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5)
- 2023(12761)
- 2022(11095)
- 2021(10821)
- 2020(8838)
- 2019(20655)
- 2018(20660)
- 2017(38115)
- 2016(21501)
- 2015(24491)
- 2014(24616)
- 2013(23520)
- 2012(21340)
- 2011(19160)
- 2010(19325)
- 2009(17154)
- 2008(16496)
- 2007(14507)
- 2006(12389)
- 2005(10574)
- 学科
- 济(78500)
- 经济(78427)
- 管理(58262)
- 业(53467)
- 企(45185)
- 企业(45185)
- 方法(40514)
- 数学(35421)
- 数学方法(34786)
- 中国(21676)
- 农(20629)
- 学(18393)
- 财(17819)
- 业经(17448)
- 理论(17435)
- 教育(15788)
- 地方(15282)
- 农业(13870)
- 和(13050)
- 技术(12765)
- 贸(12734)
- 贸易(12727)
- 易(12332)
- 制(12168)
- 环境(12030)
- 教学(11674)
- 务(11659)
- 财务(11587)
- 财务管理(11567)
- 划(11126)
- 机构
- 大学(294464)
- 学院(291756)
- 管理(115063)
- 济(104272)
- 经济(101642)
- 理学(100615)
- 理学院(99456)
- 管理学(97102)
- 管理学院(96593)
- 研究(93525)
- 中国(66140)
- 京(63110)
- 科学(61623)
- 所(46580)
- 农(46477)
- 财(46364)
- 业大(45931)
- 研究所(42869)
- 中心(42129)
- 范(41867)
- 江(41837)
- 师范(41466)
- 北京(39994)
- 财经(37883)
- 农业(36530)
- 州(34771)
- 技术(34724)
- 院(34648)
- 经(34401)
- 师范大学(33131)
- 基金
- 项目(205428)
- 科学(160013)
- 研究(151690)
- 基金(144917)
- 家(125942)
- 国家(124819)
- 科学基金(107011)
- 社会(90954)
- 社会科(85973)
- 社会科学(85949)
- 省(82991)
- 基金项目(76679)
- 教育(73081)
- 自然(70715)
- 划(69743)
- 自然科(69094)
- 自然科学(69081)
- 自然科学基金(67727)
- 编号(64073)
- 资助(60937)
- 成果(52532)
- 重点(46194)
- 课题(45361)
- 部(44244)
- 发(43087)
- 创(42836)
- 大学(39972)
- 项目编号(39667)
- 创新(39602)
- 科研(39259)
- 期刊
- 济(110169)
- 经济(110169)
- 研究(83499)
- 中国(58049)
- 教育(49334)
- 学报(48675)
- 科学(42776)
- 农(41988)
- 管理(41469)
- 大学(37533)
- 学学(33951)
- 财(33768)
- 农业(30065)
- 技术(28705)
- 融(19079)
- 金融(19079)
- 业经(18936)
- 图书(18616)
- 经济研究(17246)
- 财经(17180)
- 业(15221)
- 科技(15105)
- 经(14545)
- 技术经济(13988)
- 理论(13945)
- 问题(13835)
- 版(13770)
- 统计(13332)
- 实践(13084)
- 践(13084)
共检索到416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文静 马秀峰
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促进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实现应用型大学学生自身价值的应然路径,更是助力企业生存和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应用型大学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存在课程内容缺位、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活动匮乏、文化氛围低迷等问题。为此,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育人、教师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匠心、匠品、匠技和匠魂,激励其成为勇于创新、坚毅进取的新时代工匠。
关键词:
新时代 应用型大学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友力
培养"工匠精神"和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是新时期对职业院校的新要求,需要将两者有机融合,找寻其价值实践路径。培养"工匠精神"要走出误区,"工匠精神"与"立德树人"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路径,要树立一种理念,"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注重两个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引导的统一;构建三全模式,形成立德树人合力;设计四大模块,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五大机制,营造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 立德树人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春玲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工科院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以及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此,需要工科院校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新时代 工科院校 工匠精神 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俊
高职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新时代工匠人才的重要职责。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要以树匠心、立匠德、砺匠技、成匠才为目标,为此,文章提出要共建政校企协同机制,协同培育工匠精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贯通培育工匠精神;建设职业化校园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深化三大类课程改革,渗透培育工匠精神,以期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 目标维度 实现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东照 邓宏宝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术界现有研究更多是基于教育学的视角,突出了政府和职业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关键性作用。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出发,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我国工匠精神培育存在“多重场域”,且在培育场域与惯习涵养间存在“互动困境”。应通过积极建构现代工匠的文化认同、有效促进学习场域的融合衔接、切实涵养行动主体的工匠惯习、大力增强工匠实践的资本转化等方式,不断契合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客观结构,将现代工匠由被社会生产异化的“工具人”还原为学会自我反思的“实践人”,以促进社会主体工匠惯习的养成。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场域与惯习 职业教育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洪兵
