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5)
2023(11945)
2022(9328)
2021(8569)
2020(7041)
2019(15605)
2018(15811)
2017(30003)
2016(16234)
2015(18261)
2014(18378)
2013(18110)
2012(16429)
2011(14622)
2010(15183)
2009(14682)
2008(14906)
2007(13884)
2006(12799)
2005(11868)
作者
(45978)
(38455)
(38447)
(36225)
(24248)
(18171)
(17310)
(14867)
(14537)
(13805)
(13081)
(12618)
(12403)
(12054)
(11653)
(11577)
(11217)
(11203)
(11192)
(10979)
(9721)
(9569)
(9343)
(8870)
(8837)
(8694)
(8654)
(8441)
(7668)
(7616)
学科
(83619)
(75594)
经济(75490)
(65743)
企业(65743)
管理(57402)
(49423)
农业(32820)
业经(31811)
方法(28379)
(24189)
中国(23572)
数学(20700)
数学方法(20628)
(19055)
(17143)
财务(17124)
财务管理(17103)
技术(16237)
企业财务(16147)
(15717)
(14717)
(13797)
贸易(13787)
(13459)
(13242)
地方(12990)
(12941)
(12890)
(12595)
机构
学院(246434)
大学(237361)
(109492)
经济(107503)
管理(99433)
理学(84635)
理学院(83944)
管理学(83047)
管理学院(82611)
研究(76060)
中国(64471)
(52291)
(52021)
(48877)
科学(41340)
财经(40632)
(39229)
农业(39060)
(37192)
业大(36918)
(36672)
中心(35830)
研究所(32784)
经济学(32522)
(30796)
北京(30493)
经济管理(29616)
经济学院(29567)
财经大学(29205)
(29070)
基金
项目(149372)
科学(119482)
研究(117623)
基金(108413)
(91071)
国家(90023)
科学基金(79006)
社会(78391)
社会科(73907)
社会科学(73889)
(60486)
基金项目(57735)
教育(51582)
编号(50032)
(47567)
自然(46228)
自然科(45151)
自然科学(45141)
自然科学基金(44393)
资助(41626)
成果(39813)
(35659)
(34399)
(33920)
(33723)
课题(32888)
重点(32301)
国家社会(32240)
(31931)
(31029)
期刊
(136474)
经济(136474)
研究(74190)
(57441)
中国(49457)
(41460)
管理(38912)
农业(38616)
科学(32137)
学报(30688)
业经(30334)
(29254)
金融(29254)
大学(25660)
学学(24546)
技术(22569)
教育(21515)
财经(20477)
经济研究(19603)
问题(19370)
(19227)
(17696)
农业经济(15260)
农村(15206)
(15206)
技术经济(14723)
世界(13858)
商业(13640)
现代(13272)
(13154)
共检索到381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兆华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审视角度、重要性认识、推进方式和认知程度等方面实现了"三农"工作认识上的时代性跃升,从完善现代化建设体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等方面反映了"三农"工作的时代需求,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全面开启了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新篇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建民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片面地强调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劳 动力的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而必须从产业整体角度去定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金武  
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命题,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应运而生,成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方向。新时代以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公共服务有待完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与人才队伍有待充实、农产品成本较高与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均衡。因此,为解决以上困境,需进一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粮食安全、食物供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体制、经营主体、土地制度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武根   马尚诚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完成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既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新征程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找苦吃”的精气神,需鼓励、支持、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武根   马尚诚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完成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既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新征程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找苦吃”的精气神,需鼓励、支持、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应恒  耿献辉  
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但单纯利用现代科技装备起来的农业还不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和涉农企业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组织和现代涉农产业系统的培育与完善,其本质上就是在发达国家的农业总产值中占有重要比重的涉农产业(Agribusiness)。对现代农业进行概念的辨析和内涵的界定,分析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对于正确认识现代农业及其对于我国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陈姝兴  
<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1)) 2023年全国政治经济学界以及整个经济学界围绕农业强国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莹   陶祉凝   刘帅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既是我国连续第二十年聚焦“三农”议题,也是向全党全国再次释放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冲锋号角,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步。本文首先梳理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对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采用的稳定粮食生产、实行统分结合、发展高效生态、传承农耕文明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建设农业强国在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的重要性,农业强国时不我待。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农业强国建设与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互为内涵、互为促进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具有客观认定特点,农业强国概念具有主观认同特征。建设农业强国是一个比农业现代化要求更高、更全面的发展行动。从国际经验看,凡是进入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经济体,其农业农村都实现了现代化,但只有少数国家发展为农业强国。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在我国迈上中高收入阶段后,特别是2015年以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外生拉力强度开始变弱,农村内生动力系统性支撑也表现不足。为此,论文提出围绕三个提高、强化外生拉力、激活内生动力,构建一批优先发展的机制,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瑞珍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严瑞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产业化正在中国大陆兴起。目前,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的理解尚不一致。本文拟从农业产业化的质及量两个方面剖析其实质以及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一、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劳动分工深化的必然产物家庭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魁祥  毕绪岱  王智平  
在认识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路或途径: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发挥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利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完善积累和投入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择劳动力与技术相结合的集约方式;建立有效的农业服务体系;抓住三种重要模式;分阶段实施;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辛岭  刘衡  胡志全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构建指标体系测算近15年(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展现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借助障碍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剖析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差异和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区域差异化推进和协调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2005—2019年我国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水平逐年递增,由四大区域内部差异主导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域差异呈缩减态势,但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结构现代化水平有明显发散迹象;我国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低质同构化与正向空间相关性的现象。城乡多维差距、农业面源污染、乡村治理失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薄弱是导致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差异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城镇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产品对外开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有显著影响,但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农产品对外开放度的溢出效应尚未显现。所以,应明确结构差异地区的突出优势,着力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短板,发挥好区域协调效应和要素溢出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仝若贝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发生转移,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严重流失,对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大量荒地出现、农村空心化日益突出、农业劳动力日渐匮乏。文章提出,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有效利用土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培养技术人才等,将是农村地区走出劳动力流失困境,缓解对农业现代化建设负面影响的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