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1)
2023(11390)
2022(8879)
2021(8122)
2020(6436)
2019(14401)
2018(14442)
2017(26566)
2016(14558)
2015(15863)
2014(15844)
2013(14608)
2012(13200)
2011(11771)
2010(12144)
2009(11136)
2008(11284)
2007(10166)
2006(9163)
2005(8857)
作者
(38458)
(32166)
(31707)
(30580)
(20536)
(15187)
(14554)
(12275)
(12110)
(11463)
(11083)
(10862)
(10389)
(10366)
(10288)
(9930)
(9432)
(9429)
(9302)
(9137)
(8241)
(7774)
(7701)
(7444)
(7268)
(7213)
(7171)
(7105)
(6417)
(6340)
学科
(51617)
经济(51515)
管理(44527)
(40767)
(34062)
企业(34062)
中国(18883)
(17897)
(17568)
(16620)
方法(16356)
业经(15487)
数学(13086)
(12982)
数学方法(12920)
农业(11277)
(10738)
银行(10724)
体制(10570)
(10254)
理论(10111)
(10097)
金融(10095)
(10027)
(9693)
财务(9661)
地方(9644)
财务管理(9638)
企业财务(9178)
(8779)
机构
大学(195397)
学院(194745)
(79580)
经济(77786)
管理(70688)
研究(67638)
理学(59580)
理学院(58916)
管理学(57952)
管理学院(57587)
中国(52770)
(41916)
(41339)
科学(37662)
(32542)
财经(31831)
(31381)
中心(31225)
研究所(28969)
(28874)
(28847)
(26932)
师范(26688)
北京(26061)
经济学(25386)
业大(25094)
(24865)
(24642)
财经大学(23601)
经济学院(22660)
基金
项目(126541)
科学(100184)
研究(98408)
基金(91087)
(79297)
国家(78200)
科学基金(66770)
社会(64252)
社会科(60605)
社会科学(60588)
(48980)
基金项目(46978)
教育(46360)
(40914)
编号(40437)
自然(39105)
自然科(38143)
自然科学(38133)
自然科学基金(37468)
资助(35185)
成果(35017)
(30096)
课题(29257)
重点(29186)
(28437)
国家社会(27449)
(27226)
(26711)
(26154)
教育部(25152)
期刊
(96007)
经济(96007)
研究(63357)
中国(47629)
(34184)
管理(29616)
教育(29522)
(29191)
学报(28541)
科学(27048)
大学(23309)
(22119)
金融(22119)
学学(21547)
农业(19259)
技术(17811)
财经(16665)
业经(15484)
经济研究(15073)
(14394)
问题(12693)
(10241)
(10095)
(9674)
图书(9673)
职业(9538)
世界(9501)
现代(9296)
(8930)
论坛(8930)
共检索到311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振江  
新时代人民民主已经处于制度定型阶段,要将"人民当家做主"的价值维度做深、做实,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强化其参与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实践指向。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可以更加凸显人民民主合法性与有效性有机结合的时代面向,可以为其多样性的实现形式提供更高层次的制度供给,也将拓展人民民主的日常政治生活领域。提升人民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指向,就是要发挥人民民主在调节政治关系、建构政治秩序以及确保国家稳定和发展三个方面的独特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开玄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发展速度特别迅猛、进步步伐特别惊人的世界,尤其是我国,自2020年底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令世界瞩目震惊的成就,我国的发展已经由过去的“站起来、富起来”向着“强起来”的梦想快速前进。这样非凡的成就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这其中是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选择,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满足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为深入地了解二者是如何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章从命题、保障、动力三个维度进行阐述,探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婧  
新时代来临之际,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化改革全然进入攻坚阶段,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更是大力推动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途径。因此,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深析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时发展进度,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对此,笔者将结合刘须宽编著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概念,并客观探索益于加快该实际进程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庆友  
行政诉讼对我国民主制度有独特补充作用,它是行政相对人积极主动发起的制度内诉求,能将民意化整为零具体处理,能将民意平缓导入公权力视野。改善国家治理,应该充分发挥行政诉讼的潜在民主功效,以期达成疏浚这一辅助民主管道的良性循环状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辉祥   程坤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属性的理论命题,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因而立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向度对其实践形态及运作机理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发现,“共同缔造”所坚持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机制”,实质是一种基于群众主体地位进行协商、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的过程,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与参与实践落到实处,呈现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表明,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理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坚持群众主体为价值理念,坚持民生关切为目标指引,坚持城乡社区为实践场域以及坚持群众自治为程序制度。“五共机制”的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在治理效能上实现了民主与民生的相辅相成、一体建设以及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结合、功能互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辉祥   程坤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属性的理论命题,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因而立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向度对其实践形态及运作机理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发现,“共同缔造”所坚持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机制”,实质是一种基于群众主体地位进行协商、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的过程,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与参与实践落到实处,呈现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表明,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理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坚持群众主体为价值理念,坚持民生关切为目标指引,坚持城乡社区为实践场域以及坚持群众自治为程序制度。“五共机制”的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在治理效能上实现了民主与民生的相辅相成、一体建设以及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结合、功能互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卢洪友  
