乡村实现现代化的方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虹斌   钟梓培  
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出发,发现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多种内在逻辑,包括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的目标逻辑,以观念转变与格局重塑为策略的发展逻辑,以实践性、职业性、创新性三位一体为育人理念的价值逻辑和以多方主体间协同互动为培养手段的育人逻辑。依据以上逻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实现资源的相对倾斜,在稳步发展中找准理论定位,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联合培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