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3)
2023(5473)
2022(4439)
2021(4129)
2020(3409)
2019(7692)
2018(7712)
2017(14739)
2016(7788)
2015(9053)
2014(9126)
2013(9085)
2012(8768)
2011(7974)
2010(8372)
2009(8040)
2008(8176)
2007(7741)
2006(7090)
2005(6297)
作者
(22286)
(18171)
(17920)
(17221)
(11348)
(8391)
(8331)
(6848)
(6775)
(6673)
(6048)
(5911)
(5738)
(5716)
(5504)
(5402)
(5271)
(5262)
(5257)
(5211)
(4690)
(4451)
(4386)
(4180)
(4173)
(4120)
(4106)
(4024)
(3594)
(3520)
学科
(31457)
经济(31432)
管理(22121)
(19423)
(16077)
企业(16077)
中国(13753)
方法(13114)
数学(10402)
数学方法(10349)
(10010)
(8916)
(8798)
业经(8654)
(7903)
银行(7901)
(7604)
(7298)
贸易(7289)
(7129)
教育(6658)
(6465)
理论(6169)
地方(6091)
(5993)
金融(5992)
农业(5935)
产业(5327)
(5076)
(5069)
机构
学院(116949)
大学(116737)
(46988)
经济(45783)
管理(41863)
研究(36901)
理学(34515)
理学院(34124)
管理学(33714)
管理学院(33464)
中国(31314)
(26240)
(25454)
财经(19830)
科学(19445)
(18358)
(17782)
(17511)
中心(17354)
(17178)
师范(17084)
北京(16915)
(15297)
研究所(15186)
经济学(14680)
财经大学(14556)
(13797)
师范大学(13580)
(13455)
经济学院(13259)
基金
项目(65130)
研究(54751)
科学(50081)
基金(44175)
(36363)
国家(35950)
社会(34314)
社会科(32207)
社会科学(32201)
科学基金(30031)
教育(25893)
(25308)
编号(24886)
基金项目(22612)
成果(22255)
(21094)
资助(17552)
课题(17549)
自然(15671)
项目编号(15484)
(15481)
自然科(15155)
自然科学(15150)
(15000)
自然科学基金(14881)
(14666)
(14613)
重点(14576)
国家社会(13511)
(13371)
期刊
(59323)
经济(59323)
研究(40753)
中国(25152)
教育(19762)
(19593)
管理(16838)
(15788)
金融(15788)
学报(13527)
(13164)
科学(12640)
大学(11228)
业经(10920)
技术(10647)
财经(10361)
学学(9903)
经济研究(9572)
图书(8914)
(8905)
农业(8805)
问题(8671)
(7791)
书馆(6967)
图书馆(6967)
理论(6940)
商业(6654)
实践(6320)
(6320)
国际(6142)
共检索到191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良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信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从信用文化的历史传承引申阐述信用文化的价值向度,从实践现状、现实困境、总体思路多角度展现信用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从道德、制度、法治三个维度,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全方位厘清新时代我国信用文化的建设逻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健  何紫菱  
乡贤治村在中国国家治理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其浓厚的乡土情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新乡贤入场乡村治理提供了内生性依据。在经历传统乡贤与乡土文化的深度互嵌以及近代乡贤与乡村社会的多维脱嵌后,新乡贤现已发展成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新乡贤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汲取了传统乡贤治村的丰富经验和卓越智慧,并结合新时代乡村的发展现实,深入挖掘乡土新文化、嵌入治理新因子的逻辑理路,为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振兴范式。在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耦合逻辑不仅能够拓展乡村文化发展空间,淬炼乡村文化特色品牌,而且可以通过文化治理的“软”手段,激发乡村主体的内生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勇  商译彤  康欢  
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是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高职院校经过从"扩张"到"提质"、从"示范"到"双高"、从"层次"到"类型"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下以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逻辑取向。以服务升级,智慧化建设;开放共享,融合化发展;学以成人,人本化办学;价值生成,精准化组群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为应然向度。高职院校应激发内生动力,以文化引领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建立综合驱动,多元主体形成产教共同体;凝聚发展合力,以高水平专业群触发集聚效应;搭建技术支持,创设智慧育人环境;启动强基工程,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洪佳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政府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除了遵循传统的“效率”这一价值逻辑外,还要遵循公民本位、责任行政和法治等价值逻辑。新的价值逻辑需要多方面的政府能力予以保障,具体包括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购买能力、监督评估能力和紧急承接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构建多元开放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决策参与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协同监督机制及健全政府的规制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敬杰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行动,是提升国民职业素养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我国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应以秉持适应性人才预备教育、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强国战略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科学定位,遵循“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具化的目标逻辑、“生产劳动—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有序转承的演绎逻辑、“学校集中—多向协同—虚实融合—泛在延展”互嵌运行的形态逻辑、“教材编排—组织方式选择—角色调适—行动自觉—价值内化”动态推进的实施逻辑,并以“坚持思想引领,举旗定向”“凸显技术素养,筑牢底蕴”“拓展概念谱系,搭建框架”“延伸课程网链,拓展空间”“强化数字赋能,重塑生态”和“完善保障措施,提供支持”为推进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保权  
随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要求的提出,知识育人向文化育人转向成为必然。提升文化育人效果,应将组织领导、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有机统一,高效衔接,发挥其整体功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峻峰  
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夯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在尊重文化的根本属性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构建文化育人的基本原则,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将高校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子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政治和民生,绿色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建设生态文明在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中格外重要。生态文明观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才能发展好生态建设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始终贯穿于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不断发展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去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赋予民间投资新的时代要求,应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发展环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民间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要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庄少勤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优化。尤其是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谋划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性工具,要注重目标、问题和运行导向,围绕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3个核心问题,从势、道、术3个方面进行优化,成为管用、适用、好用的规划。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贺  
根据所处阶段和历史方位确立文化使命并为此接续奋斗,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历史、理论与现实相互交织,促进了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出场。新时代文化使命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科学把握各个构成部分的质的规定,又要联系地、整体地、系统地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要义旨趣。更好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以新时代文化使命为战略牵引,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要件,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文涛   胡建  
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指导,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利益立场,立足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指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有利于统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清洁美丽世界建设。新时代实现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存续和强化,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坚持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彩琴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密切且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新时代职业教育亟须实现战略转型。基于价值重构和价值实现的分析逻辑,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多元化外生价值,即工具性价值;应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重构其内生价值逻辑,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建构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路径。职业院校应在职业教育实践范式中实施转型,通过课程思政、面向产业集群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供给、产教融合文化育人路径,落实职业教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外生价值,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文涛   胡建  
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指导,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利益立场,立足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指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有利于统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清洁美丽世界建设。新时代实现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存续和强化,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坚持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