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4)
- 2023(9961)
- 2022(8223)
- 2021(7746)
- 2020(6215)
- 2019(14384)
- 2018(14440)
- 2017(26014)
- 2016(14307)
- 2015(15893)
- 2014(15906)
- 2013(15415)
- 2012(14616)
- 2011(13472)
- 2010(13922)
- 2009(12993)
- 2008(12844)
- 2007(11328)
- 2006(10743)
- 2005(9942)
- 学科
- 济(57365)
- 经济(57287)
- 管理(34583)
- 业(32546)
- 企(25297)
- 企业(25297)
- 方法(22816)
- 农(20794)
- 中国(20221)
- 数学(19275)
- 数学方法(19071)
- 制(16117)
- 业经(15622)
- 财(14914)
- 农业(13643)
- 学(13336)
- 银(11935)
- 银行(11902)
- 理论(11739)
- 行(11574)
- 体(10917)
- 融(10607)
- 金融(10607)
- 贸(10482)
- 贸易(10472)
- 易(10188)
- 教育(10042)
- 地方(9632)
- 发(9382)
- 体制(8840)
- 机构
- 大学(210366)
- 学院(207684)
- 济(84625)
- 经济(82689)
- 研究(77221)
- 管理(72458)
- 理学(61075)
- 理学院(60306)
- 中国(59690)
- 管理学(59227)
- 管理学院(58831)
- 京(46069)
- 科学(45872)
- 财(43533)
- 所(39843)
- 农(38608)
- 研究所(35851)
- 中心(33587)
- 江(32888)
- 财经(32718)
- 业大(30773)
- 农业(30265)
- 北京(30076)
- 范(29965)
- 经(29672)
- 师范(29584)
- 院(27754)
- 经济学(26564)
- 州(25889)
- 财经大学(24232)
- 基金
- 项目(128534)
- 科学(99269)
- 研究(96477)
- 基金(90605)
- 家(80169)
- 国家(79407)
- 科学基金(65469)
- 社会(59904)
- 社会科(56407)
- 社会科学(56390)
- 省(49710)
- 基金项目(46668)
- 教育(46491)
- 划(42849)
- 自然(40148)
- 编号(39976)
- 自然科(39108)
- 自然科学(39092)
- 自然科学基金(38435)
- 资助(36611)
- 成果(34833)
- 重点(30041)
- 课题(29498)
- 部(29194)
- 发(28326)
- 创(26862)
- 创新(24931)
- 教育部(24903)
- 国家社会(24874)
- 性(24845)
共检索到332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振
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是促进乡村内生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新时代以来,聚焦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关键发展要素,我国深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市场化推进土地要素改革,健全金融、财政支农体制机制,特别是推动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大量向农村流动,改变了过去要素由乡到城单向流动的格局,优化了城乡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我国城乡要素配置改革可概括为盘活、流动、保护、公平四个关键词,盘活即推动更多要素参与市场交易,流动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梗阻,保护即赋权与强化产权强度,公平即推动实现区域要素禀赋均衡。我国城乡要素配置改革既有着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体现了中国特色,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深邃理论内涵。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宏伟目标,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盘活、流动、保护、公平的改革方向,持续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楠 赵倪可 高明
本文初步构建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机制框架,重点阐述供给端的财政制度改革脉络,并采用549万个服务设施点位大数据信息,测算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三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地理空间分布、均等化程度和边际受益归宿。结果显示:第一,新时代以来,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实现翻倍增长;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在空间上呈现高集聚特征,但整体上区域差距呈缩小态势,非均衡现象在逐步改善;第三,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事实上践行了财政保障机制设计理念,“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落后和地理区位处于劣势的地区受益更大,基础教育供给表现出更加偏向欠发达地区的包容性。本研究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搭建共建共享机制以及推进财政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关键词:
城乡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突破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新时代林业理论。习近平新时代林业理论对我国林业的重要性、林业的目的与意义、林业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系统、科学的论述与阐释,同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林业重大改革举措,是我国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日新 吴剑辉
通过市场、政府行政干预、非营利组织等要素配置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资源配置的良性机制,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的改善、农村公共品投入的增加、农民道德水平的上升、农村民主管理机制的形成。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试图从要素配置的角度,寻求建立新农村建设的理论逻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秋菊 李连华
我国开启于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基于此,本文采用制度演化理论的分析工具,对我国会计改革的逻辑基础、理论方案、改革进程与改革成效进行基于文献与事件的逻辑勾连和分析,建立涵盖“动机→过程→结果”等完整要素的理论逻辑体系。结论表明,我国会计改革源于经济改革之需、扣合经济改革之路、体现经济改革之效,其改革过程平稳有序、富有成效,成为制度演化理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经典案例。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多边主义和国际化的不可逆性,以及大国担当的国际作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会计模式已不可能与国际脱钩而再回旧路。未来只有坚定初心、融合国际,继续深化改革,才是我国会计发展的正确方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去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赋予民间投资新的时代要求,应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 民间投资 逻辑进路 实践经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民间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要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 民间投资 逻辑进路 实践经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高培勇
