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1)
- 2023(1884)
- 2022(1507)
- 2021(1459)
- 2020(1144)
- 2019(2621)
- 2018(2517)
- 2017(3370)
- 2016(1712)
- 2015(1879)
- 2014(1823)
- 2013(1640)
- 2012(1723)
- 2011(1662)
- 2010(1772)
- 2009(1487)
- 2008(1432)
- 2007(1269)
- 2006(1205)
- 2005(1270)
- 学科
- 济(7706)
- 经济(7700)
- 管理(4879)
- 业(3614)
- 学(3375)
- 企(3082)
- 企业(3082)
- 中国(2924)
- 教育(2140)
- 方法(2079)
- 业经(1664)
- 融(1661)
- 金融(1661)
- 情报(1645)
- 银(1644)
- 银行(1634)
- 行(1614)
- 财(1581)
- 理论(1569)
- 数学(1527)
- 制(1526)
- 数学方法(1518)
- 农(1501)
- 地方(1490)
- 和(1459)
- 策(1400)
- 划(1302)
- 及其(1214)
- 观(1189)
- 思想(1110)
- 机构
- 大学(26516)
- 学院(25186)
- 研究(10690)
- 济(10047)
- 经济(9802)
- 管理(8563)
- 中国(8133)
- 理学(6686)
- 理学院(6536)
- 管理学(6421)
- 管理学院(6352)
- 京(6251)
- 科学(6050)
- 所(5198)
- 财(5085)
- 中心(4815)
- 研究所(4627)
- 范(4497)
- 师范(4471)
- 北京(4168)
- 江(3930)
- 院(3866)
- 财经(3737)
- 师范大学(3732)
- 经(3483)
- 经济学(3365)
- 州(3132)
- 农(3093)
- 教育(3088)
- 研究中心(2969)
共检索到44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京艳 刘如 赵芳 张惠娜 吴晨生
[目的/意义]近年来,"大情报观"重新进入研究视野。但是,学人们对大情报观的核心理念、如何重塑大情报观等问题尚未研究。为促进新时代情报工作的发展,有必要对大情报观的核心理念、边界等进行分析。[方法/过程]分析了大情报观产生的背景及核心理念;从情报意识、情报价值、情报目的、情报层级、情报工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大情报观的内涵,论述了如何重塑大情报观。[结果/结论]大情报观是一种面向国家利益的情报观,强调情报意识的泛化和大众化,以引领决策为根本目的,以战略情报为主要服务内容,以融合为情报工作模式,对新时代情报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丹
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要强化育人的根本目的,从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重塑,以应对当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面临的重认知、轻建构等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重塑,应在评价理念上注重中国特色建构论,在评价目标上注重把握现代职业价值倾向,在评价标准上注重多维发展,在评价方式注重动态融合,在评价结果运用上注重生涯引领。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德育评价改革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京艳 张惠娜 黄裕荣 刘如 吴晨生
[目的/意义]探讨大情报观指导下的情报工作发展路径,促进我国情报工作的发展。[方法/过程]结合情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情报意识、情报工作的目的、情报工作核心内容、情报工作方法等,分析情报工作的发展路径。[结果/结论]新时代情报工作的发展需要从四个方面努力:破除情报工作神秘性,营造良好的情报文化环境;坚持服务于国家重大决策的根本目的;聚焦情报工作内容,培养情报分析能力;运用现代技术与方法,实现情报工作现代化。
关键词:
大情报观 情报工作 科技情报 情报理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小恒 吴永恒
工匠精神是工匠在实践中,以技术技能为依托而呈现出来的"品德、钻研、创新、艺术"的一种特殊职业精神,也是工匠自身的一种人生境界。如今,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以偏概全以及误用、滥用等倾向,导致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不清。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误区以及传统文化、现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工匠精神培育缺乏足够的内外环境。因此,重塑工匠精神需要从思想观念、制度体系、教育导向、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等方面入手来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 正名 反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懿滢 陈晓珊 谭维智
“谁的质量”“什么的质量”“怎样的质量”是质量观构成的三重维度。质量依附于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一种特殊的量,其完整的表述应为“蕴含于事物的质之中的量”。质量总会带上主体赋予的特征,事物内部存在着由主体性嵌入的不同类型与维度的质量构成的不平列的质量空间。在各种内在与外在条件作用的质量空间内部存在着某一特定的质量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最佳状态下最有利于事物的发展,而判断这一最佳状态是否达成及达成程度即是对事物质量高低的价值判断。从理论上看,内嵌共同性、整体性、发展性特征的教育高质量是一种内化主体期望的价值判断、反映教育存在的优质状态、面向教育未来的质量标准,与此同时,教育高质量本身的主体性、对象性、主体间性的属性也蕴含着以党的领导为主体、以人的质量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的行动逻辑。
关键词:
教育高质量 质量哲学 教育质量话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丽红
乡土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的底气,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新时代重塑乡土文化自信,发挥着乡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乡风文明建设的“导航灯”、和美乡村社会构建的“黏合剂”、城乡融合发展的“连心桥”的重要价值作用。目前乡土文化生成载体的缩减、多元文化价值的角逐、传承主体的断代等困境,使重塑乡土文化自信面临严重挑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乡土文化多样性生成,深度挖掘优秀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引育结合壮大乡土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重塑乡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 乡土文化自信 价值意蕴 重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绍军 赵万钟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迁、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迁、价值目标由理想化向功利化变迁,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具体形式都是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影响因素。因此,高校可以从整合资源、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打造新型工作队伍、强化校园媒体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来重塑大学生价值观。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刘秀华
