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9)
- 2023(7432)
- 2022(5819)
- 2021(5738)
- 2020(4775)
- 2019(10913)
- 2018(11049)
- 2017(19760)
- 2016(10951)
- 2015(12466)
- 2014(12461)
- 2013(11997)
- 2012(10919)
- 2011(9933)
- 2010(10464)
- 2009(9390)
- 2008(9179)
- 2007(8269)
- 2006(7537)
- 2005(6879)
- 学科
- 济(42373)
- 经济(42252)
- 管理(28280)
- 业(25516)
- 企(20983)
- 企业(20983)
- 方法(20939)
- 数学(18785)
- 数学方法(18213)
- 农(12445)
- 中国(11874)
- 学(11539)
- 财(9142)
- 业经(8875)
- 理论(8717)
- 制(8616)
- 农业(7664)
- 地方(7232)
- 银(6579)
- 银行(6557)
- 贸(6504)
- 贸易(6495)
- 和(6462)
- 教育(6298)
- 行(6294)
- 易(6288)
- 环境(6072)
- 土地(6052)
- 教学(5973)
- 融(5641)
- 机构
- 大学(153702)
- 学院(153213)
- 管理(57323)
- 济(54693)
- 经济(53179)
- 研究(52932)
- 理学(48667)
- 理学院(48102)
- 管理学(46595)
- 管理学院(46350)
- 中国(41349)
- 科学(34856)
- 京(33442)
- 农(27315)
- 所(27128)
- 财(27110)
- 中心(25519)
- 江(25169)
- 研究所(24757)
- 业大(24263)
- 范(22323)
- 师范(22089)
- 农业(21393)
- 北京(21311)
- 财经(20817)
- 院(20041)
- 州(19855)
- 经(18773)
- 省(18260)
- 师范大学(17871)
- 基金
- 项目(103946)
- 科学(81152)
- 基金(74464)
- 研究(73736)
- 家(66769)
- 国家(66250)
- 科学基金(55905)
- 社会(44843)
- 社会科(42286)
- 社会科学(42276)
- 省(40481)
- 基金项目(38029)
- 自然(37731)
- 自然科(36801)
- 自然科学(36794)
- 自然科学基金(36087)
- 教育(35415)
- 划(35205)
- 资助(31634)
- 编号(30300)
- 成果(25230)
- 重点(24381)
- 部(22247)
- 课题(22032)
- 发(21608)
- 创(20890)
- 科研(20304)
- 计划(19712)
- 创新(19628)
- 大学(18989)
共检索到234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柴国俊
被征地家庭是游离于城乡体系外的夹心层和新市民群体,关注征地来龙去脉实质考量城乡关系变迁。国外征地补偿模式基本是市场化交易和法治保障,新时代中国征地补偿模式则是摒弃土地财政,对被征地居民多样补偿以实现家庭生计可持续和城乡融合。评估征地补偿新模式下的家庭生计发现,短期将促进消费,长期会改善就业、创业和收入,通过盘活要素最终实现城乡融合。优化中国征地补偿模式的保障机制可从三方面入手:微观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中观上留足社会组织空间,宏观上改进考核机制并推进城市治理。本文认为,征地本质上将存量资产转为流量收入,会促进资金、劳动力、技术再配置,会盘活城乡要素市场,最终形成城乡良性互动。
关键词:
征地补偿 土地财政 生计评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姚树荣
征地制度构成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核心,它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纽带,是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闸门,是影响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学术界以往的研究表明,以征地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既是中国低成本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乡村衰退、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滔 刘贞 吴剑凌 阎亮
研究目的:利用《物权法》中的地役权概念,结合电网建设征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地役权为基础的电网建设征地补偿模式。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电网建设用地中的限制用地符合地役权的成立要件,可对其设置地役权,获得该项权利需支付地役权利金,其金额可采用权利比率法进行估算。研究结论:以地役权为基础的电网建设征地补偿模式对电网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大范围推行则需做好前期的法律、政策和技术工作。
关键词:
地役权 电网建设用地 征地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穗浓 白中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为建立多元化的征地补偿安置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在此,本文选择了除货币补偿安置以外的其他几种常见的征地补偿安置模式进行分析,以期在分析各种安置措施利弊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强华 张毅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3月5日,新一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被再次提及。这表明,"农民财产权利"的实现,已经从决策层面,正式进入执行层面。作为农民财产权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路径,备受关注。而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主要依赖征地中的补偿安置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补偿安置是否给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济益 黄涛珍
鉴于中国现行的农地价值评估有失公允,被征地农民利益流失严重的状况,探讨农地市场价值评估对于建构公正的征地补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将农地经营收益权价值、农地区位价值、农地社会保障价值、农地发展权价值以及代际分配价值纳入农地基本价值结构,嵌入农地供求关系等变量,构建农地市场价值评估模型。继而建立子模型逐项跟进分析,分别采用动态收益还原法和建立修正因素因子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农地经营收益权价值与农地区位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测算了农地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以及代际分配价值。基于安徽省L县征地案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安
关键词:
征地补偿 农地市场价值 评估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润森 施国庆 乔祥利 曾雪婷
在分析传统征地补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市的具体调查数据,指出传统思路的缺陷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土地保障功能为导向的征地补偿新思路。
