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6)
2023(7677)
2022(6556)
2021(6206)
2020(5010)
2019(10806)
2018(10701)
2017(17757)
2016(10153)
2015(11567)
2014(11028)
2013(9538)
2012(8389)
2011(7775)
2010(8091)
2009(7027)
2008(6419)
2007(5761)
2006(5033)
2005(4429)
作者
(25101)
(20913)
(20912)
(19723)
(13286)
(10076)
(9620)
(8025)
(7984)
(7452)
(7211)
(7038)
(6660)
(6589)
(6381)
(6369)
(6361)
(6247)
(6159)
(5811)
(5244)
(5244)
(4951)
(4908)
(4778)
(4743)
(4600)
(4493)
(4224)
(4200)
学科
(31729)
经济(31691)
管理(21864)
(18766)
(14494)
企业(14494)
中国(12304)
教育(11219)
地方(10697)
(10309)
方法(9368)
理论(8871)
教学(8677)
数学(7913)
数学方法(7727)
业经(7346)
地方经济(6928)
农业(6814)
(6482)
(5907)
贸易(5903)
(5799)
(5690)
环境(5578)
(5337)
学法(5328)
教学法(5328)
(5168)
金融(5167)
(4940)
机构
大学(125874)
学院(124956)
研究(43743)
(42919)
经济(41750)
管理(41346)
理学(35459)
理学院(34891)
管理学(33900)
管理学院(33668)
中国(29030)
科学(27171)
(26941)
(23288)
师范(23128)
(21092)
(19878)
中心(19508)
研究所(19350)
(19056)
教育(18539)
师范大学(18434)
(18172)
技术(17441)
北京(17052)
业大(16938)
(16629)
(16105)
职业(15370)
财经(15162)
基金
项目(86470)
研究(70300)
科学(68140)
基金(57944)
(50531)
国家(49592)
社会(42227)
科学基金(41851)
社会科(39747)
社会科学(39736)
(37019)
教育(36460)
编号(31462)
(31155)
基金项目(30019)
成果(26735)
自然(24584)
自然科(23999)
自然科学(23991)
课题(23761)
自然科学基金(23484)
资助(22447)
(21030)
重点(20767)
(20163)
(19199)
项目编号(18773)
规划(18548)
大学(18532)
(18498)
期刊
(50333)
经济(50333)
研究(40650)
教育(37991)
中国(33308)
学报(18939)
(17495)
科学(16767)
大学(15585)
管理(15130)
(13784)
农业(12862)
学学(12811)
技术(12566)
职业(10721)
业经(9764)
图书(8840)
经济研究(8391)
(7994)
金融(7994)
(7181)
论坛(7181)
(7129)
财经(6939)
高等(6705)
科技(6453)
书馆(6414)
图书馆(6414)
(6267)
(6178)
共检索到193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武  
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中,感恩一直被推崇为优秀的品质。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中,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感恩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文化风气风貌的展现。在新时代家国情怀视域下对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也可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过去的传统知识教育中,高校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只停留于表面工作,教育主体对于学生感恩培养的工作不够重视。高校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应积极的发挥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岳雪萍  程丽云  
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这一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则是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主要表现形式。文章围绕依托乡土资源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这个中心进行探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叙述:首先,简要分析运用乡土资源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可行性;其次,强调依托乡土资源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从设置课堂情境、整合乡土资源和利用互联网络三个角度,对依托乡土资源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进行探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浩  张帆  
核心素养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经济政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提出的,反映了时代对大学生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影响。核心素养旨在培养与学生终身相伴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其影响力具有持续性、长期性。文章对"为何"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提出追问,研究探讨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途径和培养模式,对积极引导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星  张力学  刘奇  
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支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多重内涵,探讨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并从文化氛围、制度氛围、育人氛围、实践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晓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普遍缺失,表现在对师恩的淡漠、拒绝还贷、诚信缺失、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不强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压力过大、无暇顾及感恩教育,德育中对感恩教育的疏忽等。为提升大学生德育建设水平,应该培养学生的知恩意识、设置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从细节入手开展感恩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庐岩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这是人之美德,也是文明与否的一个重要观测点。新近评出的全国道德楷模虽然事迹各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特点是都秉承美德、知善感恩。不过,数千年中华文明延续发展到今天.感恩好像变得越来越艰难。近段时间,有一些关于大学生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红娜  曹禹  孙飞飞  
目前,我国就业结构化矛盾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软实力迫在眉睫。文章对学生、学校、企业三方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从全程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个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探索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软实力培养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婧睿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不但是国家的未来,也是青少年的榜样,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文明意识,是公众的期望,也是社会责任。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的文明意识,是每个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塑造大学生的文明体系,对大学生文明意识、行为习惯和思维进行培育,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文章以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为基础,论述将文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以及重要性,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愉  
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关系出发,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应该从教师队伍建设、校园精神文化营造、研究性实践平台搭建及制度文化保障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综合考虑,共同构建出一个适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芬  陈忠林  孙璐  
自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两个概念后,我国创新创业正步入"黄金时期"。经济良好发展、思想不断解放都为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阐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困境的同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万筱萍  
本文主张新时代里高等院校应改革和重建法律基础课程 ,培养具有较高法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以适应“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新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露  陈丽娟  张家明  
新时代,为更好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改革,从而培养出既拥有专门知识和能力,又具有追求卓越精神和创新热情的人才。这需要从建构素质教育立体培养体系的重要意义入手,阐述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从而提出建构素质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把新时代生态文明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大学生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重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彭秀兰和孙晴著、华中师范大学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茂  
"红色家书"是高校大学生学习了解党的奋斗史,接受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最鲜活、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革命史料,也是新时代厚植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优良家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红色家书的源起和内涵、时代价值,探索了新时代视域下红色家书涵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相关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喜旺  
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业精神的培养,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创业精神的培养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励他们提升创业技能,使其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文章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创业精神的内在联系,既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创业精神培养的指导和强化作用,又阐述了创业精神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作用。从创业精神培养体系、创业精神培养平台、创业精神培养氛围等几个方面剖析了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从检验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效果的角度,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