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在一系列全新的理论判断基础之上:以国家治理范畴定位财政;以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定位财税体制;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定位改革目标;以公共财政体制升级版定位现代财政制度;从国家治理视域定位财政职能。将这些判断拼接在一起,可以发现,其间贯穿着一条环环相扣的逻辑线索,由此构成了支撑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新时代治理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已具备融合的条件。"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和社会关系变革外部驱动、乡村治理结构内源优化和围绕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生成的新逻辑结构,其实践机制总体包括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治理结构整体优化和实现乡村治理目标系统转化三个维度,具体路径是推动政府联合社会力量在建构制度供给与内生秩序的联通机制、形成振兴乡村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设计治理民生化为导向的政策方面深入推进"三治融合"的基层建制。"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体现出自我革新的制度特性、治理价值的全方位性以及实践布局的系统性,具有克服现代社区民主治理悖论的现实意蕴。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开启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关键之年,之所以要开启改革开放新局面主要基于举旗定向、适用"强起来"新时代、历史实践启示等现实逻辑,这一新局面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建立健全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等,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西方大国掣肘、既得利益阶层制约、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困境,基于此,必须通过切实路径进行建构,才能顺利开启改革开放新局面,具体通过如下举措:一是凝聚开启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共识;二是继承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功经验;三是完善促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形成的顶层设计;四是深化开放领域改革,打造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提高开放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敏 袁潇
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价值旨归、目标愿景、培养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分析,发现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招生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培养主体单一、课程体系封闭、实践环节薄弱以及考核评价未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问题。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追求卓越的新阶段,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应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生源选拔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构建“校—企—校”协同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复合型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培养环节,发挥双导师在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职教专硕 政策逻辑 培养模式 改革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国栋
研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政策逻辑,探索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而为建设农业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参考。通过对乡村建设核心要义、政策内容以及时间演进的深度分析,总结梳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路径。挖掘认识和灵活运用乡村价值,探索新时代我国乡村实现现代化的方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新时代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和生
法治是维护高考制度正义性与合法性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法治是高考走向多元主体共治的根本手段和必然途径。高考改革应将法治贯穿于改革设计、实施的全过程。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钰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包括历史渊源,而且具有理论构建,更具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逻辑,由此形成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理论创新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历史渊源有四:一是马恩列斯的民族复兴理论,二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民族复兴的梦想,三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族复兴理想,四是习近平民族复兴的政治抱负和历史担当。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其战略目标、基本内涵、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布局共同构建形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施战略、具体举措和实践路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是历史渊源、基本构建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概括,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使伟大理论变成客观现实和客观现实完善伟大理论、最终实现伟大理论与客观现实互为补充、彼此促进的结果。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