关键词:
征地补偿 土地保障功能 失地农民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莹 谭术魁
对湖北省武汉市征地补偿及补偿费分配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征地补偿与《土地管理法》中的年产值倍数法存在一定差距,征地补偿费存在层层截留的现象,村级提留用途不够透明;征地补偿费分配以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未能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应制订统一的征地补偿标准,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征地补偿;补偿费的分配由村级提留25%左右用于本村公益事业;采取货币补偿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分配模式,逐步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征地补偿 补偿分配模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瑞雪
在适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同时,地方政府开始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发展问题的长效机制。社会保障价格法正是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出的一种试图将提高补偿标准与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统筹考虑的新型征地补偿测算方法。本文从农地价值评估方法论、社会保障理论以及土地征收三个维度对社会保障价格法若干理论问题深入剖析后认为,虽然社会保障价格法客观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征地补偿,也能够暂时缓解征地双方矛盾,但从本质上讲,该方法并不是一种科学客观的方法,它既不能妥善处理征地中的复杂利益关系,也不能为失地农民建立长久、可靠的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匡英剑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用地,包括部分耕地甚至少量的基本农田被转用或征收已不可避免。如何做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保护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由于目前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严重流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就征地补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征地制度 问题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图 刘向南 刘鹏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保障是促进程序公正、改善农民所获征地补偿水平的重要途径,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构建了程序性权利保障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辽宁省305户被征地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征地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程序性权利保障对征地补偿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程序性权利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个体特征中的村干部身份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农民征地过程中的补偿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方向均为正。研究认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通过增加农民对征地过程的有效参与、提升谈判能力、规范权力运行进而对征地补偿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此从加强征地过程中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明确被征地农民的参与环节和参与方式、推动农民表达权实质化以及健全征地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几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征地制度 程序公正 程序性权利 征地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瑞雪 魏凯 赵秀红
研究目的:探讨社会保障价格法测算征地补偿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从现代社保理论、社会保障价格法假设前提、征地实质、操作中潜在问题等4方面论述了该方法的缺陷与不足。研究结论:虽然社会保障价格法能够适度提高征地补偿,也可暂时缓解征地双方矛盾,但该方法并不是一种科学客观的评估法,它不能妥善处理征地中复杂的利益关系,不能为失地农民建立长久可靠的社会保障。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社会保障价格法 土地征收 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璐 孟鹏 蒋仁开 徐保根 张冰松 陈美景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阶段与政策绩效、存在问题与逻辑根源进行分析,对改进方式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管理创新建议,为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城乡融合、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耕地占补平衡存在实质性不平衡、时空性不平衡、政策性弱化等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问题;(2)在数量方面,通过盘活宅基地增量、存量和完善易地调剂方式,统筹城乡和区域平衡来实现数量占补平衡。(3)在质量方面,通过优化建设用地约束指标、完善耕地质量评价、规范耕作层保护与再利用等促进耕地质量占补平衡。(4)在生态方面,通过完善指标调剂的价格内涵、扩大耕地补偿标准范围、转变耕地补充途径等实现耕地生态占补平衡。研究结论:建议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规划引领,构建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要素流动的平衡机制,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后续生态管护长效机制,提升软硬实力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术环
征地补偿牵扯到政府、企业、被征地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面对的。在征地补偿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在我国有现实针对性和实施的基础,同时国外(地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
征地补偿 补偿项目 生态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