为适应经济发展,培养拥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当前,工科院校肩负着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如何顺应形势、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拥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面前的课题。应从如何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引导、如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如何深化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改革等角度,提出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关键词:
高校 应用型人才 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晓 朱巍
从"工匠精神"的时代变迁入手,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所具有的新内涵与新特质,立足学生、高校和社会发展需求,明确高职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重点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高职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认识"工匠精神",提高职业认同感;弘扬"工匠精神",构筑文化大环境;体现"工匠精神",强化内容与价值取向;践行"工匠精神",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新时代 工匠精神培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文龙
在智能化时代,通过弘扬与培育工匠精神,可以带来职业教育目标、观念及方式的全方位改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具有"守""求""创""合"四个方面的内涵意蕴,需要转变职业功利主义教育观,改变习得性学习方式,拓宽普职融合渠道以及构建社会外部支持体系等来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
关键词:
智能化 工匠精神 工业4.0 智能制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进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研究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是研究工匠精神的本真目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是研究工匠精神的落脚点。在厘清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工匠精神当代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培育高品质消费市场、建立技术技能人员薪酬体系、发挥职业院校教育职能等方面建立工匠制度,以完善的工匠制度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工匠制度 培养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玉合 张仕廉 杨晶晶 唐笑宇
首先分析建筑业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认知前置条件,揭示工匠精神形成生产力的机理,认为帮助市场主体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其次探讨建筑业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作业层农民工化、竞争同质化、市场准入多进少出、行业投机等困难,造成了基础流动、动力不足、压力缺乏、逆向选择等培育障碍。最后从前置条件、现实困难、未来发展三个视角提出了新常态下建筑业培育工匠精神的三条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冰 李小鲁
胡冰、李小鲁在《高教探索》2016年第5期中撰文,阐述了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分析了高职教育中依托理性培育"工匠精神"的两个维度,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掘理性、培育"工匠精神"的新使命。首先,作者阐述了理性缺失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1.理性缺失下高职教育无法培育工匠的专业精神。2.理性缺失下高职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晓光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新内涵。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针对办学理念、教师素质、校企合作、学生素养等困境,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学生德育、强化专业实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
新时代 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匡瑛
我国正在向智能化时代迈进,且呈现出三大核心特征,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这一新背景下,强调工匠精神将有利于打破三大壁垒,发挥不同以往的重要作用。正是在此新的背景下,其意涵也随着时代要求发生流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涵盖了"守"、"求"、"创"、"合"四个方面。为此,在培育路径上要转变功利取向,关注技术的人文向度和人的整体性育成;聚焦创新能力,推动习得性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借助普职渗透和职业体验,搭建工匠精神的成长阶梯;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助力持之以恒、追求卓越品质之陶融。
关键词:
智能化 工匠精神 时代意涵 培育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芮明珠
社团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大学生社团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所需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紧密相连,具有独特社会、实践和主体价值意蕴。从实践层面来看,社团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引领功能、载体功能和激励功能。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全新的内涵与价值,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职业人才培养功能,需要全面认识大学生社团在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地位,优化相应制度环境,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专业社团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
高职生 “工匠精神” 社团文化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俞松坤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时代课题。工匠精神是应用技术大学文化特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转变核心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推进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推进创新创业等多渠道并举的途径,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工程教育各个环节,打造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特色。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应用技术大学 特质 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