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8)
- 2023(16645)
- 2022(13951)
- 2021(12974)
- 2020(10760)
- 2019(24640)
- 2018(24425)
- 2017(46139)
- 2016(25131)
- 2015(27998)
- 2014(27892)
- 2013(27702)
- 2012(25575)
- 2011(22919)
- 2010(23110)
- 2009(21261)
- 2008(21129)
- 2007(18837)
- 2006(16870)
- 2005(15367)
- 学科
- 济(110796)
- 经济(110681)
- 业(96171)
- 企(86454)
- 企业(86454)
- 管理(85922)
- 方法(44522)
- 数学(34643)
- 业经(34567)
- 数学方法(34306)
- 农(32739)
- 财(31704)
- 中国(30455)
- 地方(25881)
- 务(23407)
- 财务(23331)
- 农业(23309)
- 财务管理(23304)
- 企业财务(22122)
- 技术(21442)
- 制(21186)
- 和(20200)
- 理论(19957)
- 学(19417)
- 贸(18610)
- 贸易(18594)
- 易(17992)
- 划(17683)
- 策(17263)
- 环境(16759)
- 机构
- 学院(360150)
- 大学(356294)
- 管理(146719)
- 济(145877)
- 经济(142761)
- 理学(125299)
- 理学院(123970)
- 管理学(122226)
- 管理学院(121564)
- 研究(119196)
- 中国(91865)
- 京(77582)
- 科学(72231)
- 财(68042)
- 所(59677)
- 农(58468)
- 江(54968)
- 研究所(53709)
- 中心(53697)
- 财经(53527)
- 业大(51940)
- 北京(49579)
- 经(48504)
- 范(46717)
- 师范(46313)
- 农业(45527)
- 州(44751)
- 院(43561)
- 经济学(42085)
- 商学(39502)
- 基金
- 项目(237198)
- 科学(187505)
- 研究(177678)
- 基金(170638)
- 家(147065)
- 国家(145675)
- 科学基金(126737)
- 社会(111463)
- 社会科(105607)
- 社会科学(105580)
- 省(94091)
- 基金项目(90673)
- 自然(81423)
- 教育(80608)
- 自然科(79541)
- 自然科学(79525)
- 自然科学基金(78132)
- 划(77769)
- 编号(73530)
- 资助(69506)
- 成果(59058)
- 发(53994)
- 重点(52614)
- 部(51499)
- 创(51351)
- 课题(50449)
- 创新(47219)
- 项目编号(45515)
- 业(45352)
- 国家社会(45063)
- 期刊
- 济(171360)
- 经济(171360)
- 研究(109932)
- 中国(72811)
- 管理(59462)
- 农(54537)
- 财(54370)
- 学报(51501)
- 科学(49812)
- 教育(42559)
- 大学(39589)
- 农业(38091)
- 学学(37128)
- 技术(34068)
- 融(33286)
- 金融(33286)
- 业经(30931)
- 财经(26427)
- 经济研究(26173)
- 经(22653)
- 问题(21997)
- 业(21829)
- 技术经济(19748)
- 图书(18408)
- 现代(18149)
- 科技(17456)
- 商业(17244)
- 理论(17036)
- 财会(15722)
- 世界(15598)
共检索到548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俊雄
党的十九大把交通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以高速公路和铁路(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地方国有交通企业新的使命。文章通过分析国内省级国有交通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发现建设省级国有交通投融资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增强融资能力、走多元产业发展之路是众多地方国有交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做法。广西国有交通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坚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与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相关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等相关产业,交通附属设施产业,能源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土地综合开发和房地产业,智慧交通产业,金融产业。在此基础上,广西国有交通企业还要明确自身定位和使命;紧扣时代脉搏,融入国家战略;科学推进国有交通企业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国有交通企业 交通强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包永生
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时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这是一次重要的变革,转变了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追求经济总量向重视经济质量转变。为实现目标,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手段,是经济结构变革的重要路径。文章在全面了解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我国广大企业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转型升级实践中培育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支撑企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涌现出一大批企业文化建设典型,集中展现了中国企业的精神风貌,有力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生动实践,丰富了社会主义先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王忠禹 南京钢铁集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列
广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区位独特、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优惠政策叠加和新型城镇化空间较大等优势,但也存在非公有制企业总体发展质量不高、在全国影响力小、企业转型升级慢、营商环境不佳、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家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等问题。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使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迎来开放开发新格局,政商关系更加密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与此同时,企业人力储备、产业园区发展需求、政府服务能力、人才竞争也面临新挑战。新时代广西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优势、政府职能和统一战线作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拓宽开放平台、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侨乡人才优势。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 广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志彪
主持人语:从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国民经济发展系统的演化,涉及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式等一系列发展系统要素的转型,将会深刻地影响经济运行的各主体、各部门、各地区。因而,持续地、系统地、实证地研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运行特征、影响因素和实际绩效,以及相关的改善和推进政策,就是中国经济学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鲍国明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力前行的2017年,迎来了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2018年。刚刚过去的2017年,彪炳史册的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部审计
关键词:
内部审计人员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对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对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对企业家队
