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10)
2023(4150)
2022(3412)
2021(3240)
2020(2750)
2019(6314)
2018(6133)
2017(9700)
2016(5389)
2015(6408)
2014(6103)
2013(5660)
2012(5191)
2011(4912)
2010(5243)
2009(4528)
2008(4626)
2007(4430)
2006(4144)
2005(3530)
作者
(13769)
(11445)
(11163)
(10889)
(7255)
(5303)
(5298)
(4413)
(4379)
(4322)
(3935)
(3808)
(3734)
(3626)
(3523)
(3467)
(3408)
(3296)
(3257)
(3255)
(2970)
(2878)
(2779)
(2704)
(2694)
(2626)
(2565)
(2541)
(2379)
(2246)
学科
(18810)
经济(18795)
管理(11785)
中国(8618)
(7926)
教育(7816)
(6306)
企业(6306)
(5690)
地方(5559)
理论(5323)
业经(4686)
教学(4671)
方法(3979)
关系(3934)
(3736)
(3680)
农业(3623)
政治(3438)
思想(3354)
(3333)
贸易(3327)
工作(3258)
(3241)
(3234)
(3214)
思想政治(3194)
政治教育(3194)
治教(3194)
德育(3155)
机构
大学(70131)
学院(65017)
研究(26210)
(22395)
经济(21688)
管理(20004)
中国(18913)
(16721)
理学(15948)
理学院(15658)
管理学(15079)
管理学院(14932)
科学(14672)
(13059)
师范(12991)
(12395)
教育(12005)
(11898)
(11717)
中心(11697)
北京(11313)
研究所(10903)
师范大学(10466)
(10164)
(9441)
(9380)
技术(8870)
业大(8140)
财经(8113)
职业(7892)
基金
项目(38955)
研究(33955)
科学(29784)
基金(24652)
(20597)
国家(20348)
社会(19488)
教育(18169)
社会科(18120)
社会科学(18113)
科学基金(16868)
(15939)
编号(15495)
成果(15158)
(13636)
课题(12645)
基金项目(12164)
(11356)
大学(10279)
资助(9767)
项目编号(9397)
重点(9396)
(9127)
自然(8995)
规划(8878)
(8854)
自然科(8745)
自然科学(8743)
(8577)
自然科学基金(8564)
期刊
(31831)
经济(31831)
研究(27235)
教育(25412)
中国(24747)
学报(9951)
(9633)
管理(9473)
大学(9342)
(9239)
图书(8592)
科学(8117)
技术(7439)
书馆(6852)
图书馆(6852)
农业(6807)
学学(6647)
职业(6177)
(6068)
金融(6068)
高等(5661)
经济研究(5018)
高等教育(4823)
业经(4771)
(4514)
论坛(4514)
财经(4181)
(4179)
世界(4004)
(3993)
共检索到125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海涛  
本文梳理了近20年来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脉络,认为中国大学已经过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面临着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文章从新时代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即思维模式上的挑战、发展模式上的挑战和制度文化上的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乐乐  
在辨析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世界一流大学是在世界各大学排行榜中稳定排名最靠前的七所大学。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五大共同特征: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非常强大;研究成果众多且影响巨大;培养了对所在国家和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众多毕业生;拥有雄厚的财力;拥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完善的大学自治制度。认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任重道远,须循序渐进,切不可功利和急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礼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2011年兴起,此后发展迅速,众多国家参与其中,注册学习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对非世界一流大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这就要求非世界一流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开环大学转型,努力在利基市场中根据自身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这些市场,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并建立起全球声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未来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将完成"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转变,进入冲击世界一流、快速迈向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前端的关键阶段。在国际化大背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探索发展中大国创建世界一流的道路,既面临着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的各种重大机遇,也面对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在发展路径选择、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组织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新挑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破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和平  
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高等教育事业的新时代特征,全面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全速推进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遵循一流大学建设的共性规律,更要保持和彰显自身的鲜明特色,走出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启君  袁婷  
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把握核心和关键问题。增强战略定力,准确把握自身的目标定位和核心战略任务。抓住具有牵引性的改革问题,系统推进四个方面的综合改革。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方案》),建设世界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遒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推进中国的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和使命,从而优选学科方向,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明智的方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红中  刘志民  
对中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资金使用与组织管理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相关计划启动早,项目规划系统,可操作性强,执行效率高,建设速度快,效果较明显;印度相关计划启动晚,项目规划构想多于实践,政策摇摆不定,执行效率低,进展不大。考虑到大学创新、合作办学等方面的优势,印度仍有发展潜力和迎头赶上的可能。中国若要在一流大学建设上继续领先、取得最后的成功,除发挥资源整合、效率执行等方面的优势外,还要积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提高国际合作办学水平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和平  顾秉林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百年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予以充分肯定,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嘉毅  张晋  彭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内涵,是要把培养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作为总体目标,把坚持文化自信办出中国特色大学作为核心理念,把向世界贡献中国教育智慧与方案作为价值追求。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致力于建设中国风格的世界一流学科,培育中国气质的世界一流学者,培养中国风采的世界一流学生,产出中国标准的世界一流成果,体现中国水平的世界一流管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高效率、突出优势,兼顾公平、补齐短板,塑造先进校园文化,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深入推进高校综合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光礼  
近年来,国内已有多所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然而,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界定。英国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认为,社会声誉高的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学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宁凯  刘清伶  陈铸芬  
从历史上看,美国政府创办公立大学的目的是增加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将这些大学的教学、科研使命导向更实际、应用性更强的学科。因此,优秀公立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其大规模提供公众负担得起的教育机会。旗舰公立大学受到重视,应该不仅仅因为其学术品质卓越,还因为它们成倍地增加了获得卓越教育的机会。现在,如果我们优秀公立大学要坚持服务公共利益的使命,我们必须以新方式思考跨行业乃至跨国界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越来越是全球挑战。如果我们将全面应对这些复杂的全球挑战作为我们的集体责任,那么我们必须致力于在无论是公共还是私营机构之间建设新型伙伴关系,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世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东影  徐琼  
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和防控是对一流大学在危机时刻履行其不可替代功能的重大考验,也不断丰富着一流大学的内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一流大学作为可持续发展参与者、科技文化创新代表者以及应对社会挑战引领者的重要作用,迅速形成了指挥领导机制、技术支撑机制、教学管理机制和经济支援机制。这些组织机制是大学内外部诸多要素良性互动的结果,即校长领导力的发挥是机制建设的重要前提,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机制建设的坚实支柱,充足的资金储备是机制建设的物质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光斗  
谈谈一流大学的建设张光斗对“211工程”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为我国在科技上争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朝晖  
大学精神始终与时代发展密切互动,以师生校友为实践主体,以大学文化为依托载体,承担着形塑有理想有灵魂大学的时代责任。进入新时代,我国一流大学精神在继承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扎根、铸魂、启真、崇善、开源、奋进等重要内涵,并在立德树人中传创,在创新创造中淬炼,在改革开放中涵育其文化载体,为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动力源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