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8)
- 2023(5138)
- 2022(4392)
- 2021(4099)
- 2020(3481)
- 2019(8035)
- 2018(7906)
- 2017(13456)
- 2016(7862)
- 2015(8963)
- 2014(8732)
- 2013(8332)
- 2012(7624)
- 2011(6965)
- 2010(7149)
- 2009(6199)
- 2008(6029)
- 2007(5322)
- 2006(4802)
- 2005(4402)
- 学科
- 济(27514)
- 经济(27452)
- 业(17928)
- 管理(17725)
- 方法(12939)
- 企(12302)
- 企业(12302)
- 数学(11650)
- 数学方法(11496)
- 农(10445)
- 中国(9508)
- 农业(7130)
- 制(6808)
- 理论(6789)
- 学(6204)
- 财(5952)
- 业经(5875)
- 劳(5867)
- 劳动(5849)
- 教育(5791)
- 教学(5575)
- 贸(4909)
- 贸易(4905)
- 易(4780)
- 体(4538)
- 地方(4482)
- 银(4269)
- 银行(4244)
- 行(4127)
- 融(4113)
- 机构
- 大学(108591)
- 学院(107340)
- 济(42325)
- 经济(41468)
- 管理(37437)
- 研究(37123)
- 理学(32519)
- 理学院(32095)
- 管理学(31382)
- 管理学院(31169)
- 中国(26365)
- 科学(22817)
- 京(22388)
- 农(21213)
- 财(19689)
- 所(18743)
- 业大(18042)
- 研究所(17052)
- 农业(16712)
- 中心(16558)
- 江(16335)
- 财经(15575)
- 范(15561)
- 师范(15379)
- 经(14259)
- 北京(13900)
- 经济学(13701)
- 院(13309)
- 技术(12658)
- 州(12498)
- 基金
- 项目(73233)
- 科学(56648)
- 研究(53947)
- 基金(51784)
- 家(45782)
- 国家(45382)
- 科学基金(38060)
- 社会(33785)
- 社会科(31906)
- 社会科学(31898)
- 省(29481)
- 基金项目(27316)
- 教育(27132)
- 划(24703)
- 自然(23906)
- 自然科(23365)
- 自然科学(23357)
- 自然科学基金(22959)
- 编号(22237)
- 资助(21048)
- 成果(18899)
- 重点(17161)
- 部(16408)
- 课题(16239)
- 创(15328)
- 发(15101)
- 创新(14296)
- 大学(14269)
- 制(14263)
- 教育部(14218)
共检索到162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江舟
受素养概念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心理学知、情、意、行等范畴启发,本文对新时代劳动素养进行了四重维度的建构: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品质、劳动知识技能和劳动实践习惯。这四重维度从内到外逐层展开,既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逻辑,也对提升劳动素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素养 四重维度 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兰州财经大学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组 庞庆明
劳动教育体系是关于劳动体验教育、劳动关系教育、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总和。构建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事关党和国家命运及其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新时代高校要坚持问题意识,着眼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特定目标,并以劳动教育课程化为根本路径,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构建维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爱敬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构建现代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理念滞后、课程规范缺失、课程资源困乏、课程保障不足、课程职责模糊等问题,建议高职院校遵循规范、特色、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四维度”逻辑路径,以期达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课程 逻辑路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亚运 杜贤赞
大学生道德教育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高度,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了新路径,构建了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新体系,从道德建设内容、道德教育方法、道德教育新空间和道德建设新路径等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修身立德,在道德教育中构建崇高价值理想和价值信仰,塑造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红彬 曹刚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战略举措。高职院校承担着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深入探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石、价值意蕴、实践路径,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体验、行为养成、师德风范、制度评价等方面持续推进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开展,既是高职院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应然之举,也是德智体美劳教育本质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淑荣 连锦忠
劳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供现实逻辑;劳动教育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出发,再到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最终促使人全面发展,这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逻辑;参加劳动教育能促进人的道德、智能、身心和审美的全面发展,是检验德智体美各育成效的实践逻辑。厘清劳动教育的三重逻辑,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德智体美劳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守蓉 程显雅 陈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意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意蕴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力量、政治诉求和政治思维四个维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高政治力量,国家生态安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政治诉求,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突出政治思维。
[期刊] 求索
[作者]
郑兴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和具体农情,深刻洞悉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站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逻辑主线,以增进农民福祉为人本旨归,以市场化、组织化和合作化为实践路向,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向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论述,层次鲜明地勾画出新形势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 农业现代化思想 四重维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松 王嘉欣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新阶段,需要从多个维度加以认识和把握。内涵维度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蕴,历史维度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历程,理论维度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现实维度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阶段 维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淼 向东旭
数字资本逻辑批判是在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数字资本逻辑批判可以从前提条件、表现形式、意识形态以及阶级实质四个维度加以理解。在前提条件维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基础上的数据成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是资本家阶级统治和权力支配的前提和基础;在表现形式维度,数字资本逻辑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生产支配人、物支配人、人支配人的社会关系;在意识形态维度,数字资本逻辑借助技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消费主义等隐藏在数字技术背后,显得更具迷惑性;在阶级实质维度,数字资本逻辑背后仍然是一个阶级对立的剥削世界。从以上几个维度把握当代数字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问题,对于我们揭示其新的变化发展规律,认清数字资本逻辑的内在本质和特征,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守蓉 程显雅 陈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意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意蕴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力量、政治诉求和政治思维四个维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高政治力量,国家生态安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政治诉求,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突出政治思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党印 李珂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从而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劳动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新时代劳动教育肩负建设新时代教育发展道路、治理劳动教育异化的历史使命和任务。首先,新时代劳动强调非生产性劳动、交换价值和多元矛盾关系,劳动教育成为自主的教育活动,而中国劳动教育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激发了各级各类劳动主体的活力。其次,新时代劳动教育关系需要从劳动教育分别与自由教育、对话教育、生态教育的对立转化为辩证的统一,综合表现其生态理性、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再次,非物质劳动和数字劳动给劳动教育的主体、内容、形式和效用同时带来巨大发展和挑战,需坚持存在论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探究其产生的超巨剩余价值、新的剥削形式和时空异化等内容。总之,新时代仍需坚持和弘扬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唯物辩证法 数字劳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长发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界定和认识劳动教育的基石,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的奠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多元性,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新时代新实践对劳动教育再发展提出新要求,加强党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策保障,确立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和课程地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科研、教研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德慧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是基于党和国家关于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根据当前我国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生成的。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以树立劳动意识、培育良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为主要内容,以坚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有机统一为原则,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互为一体为本质要求,以塑造劳动精神,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为目标取向。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把劳动教育融入国家教育行政规划和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
劳动教育观 生成逻辑 时代内涵 实践理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