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2)
2023(3715)
2022(3143)
2021(3075)
2020(2528)
2019(5701)
2018(5595)
2017(7907)
2016(5652)
2015(7019)
2014(7112)
2013(5880)
2012(5177)
2011(4968)
2010(5133)
2009(3985)
2008(3916)
2007(3594)
2006(3013)
2005(2706)
作者
(13075)
(10783)
(10761)
(10453)
(6983)
(5058)
(5008)
(4364)
(4264)
(4194)
(3782)
(3702)
(3676)
(3479)
(3474)
(3453)
(3453)
(3250)
(3211)
(3123)
(3077)
(2857)
(2736)
(2647)
(2455)
(2427)
(2422)
(2411)
(2356)
(2282)
学科
教育(11403)
管理(10792)
中国(9001)
(8393)
教学(8299)
理论(8006)
(7839)
经济(7831)
(7224)
企业(7224)
学法(5360)
教学法(5360)
学理(4455)
学理论(4455)
学校(4172)
政治(3838)
思想(3779)
研究(3646)
思想政治(3642)
政治教育(3642)
治教(3642)
德育(3605)
(3536)
(3271)
技术(3133)
高等(2923)
方法(2901)
(2834)
业经(2730)
工作(2432)
机构
大学(65686)
学院(64795)
研究(22414)
教育(19041)
(16226)
师范(16109)
管理(16078)
职业(15770)
技术(15103)
(14826)
(14150)
科学(13974)
理学(13687)
经济(13441)
理学院(13367)
管理学(12754)
管理学院(12625)
师范大学(12568)
(11788)
中国(11599)
(11418)
职业技术(10961)
研究所(10432)
北京(9960)
技术学院(9814)
(9714)
业大(9251)
(9014)
中心(9005)
(8683)
基金
项目(40904)
研究(37464)
科学(31573)
教育(25339)
基金(23412)
(19442)
(19422)
国家(19086)
编号(18991)
社会(18799)
(17375)
社会科(17320)
社会科学(17315)
课题(16771)
成果(16696)
科学基金(15457)
(15262)
基金项目(11811)
规划(11786)
项目编号(10936)
重点(10759)
(10443)
大学(10431)
(9891)
(9737)
研究成果(9627)
资助(9341)
年度(9260)
(9251)
(9239)
期刊
教育(40489)
中国(25535)
研究(22370)
(16665)
经济(16665)
职业(15309)
技术(12622)
学报(11180)
技术教育(10134)
职业技术(10134)
职业技术教育(10134)
大学(9843)
(8564)
科学(7930)
学学(7310)
(6816)
高等(6525)
农业(6362)
(6216)
论坛(6216)
管理(6204)
高等教育(5427)
图书(5346)
成人(4867)
成人教育(4867)
职教(4598)
书馆(4172)
图书馆(4172)
(3946)
(3510)
共检索到106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新进  
职业使命感培育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如对个体职业使命的感知、理解、认同,并付诸实践,把为社会谋福利和自我实现作为内在动力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职业使命感培育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现实逻辑构成了严密的逻辑基础。职业使命感培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拼搏奋斗的动力,是激励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大学德育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内在需求,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领学生走出狭隘的心灵和地域,把学生带到群山峻岭之上看问题。从四个方面,即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论述大学德育的挑战和对策。学校德育要呼唤学生的觉醒,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进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研究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是研究工匠精神的本真目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是研究工匠精神的落脚点。在厘清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工匠精神当代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培育高品质消费市场、建立技术技能人员薪酬体系、发挥职业院校教育职能等方面建立工匠制度,以完善的工匠制度培育工匠精神。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丽丽   章政  
大学生群体诚信价值观养成需要制度性建设,以“硬约束”为抓手构筑诚信管理“高压线”,形成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常态化机制。基于20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借鉴市场信用监管和社会信用治理领域所形成的信用管理理念、机制,对高校诚信管理推进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建设所存在的信用记录与评价原则、校内校外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大学生信用评价与否等三大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高校诚信价值生态培育、大学生信用修复体系建设等政策进行了展望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  
我国的互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态势,由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空间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符合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网络空间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十分必要,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网络空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路径,期望本研究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型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继武  
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决定了价值观的培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教育者要通过培育科学精神以奠基价值观、培育人文精神以形成价值观、建立合理制度以实践价值观、以社会主体价值观来引导个人价值观,来实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重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成华威  耿玉辉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思想盲从、价值观的功利化导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价值观的个人倾向导致集体观念淡薄等挑战。对此,可通过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主体作用三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珍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社会变革及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即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其自身的价值观也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与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张力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何重要性?多元化时代如何发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和高校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光晔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丹  郑永安  
本文从提高培育主体对培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深化培育客体对培育价值的理解程度、把握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精神诉求以增强培育内容的感染力、发挥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正向引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探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玉  
创新素养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由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结构等要素组成,是用创新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创新素养较以前有极大提升,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大学生只有明确创新目的,顺应创新大势,掌握创新方法,把握创新关键,才能从根本上具有创新能力,具备创新素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新刚  
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形成各学科共同培育的协同效应,构建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平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心怡  周飞  周晶  
责任意识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于具有未来社会发展潜力的青年来说非常重要,其责任意识不能只停留在被动接受层面,而应主动思考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方面具有怎样高层次的价值内涵等等。文章分析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伦理路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一宁  曲琳琳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与显著优势,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社会民主意识与行为素养的提升。培育大学生协商民主意识与行为素养有利于推动国家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与爱国主义情操;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精神;有利于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高校协商民主意识与行为素养培育,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正确行使协商民主权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晓波  王华彪  姚路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是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具有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高校在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创设校园环境熏陶、结合实践活动磨炼等措施,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