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7)
2023(12182)
2022(10217)
2021(9556)
2020(7732)
2019(17860)
2018(17115)
2017(30420)
2016(15897)
2015(17867)
2014(17297)
2013(16628)
2012(14993)
2011(13081)
2010(12682)
2009(11023)
2008(10366)
2007(8253)
2006(6717)
2005(5452)
作者
(41274)
(34309)
(34255)
(32748)
(21851)
(16546)
(15762)
(13617)
(13264)
(11941)
(11792)
(11784)
(10696)
(10614)
(10574)
(10321)
(10105)
(10073)
(9991)
(9928)
(8299)
(8226)
(8115)
(8035)
(7826)
(7712)
(7392)
(7154)
(6705)
(6697)
学科
(61132)
经济(60964)
管理(44879)
(41627)
(35182)
企业(35182)
方法(30844)
数学(26340)
数学方法(25973)
中国(18534)
(17484)
(16908)
业经(14983)
(12277)
(12215)
(11167)
贸易(11156)
农业(11099)
(11051)
(11032)
财务(10996)
财务管理(10967)
理论(10932)
地方(10894)
(10879)
(10860)
银行(10851)
(10532)
金融(10529)
企业财务(10477)
机构
大学(208936)
学院(207514)
(85624)
管理(84572)
经济(84069)
理学(74051)
理学院(73285)
管理学(71991)
管理学院(71597)
研究(67759)
中国(52677)
(41712)
(40287)
科学(39837)
中心(33982)
财经(32576)
(30724)
(30052)
(29741)
业大(29068)
(28858)
研究所(28182)
(27878)
师范(27626)
经济学(26854)
(25846)
北京(25190)
财经大学(24808)
经济学院(24254)
农业(23164)
基金
项目(154102)
科学(124237)
基金(115184)
研究(113678)
(100409)
国家(99591)
科学基金(87361)
社会(76344)
社会科(71527)
社会科学(71507)
基金项目(61350)
(58559)
自然(55883)
自然科(54667)
自然科学(54656)
自然科学基金(53670)
教育(53042)
(50269)
编号(45226)
资助(44678)
重点(35281)
成果(35251)
(35083)
(32836)
(32673)
国家社会(32430)
教育部(30783)
创新(30672)
科研(30504)
课题(30176)
期刊
(85151)
经济(85151)
研究(59272)
中国(39618)
(31882)
学报(30813)
管理(30334)
科学(29588)
(25597)
大学(24855)
教育(23728)
学学(23323)
技术(18784)
(18208)
金融(18208)
农业(17875)
财经(15630)
经济研究(14616)
业经(13997)
(13484)
问题(10697)
理论(10217)
(9982)
(9877)
资源(9653)
图书(9505)
科技(9342)
实践(9325)
(9325)
财会(9294)
共检索到298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京莎  
本研究基于社会质量的视角,构建了共同富裕监测指标体系,测度了新时代十年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总体而言,我国共同富裕水平逐年提升,发展增速整体高于经济增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年递增,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向好;公共服务能力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但环境改善成效还不稳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富足,社会和谐水平整体增进;共享发展成果的表现亮眼,三大差距持续缩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董志勇  王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其提出具有时代重要性、现实基础性与历史必然性。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工作主线的背景下,共同富裕在强调供给侧的同时关注需求侧,侧重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两重视角全面地把握共同富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其实现过程中主体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国家与世界之间的合作共赢关系。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共同富裕具有动态性、可持续性、关注群体差异、地方良性互动、以人为本、开放性等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抓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抓好存量和增量“两只手”,抓好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只手”,抓好农村和城市“两只手”,抓好人口和产业“两只手”,抓好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两只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陈欣悦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总体奋斗目标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实现建议。在此背景下,监测2035年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达成的富裕水平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共识的基础上,分别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统计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五大国际组织的国家发展分类变化和中国收入分配近期变动特征的剖析出发,分别探讨两大维度监测的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UNDP的经不平等调整的人类发展指数(IHDI)做法,尝试给出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综合指数模型框架,并进行相关的收入富裕水平实现指数、其他富裕水平匹配指数、收入共享程度指数和公共服务共享程度指数设计。初步的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指数模型基本能够满足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政策监测需求,但仍有一定的扩充改进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士改  向书坚  
文章紧扣共同富裕的“共同”和“富裕”两大要点以及发展性、可持续性和共享性三个本质特征,基于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构建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与实现程度指标体系,进而对2018—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进程进行统计监测,研究发现:(1)我国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指数持续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富裕程度持续提升;与实现过程指数增长的变化趋势相近,共同富裕实现程度指数也在稳步上升,发展成果共享稳步推进。(2)整体上,不同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指数与实现程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由高到低分布。(3)与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分项指数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在技术指数、资本指数、创新指数、开放指数方面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人才指数起初较为领先,2019年起逐渐略低于中部与东北地区,并且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共享指数起初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逐渐略高于中部地区,直至四个地区无明显差异;绿色指数则始终显著低于西部地区;协调指数四个地区无显著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共同富裕监测研究”课题组  卢山  王凤娇  
本文在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共同富裕宏观监测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山东省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和居民主观感受。结果表明,山东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物质富裕、公共服务均等、精神富足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但收入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统筹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城乡要素融合、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强文化与生态供给五个角度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共同富裕监测研究”课题组   卢山  王凤娇  