作为"国家账本",政府预算年复一年地沿着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审计的轨迹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免不了让人有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觉——政府以预算收支"一览表"为信息载体,说明打算做什么、正在做什么、已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公众则从政府公布的预算收支"一览表"里,看到委托给政府的财政预算权以及交给政府的税费配置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有效,以及用税款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在社会成员之间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卢洪友  
作为"国家账本",政府预算年复一年地沿着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审计的轨迹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免不了让人有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觉——政府以预算收支"一览表"为信息载体,说明打算做什么、正在做什么、已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公众则从政府公布的预算收支"一览表"里,看到委托给政府的财政预算权以及交给政府的税费配置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有效,以及用税款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在社会成员之间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代英杰  张月梅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体系的一种高度凝练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伟大尝试和探索,是中国民主政治区别于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个标志。相比较于西方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主要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完备的政治制度作为保障,能够维护好人民的广泛真实的民主权利;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的民主;是旨在构建全社会最大公约数、有利于更好维护发展共识的民主;是一种能够追求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民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于服务党和人民事业,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于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霄男  
新时代奋斗幸福教育承载着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核,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可资利用的重要教育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国家治理功能。新时代奋斗幸福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无论是在精神要义还是在价值旨归上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通过开展新时代奋斗幸福教育,有助于人们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航向奋勇奋进,其具有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方向的功能;通过开展新时代奋斗幸福教育,有助于人们涵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拼搏精神,其具有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石的功能;通过开展新时代奋斗幸福教育,有助于涵育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革命意识、奉献意识,其具有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功能。
[期刊] 求索  [作者] 代红凯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和理论课题,需要在理论、历史、实践的三重视野中深刻把握它的本质规定,展现出它内在的丰富图景,厘清它发展完善的现实依据。在理论逻辑层面,其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为根本支撑。在历史逻辑层面,其以厚重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为重要遵循。在实践逻辑层面,其以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为基本依据。清晰、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重逻辑,提升其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和实践自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雷  
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建立现代预算制度也是深化财政改革的关键。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美国在制度建设层面,最早建立了现代预算制度,以预算改革推动了国家治理结构的转型并根据国家治理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制度保障;在技术管理层面,从零基预算、绩效预算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推动了预算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引领了预算改革的潮流,但是由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它又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魏毅  
我国正处在互联网深入发展阶段,"互联网+"正日益成为稳增长、促改革的突破口。国家治理能否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下互联网发展带给国家治理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国家审计在互联网时代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途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安排下,财政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财政与市场、财政与社会、财政与民众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财税预算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国财政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期间,尽管经过了1994年税制与分税制的大规模改革,但离现代财政制度相距甚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而且也必须从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增强财政治理能力入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