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4)
- 2023(12518)
- 2022(10782)
- 2021(10084)
- 2020(8390)
- 2019(19119)
- 2018(18945)
- 2017(33915)
- 2016(19237)
- 2015(22187)
- 2014(22157)
- 2013(20989)
- 2012(19463)
- 2011(17740)
- 2010(18201)
- 2009(16442)
- 2008(16475)
- 2007(15593)
- 2006(13371)
- 2005(11779)
- 学科
- 济(68693)
- 经济(68634)
- 管理(54938)
- 业(53267)
- 企(44068)
- 企业(44068)
- 方法(30765)
- 数学(26365)
- 数学方法(26031)
- 中国(21755)
- 农(21522)
- 技术(18566)
- 财(17723)
- 业经(16864)
- 理论(15557)
- 学(15532)
- 教育(15338)
- 地方(14462)
- 农业(14312)
- 制(13856)
- 贸(13276)
- 贸易(13267)
- 易(12840)
- 技术管理(12428)
- 教学(11686)
- 银(11673)
- 银行(11619)
- 和(11230)
- 行(11042)
- 务(10969)
- 机构
- 大学(268702)
- 学院(268387)
- 济(100903)
- 经济(98395)
- 管理(97637)
- 研究(89138)
- 理学(83445)
- 理学院(82391)
- 管理学(80740)
- 管理学院(80214)
- 中国(64662)
- 京(57010)
- 科学(56456)
- 农(48284)
- 财(46804)
- 所(45600)
- 江(44293)
- 业大(42020)
- 研究所(41384)
- 中心(41347)
- 范(39422)
- 师范(39021)
- 农业(38061)
- 财经(36759)
- 北京(36102)
- 州(35071)
- 技术(33982)
- 经(33111)
- 院(32226)
- 师范大学(30703)
- 基金
- 项目(174674)
- 科学(135746)
- 研究(132176)
- 基金(119995)
- 家(104188)
- 国家(103162)
- 科学基金(87373)
- 社会(79773)
- 社会科(75314)
- 社会科学(75287)
- 省(73625)
- 教育(65156)
- 基金项目(63775)
- 划(61083)
- 编号(56460)
- 自然(54919)
- 自然科(53668)
- 自然科学(53650)
- 自然科学基金(52718)
- 资助(47654)
- 成果(47341)
- 创(41674)
- 课题(41458)
- 重点(40122)
- 发(38741)
- 创新(37976)
- 部(37847)
- 大学(34581)
- 年(34042)
- 项目编号(33958)
- 期刊
- 济(114204)
- 经济(114204)
- 研究(80460)
- 中国(63895)
- 教育(51538)
- 学报(44729)
- 农(44032)
- 科学(38619)
- 财(38154)
- 管理(35948)
- 大学(34299)
- 学学(30709)
- 农业(29689)
- 技术(27329)
- 融(21851)
- 金融(21851)
- 业经(20355)
- 财经(17978)
- 经济研究(17837)
- 业(16593)
- 图书(15880)
- 经(15630)
- 科技(15175)
- 职业(14726)
- 问题(14639)
- 技术经济(14223)
- 版(13981)
- 坛(13264)
- 论坛(13264)
- 商业(12497)
共检索到408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玉
创新素养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由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结构等要素组成,是用创新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创新素养较以前有极大提升,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大学生只有明确创新目的,顺应创新大势,掌握创新方法,把握创新关键,才能从根本上具有创新能力,具备创新素养。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创新素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丹 郑永安
本文从提高培育主体对培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深化培育客体对培育价值的理解程度、把握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精神诉求以增强培育内容的感染力、发挥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正向引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探析。
关键词:
积极社会心态 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彦军 季卫兵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广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或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应力避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将重心回归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本质上来,通过价值重塑与文化引领来培育广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素养 培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一宁 曲琳琳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与显著优势,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社会民主意识与行为素养的提升。培育大学生协商民主意识与行为素养有利于推动国家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与爱国主义情操;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精神;有利于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高校协商民主意识与行为素养培育,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正确行使协商民主权利。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大学生 行为素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一 马仁秒 陈昕苗
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指导理念,研究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是落实文化、科技等创新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升高职学生创新素养,要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集聚创新创业类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关键词:
互联网+ 创新素养 高职学生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洪杰 郭小平
【目的/意义】加强信息素养培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坚守道德底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以及当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导向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结果/结论】应用现代技术把资源、馆员、服务协同嵌入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中,以师生为中心,强调资源、教学、科研,以及师生、馆员的密切交互,是一种迅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创新创业 信息素养 培育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杨
大学生是新媒介的主要接触者和应用者。"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媒介素养的培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从政府、高校、大众媒介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努力,系统地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
关键词:
“微时代” 大学生 媒介素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凤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要落实于人,因为社会的发展首先依赖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首先是健全平和的和谐人格的形成,这也是个体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面貌、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伊焕峰
当前全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高校就业指导也更倾向于创业帮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就业,推进国家创新型战略的实施。文章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讨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路径,以期更好地指导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更好地推动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与积极就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创业素养 路径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新刚
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形成各学科共同培育的协同效应,构建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平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纳泽
大学生职业素养关系到自身的根本利益,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高校要强化人文素质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实践育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岗位成才集聚正能量。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素养 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关雷 王春晓
以大学生信息分析素养为研究对象,阐述信息分析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并对吉林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信息分析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培育大学生信息分析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分析素养 信息素养 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军 郭莹
我国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志着学生核心素养正式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育关照社会新需求和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范畴。经济结构面向重大调整和转型升级,意味着人才的流动、岗位的变迁、技能的更新加剧,势必对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职业教育主客体兼具的"技能至上""工具理性"等传统理念阻碍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校园活动三级载体实施"感、攒、看、练、验、展"六嬗变全员全过程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是破解当前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载体 嬗变 培育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丽如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特征,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校内协同,构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新格局;校外协同,延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平台。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职业核心素养 培育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春玲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工科院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以及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此,需要工科院校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新时代 工科院校 工匠精神 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