本文在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共同富裕宏观监测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山东省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和居民主观感受。结果表明,山东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物质富裕、公共服务均等、精神富足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但收入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统筹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城乡要素融合、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强文化与生态供给五个角度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华娟   王晓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文章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富裕度、共享度和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统计监测2013—2021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区域差距,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动态规律并预测转移概率,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多数省份富裕度、共享度和持续性的偏离制约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我国共同富裕年均基尼系数为0.213,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中部-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小,全国共同富裕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我国共同富裕存在极化苗头,未来回落风险较大,需要调整共同富裕持续性以校正转移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  
中国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力量,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国有经济不仅具有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属性,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保障,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具有以国有经济等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传承。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国有经济在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方面还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国有经济收益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存在需要完善的空间等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提出如下化解方案:一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是构建国有经济收益惠及于民的共建共享共同体,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三是构建国有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外环境维护共同体,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环境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喻念念   王旎  
在共同富裕进程中,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稳步攀升,新兴产业急剧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迸发增长,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以更高作为推动共同富裕,是今后一段时间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应该从服务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赋能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金昌  余卫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那么,何为共同富裕?哪些因素是影响共同富裕的主要因素?哪些指标能够体现共同富裕特征?如何监测共同富裕进程?这些问题有必要从统计上进行科学的解读。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共同富裕的相关论述和国外关于反贫困的有关讨论,在解读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以“以人民为中心”和“共享、富裕、可持续”为要点,紧扣“共同”和“富裕”两大关键词,瞄准城乡、地区和收入三个差距,构建了由经济质效并增、发展协调平衡、精神生活丰富、全域美丽建设、社会和谐和睦与公共服务优享六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由共享性、富裕度和可持续性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结果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浙江省为例测度了2015—2020年浙江省共同富裕实现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海曦  蒋南平  蒋晋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研究,目前还有很大的理论空间。本文认为必须从以下方面保证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在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界定、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共同富裕的具体做法、共同富裕的标准制定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方面,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我党100年来寻找到的科学方法,必须运用这个方法于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党100年来努力奋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都在实践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同时,在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分配制度及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彤彤  王春娟  
寻求和探明共同富裕的本真意涵与实现路径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叙事的始终。唯物史观叙事中的共同富裕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为逻辑支撑,以劳动正义为逻辑线索,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性解构提供了依循、启发了新知。"人民主体、共产党引领"的主体样态,"消除分化、弥合差距"的发生样态,"贯穿历史、呼应时代"的发展样态,"命运与共、共襄世界"的外部样态,是共同富裕理论样态的中国化表达。新时代中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应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改善民生、在强化分配制度保障中扩充中等收入群体、在宏观战略指引下递次达成目标、在聚焦相对贫困治理中赓续伟大奇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新  程恩富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存在若干逻辑前提,比如党在非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推动共同富裕的决心和意志坚不可摧,必须依靠人民群众重点推动富裕之"共同"。我们可以从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社会基本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等角度来把握共同富裕的概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主导性逻辑,而其他分配方式是外部辅助性和补偿性逻辑;从历史逻辑看,社会主义思想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本质上都是在设法实现共同富裕;从实践逻辑看,中外历史特别是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造成贫富分化的原因相当复杂,需要我们在科学认知"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确立共同富裕的圆满实现逻辑及其相关深化改革方略。最后聚焦于分配领域,我们可以充分通过"五种分配方式"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商榷学界的"三次分配"内涵。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静  魏依庆  任振宇  胡文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1))新的一年,学界围绕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战略定位、政策重点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