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6)
- 2023(9139)
- 2022(7522)
- 2021(6864)
- 2020(5629)
- 2019(12616)
- 2018(12427)
- 2017(22123)
- 2016(11409)
- 2015(12769)
- 2014(12421)
- 2013(12303)
- 2012(11570)
- 2011(10689)
- 2010(11220)
- 2009(10654)
- 2008(10528)
- 2007(10002)
- 2006(9276)
- 2005(8493)
- 学科
- 济(68347)
- 经济(68302)
- 管理(50374)
- 业(42615)
- 企(40355)
- 企业(40355)
- 方法(20705)
- 地方(17162)
- 数学(16054)
- 数学方法(15949)
- 中国(15496)
- 技术(15424)
- 业经(15104)
- 财(15001)
- 地方经济(12535)
- 技术管理(11741)
- 学(11695)
- 制(11582)
- 理论(11455)
- 农(10323)
- 银(10153)
- 银行(10148)
- 策(9934)
- 行(9677)
- 划(9622)
- 和(9522)
- 务(9507)
- 财务(9483)
- 财务管理(9462)
- 融(9432)
- 机构
- 大学(171589)
- 学院(171146)
- 济(81795)
- 经济(80131)
- 管理(70721)
- 理学(58484)
- 理学院(57885)
- 管理学(57312)
- 管理学院(56931)
- 研究(56768)
- 中国(46216)
- 财(38962)
- 京(35548)
- 科学(29740)
- 财经(29288)
- 江(27750)
- 所(26965)
- 经(26409)
- 经济学(25904)
- 中心(25769)
- 研究所(23746)
- 北京(22794)
- 经济学院(22689)
- 州(22156)
- 财经大学(21543)
- 范(21139)
- 师范(21015)
- 院(20233)
- 商学(20015)
- 商学院(19769)
- 基金
- 项目(101588)
- 科学(82122)
- 研究(79511)
- 基金(73713)
- 家(61789)
- 国家(61235)
- 科学基金(54472)
- 社会(53769)
- 社会科(51059)
- 社会科学(51045)
- 省(40508)
- 基金项目(38358)
- 教育(36256)
- 划(32431)
- 自然(31672)
- 自然科(30974)
- 自然科学(30969)
- 编号(30800)
- 自然科学基金(30475)
- 资助(28613)
- 创(27281)
- 成果(25728)
- 创新(24406)
- 发(22898)
- 重点(22723)
- 国家社会(22515)
- 课题(22428)
- 部(22288)
- 教育部(20211)
- 人文(20192)
共检索到284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林木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从而为新时代国民经济管理理论创新提出了理论指南。一、新时代为国民经济管理理论创新提供了战略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霖 岳翔宇 夏艳秋
本文从标识性概念演进角度入手,回溯了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创新,通过分析概念与现实之间的双重映射关系和词频定量考察,将这一历程分为三期(“综合平衡-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治理”),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成长与更替的解释性理论框架:长期看,标识性概念的演进是学术范式与知识体系变革的标志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其根本动因是时代主题转变;短期看,单个概念在其生命周期内为解释和应对经济波动而逐渐成长,经历“准备-发展-成熟”三阶段演化。标识性概念的演进反映了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创新,这些理论探索围绕中国问题中国实践,吸收承纳传统及外来学术成果又结合国情与时代特征加以创造性解读,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自我超越。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宏观经济治理理论和实践的未来发展创新,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何瑛 杨琳 张宇扬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成为新的社会基础设施,信息获取与传输的便捷性促进了商业模式的爆发式创新,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持续向经济发展赋能的同时也牵引着"有明文规定的正式制度"和"以文化为代表的隐性制度"不断变迁。"新技术"、"新模式"、"新制度"、"新文化"共同构成新经济时代的主要内涵,驱动经济和管理理论的每一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理论和实践都不再囿于传统的理论框架和范式,融合化、边缘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本文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拟聚焦于探讨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理论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梳理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要素及关联路径,从四个维度构建新经济时代基于跨学科交叉融合视角的财务管理理论创新体系,提炼财务管理理论拓展路径和学科前沿问题,拟为推进财务管理理论的国际化研究和"植入中国情境"的本土化落地添砖加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项喜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曼 张树军
论国民经济管理的一致性结构○张曼张树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均衡运行,依赖于国民经济管理政策的一致性结构,本文对此加以探讨。一、国民经济管理一致性结构的含义国民经济管理的一致性结构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基本原理,是由政府影响经济运行的总体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学
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可称之为新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运用新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调控我国经济的关键,是具体分析我国城乡居民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通过适当调整主导消费的需求,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激活我国经济。
关键词:
宏观调控 主导消费品需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敏雪
本文结合国际国内研究动态分层次归纳、阐释当前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议题。具体包括:以国民账户体系2008版(SNA-2008)为起点的前沿研究,SNA中心框架的灵活运用研究,接驳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CSNA)及其实务的优化和创新研究,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综合应用研究。最后针对中国当前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做讨论,比如是否过分关注与GDP的关联,如何充分发挥卫星账户的作用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敏雪
本文结合国际国内研究动态分层次归纳、阐释当前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议题。具体包括:以国民账户体系2008版(SNA-2008)为起点的前沿研究,SNA中心框架的灵活运用研究,接驳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CSNA)及其实务的优化和创新研究,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综合应用研究。最后针对中国当前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做讨论,比如是否过分关注与GDP的关联,如何充分发挥卫星账户的作用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正宏 卓翔之 庄道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他是宏观管理的重点工具。国民经济核算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核算的经济形势分析价值;国民经济核算的投入产出分析价值;国民经济核算对经济增长分析的贡献价值;国民经济核算对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贡献价值;国民经济核算对宏观经济模型构建中的贡献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乃武 王春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在当前,为了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实现经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如何改进和健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已经提到经济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国民经济核算问题是个综合经济问题,涉及相当广泛的内容,不只限于计算范围和指标体系方面。本文拟结合科学的宏观管理的需要,谈谈如何搞好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万源地
国民经济循环总矩阵(即新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中的经济循环矩阵)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综合表现,是增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科学化决策的重要工具。用矩阵全面核算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龙华
《国民经济核算通论》 (以下简称:《通论》)一书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研究项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成果。全书48万字。由厦门大学钱伯海同志主编,曾五一、杨缅昆、林擎国等十来位同志共同撰写完成,中国统计出版社于1992年12月出版。该书是一本结合我国的实际,全面系统地论述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的著作,是作者以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桂昕 关勇军 瞿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