价值秩序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软实力。如何面对由于社会利益分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及西方社会思潮影响而带来的社会价值秩序重塑的风险,是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大文化价值难题。本文试图论述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对新时代社会价值秩序重塑的功能,并由此出发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价值秩序重塑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凝聚中国人心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来源。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新时代 价值秩序 重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植惠
1历史功绩不可泯没80年代末,冠之以“大”字的新术语不断涌现,如大经济、大工业、大农业、大教育、大文化等,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追本溯源,这些新术语是由“大科学”术语引发的。国际知名科学家普赖斯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指出:“现代科学不仅硬件如此光辉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保平 田丰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新动力的形成需要供需双侧进行动力重塑和协调发力。在供给方面通过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制度变革培育供给侧新动力;在需求方面通过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重振需求侧动力。考虑到经济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在供给侧,应将供给侧动力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核心。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动力 供给侧 需求侧 协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申艳霞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大数据时代的学习,是定制式的学习,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定制学习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将合适的内容呈现给合适的学习者,这是定制学习的核心要义所在。定制学习的学习特征包括:关注学生个体的异质性、关注学生学习风格的多样性和注重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在传统学习方式还是定制学习方式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定制学习 大数据 学习重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宋子义
案例一:消费者不让倒闭的企业在新西兰一个小镇的鲍德温大街上有一家巧克力工厂,突然有一天这家工厂的厂主出面向大家道歉:公司破产了。这个消息传出去后,人们自发地组织起募捐活动,短短24小时就自发筹集了738万元,到第二天,这一数字达到了1500万元,连国外的网友也参与进来,这相当于只有450万人口的新西兰每人捐款超过3元,把这家工厂硬生生地救活了。
关键词:
巧克力豆 企业家 鲍德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学峰 孔祥智
从粮食供求来看,中国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来实现国内粮食安全;从国际视角看,国内外粮食市场紧密相连,如果全球的粮食不安全,中国粮食安全必然会受到严重威胁,故而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置于全球视角下。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必须重塑自给自足的口粮观,利用市场化理念调动粮食主产区及其农民的积极性,以最低成本实现国内粮食安全。与此同时,中国有责任、有能力帮助欠发达国家(地区)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建设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给网络,为全球饥饿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坚持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观。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供求 可购买力 市场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武建鑫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宣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之于现代大学的强烈诉求,而且是一次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和再定义大学的良好契机。麻省理工学院在系统审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秉承"重塑自身以塑造未来"的发展理念,启动了能够引领智能时代的"MIT方案"。整个方案涵盖苏世民计算学院的建立、人才培养理念的变革、智能技术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企业、政府的联合研究策略,充分体现了计算思维、相互塑造、引领未来的内在逻辑。虽然方案的实施过程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但方案所体现的"结构再造"理念足以引领未来高等教育的变革,而这正是世界一流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
人工智能 MIT方案 大学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永安 孔令华
从"塑造人"到"塑造新人",道出了新时代教育的重大使命。"时代新人"要具备报国精神情怀、强国担当能力、世界引领意识。"塑造新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有侧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新人培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的新人培养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这一重要论断和"塑造新人"的这一简明表达。这是新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