关键词:
企业家 结构性改革 一带一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黎海君
财产行为税是地方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产行为税工作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优化国家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这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财产行为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聚焦财产行为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做实大税种、做大小税种"的思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晋利萍 黄敏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理念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分析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现状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得出主要策略:人才是突破口;场域与阵地是关键;机制是保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孙继德 郑冕 傅家雯
在新时代,研究和推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建筑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建立建筑业发展质量的理论框架,探讨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维度,进而提出一系列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 建筑业 高质量发展 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建民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制约条件与发展潜力?决定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综合体"的系统是什么?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类型及其选择又是什么?本文将对上述三个问题展开分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雷 邱勋 王艳梅 刘婧
保险科技从金融科技演化而来,是由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应用带来保险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并将进一步推动保险业的转型升级和质量变革。通过分析保险科技生态系统的底层技术、创新主体、业务场景和主要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描绘新时代保险科技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底层技术支撑下,保险科技已全面渗透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风险控制、运营管理等保险价值链的各项活动中,形成了智能保顾、智能风控、自动理赔、精准定价、可穿戴设备等典型应用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全面高效、个性定制的保险产品,同时显著提升了保险业的发展质量、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但是,保险科技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要高度重视新技术应用可能出现的新型风险,构建适应保险科技特点的监管体系,实现鼓励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同时积极培养保险科技复合型人才,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底层技术研发力度,为新时代保险科技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肖大卫 张向前
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担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华侨华人在引资、引智和发挥桥梁作用等领域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发现华侨华人参与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华侨华人的经济活动存在风险、信息交流平台不健全和华商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待改善等,得出华侨华人可以在投资、知识资本输送、文化交融等方面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的结论,提出推行华裔卡、变革华商企业制度、构建新型交流机制、聚集华侨华人创新,以及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来深化产业合作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彧聪 易露霞
进入新时代,我国外贸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急需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是新时代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模式创新,也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东省作为外贸大省,研究广东省外贸企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价值。本文基于现有关于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相关文献,利用战略一致性理论,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层面的"心理"影响因素;通过心智模式与组织行为认知的关系研究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文包括两个设计:一是建立数字化转型企业家话语语料库,研究以概念隐喻为中介的心智模式形成影响企业决策的机理;二是构建广东省外贸企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案例库,进一步研究心智模式、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基于这两个递进研究得出广东省外贸企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案例库文本维度表,梳理出高质量发展路径,并对现有的战略一致性理论进行验证,揭示语言和心理认知影响因素对外贸企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在战略决策制定的作用机理和中介效应,为新时代外贸企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外贸企业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速建 肖红军 王欣
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需要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予以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和宏观层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成功实现。本文从目标状态和发展范式两个角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界定,识别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七个核心特质,即社会价值驱动、资源能力突出、产品服务一流、透明开放运营、管理机制有效、综合绩效卓越和社会声誉良好。结合国有企业作为特殊企业的性质和功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重约束性三个方面的特殊性;同时,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其应然性,既是关键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倒逼作用,也是国有企业适应世界一流企业发展趋势的规律使然,更是破解国有企业发展难题的内生要求。本文最后构建了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提出要以国有企业个体发展的动力转换、战略转型、效率变革、能力再造、管理创新和形象重塑为核心途径,以形成三个必要条件、提供三类制度供给和构建三维社会生态为支撑环境,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个体层面和整体层面得到真正实现。
关键词:
质量 国有企业 高质量发展 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