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1)
2023(6924)
2022(5307)
2021(5383)
2020(3745)
2019(8905)
2018(9076)
2017(14128)
2016(8902)
2015(9976)
2014(10000)
2013(8815)
2012(8153)
2011(7428)
2010(7807)
2009(6525)
2008(6420)
2007(5882)
2006(5270)
2005(4947)
作者
(20477)
(17048)
(16914)
(16458)
(10873)
(8109)
(7732)
(6794)
(6520)
(6307)
(5772)
(5766)
(5518)
(5450)
(5253)
(5216)
(5120)
(5067)
(5002)
(4967)
(4521)
(4117)
(4092)
(3982)
(3957)
(3838)
(3836)
(3800)
(3445)
(3429)
学科
(24479)
经济(24446)
教育(20685)
管理(16259)
中国(15884)
(14238)
理论(11964)
(10458)
企业(10458)
(9813)
教学(9079)
方法(8992)
(7994)
业经(6993)
农业(6886)
数学(6670)
数学方法(6519)
(5958)
(5519)
劳动(5502)
发展(5397)
(5379)
(5274)
学法(4993)
教学法(4993)
(4767)
思想(4723)
政治(4427)
(4418)
研究(4356)
机构
大学(113238)
学院(109672)
研究(40302)
(36139)
经济(34996)
管理(32805)
教育(29824)
理学(27775)
理学院(27337)
管理学(26679)
(26551)
管理学院(26433)
师范(26421)
(25625)
中国(24328)
科学(21827)
师范大学(21807)
(18761)
(18611)
(18434)
职业(17756)
北京(17336)
技术(17086)
中心(17062)
研究所(16926)
(14864)
(14675)
财经(14275)
(13064)
职业技术(12301)
基金
项目(67134)
研究(61482)
科学(54092)
基金(43351)
教育(37920)
社会(35946)
(35708)
国家(35162)
社会科(33563)
社会科学(33557)
科学基金(29439)
编号(29178)
(27874)
成果(27517)
(25330)
课题(24192)
(21409)
基金项目(21083)
规划(17872)
项目编号(17384)
(16996)
重点(16976)
资助(16783)
(16700)
(15844)
(15579)
教育部(15559)
自然(14681)
(14633)
(14564)
期刊
教育(54435)
研究(44639)
(43196)
经济(43196)
中国(36477)
技术(14956)
职业(14796)
(13620)
学报(12628)
管理(12394)
科学(11869)
大学(11637)
(11579)
技术教育(9815)
职业技术(9815)
职业技术教育(9815)
学学(8976)
农业(8035)
(7457)
金融(7457)
财经(7346)
(7316)
论坛(7316)
(6886)
业经(6865)
经济研究(6723)
图书(6622)
高等(6578)
(6496)
成人(5979)
共检索到180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美华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生产劳动的作用,强调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劳动的价值、歌颂了劳动的伟大,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但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短板,制约了劳动教育的普及发展和效能转化。因此,当前加强劳动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并完善统筹协同抓落实的制度机制,对于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秋山  熊龙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加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该注重打造劳动特色课程,统筹协调职业院校、社会和家庭,广泛开展劳动社会实践,建立劳动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班建武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立场上,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实质"而非"形式"的结合;在内容上,体现一种发展的教育观,重视闲暇教育和消费教育;在功能上,强调劳动之于个体的存在性价值,以赋予个体在劳动教育中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丰富其关系属性并提升其审美人格;在实践上,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构建一种整合、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磊  
劳动教育既是"五育并举"育人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方式变革创新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很多高校未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机制不健全、形式片面化、观念边缘化、趋向功利化等特征,限制了劳动教育原有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全面成长。文章结合劳动教育在新时期的现实意蕴,针对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足,从多个维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措施和有效实践路径,为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劳家仁  
劳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融合职业素养培育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惑是在认识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在实践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专业技能训练。据此,文章提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理路:科学规划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打造特色校园劳动文化、发挥课程思政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突出工匠精神培育和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育人特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刘文博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把握好劳动教育的原则,探索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高校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完善管理机制,创新载体,促进融合,以生为本,优化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与建设者作出应有贡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敦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家、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但一些高职院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劳动教育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性,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学生劳动的自觉性不足,监督考评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鉴于此,应进一步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科学编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材体系,拓展劳动教育的场所和载体平台,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优化劳动教育环境氛围,健全劳动教育考核激励制度,健全经费投入和安全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爱敬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构建现代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理念滞后、课程规范缺失、课程资源困乏、课程保障不足、课程职责模糊等问题,建议高职院校遵循规范、特色、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四维度”逻辑路径,以期达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易臻真  王洋  
在我国的城市教育体系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始终贯穿其中。在当前信息技术驱动的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城市中劳动教育的强化和改进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感。本文在明晰新时代城市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后,通过梳理和总结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一以贯之的多层级劳动教育实践智慧,发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新时代城市劳动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有助于引导劳动教育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玉曼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路径之一。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诠释劳动教育的内涵是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也是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及促进人性解放的关键。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行为和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注重劳动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既要为活动设置清晰的目的,又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在劳动过程中;以创造性劳动为主要形式,明晰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刻意义,狠抓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坚持手脑结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长发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界定和认识劳动教育的基石,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的奠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多元性,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新时代新实践对劳动教育再发展提出新要求,加强党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策保障,确立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和课程地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科研、教研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新时代劳动教育肩负建设新时代教育发展道路、治理劳动教育异化的历史使命和任务。首先,新时代劳动强调非生产性劳动、交换价值和多元矛盾关系,劳动教育成为自主的教育活动,而中国劳动教育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激发了各级各类劳动主体的活力。其次,新时代劳动教育关系需要从劳动教育分别与自由教育、对话教育、生态教育的对立转化为辩证的统一,综合表现其生态理性、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再次,非物质劳动和数字劳动给劳动教育的主体、内容、形式和效用同时带来巨大发展和挑战,需坚持存在论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探究其产生的超巨剩余价值、新的剥削形式和时空异化等内容。总之,新时代仍需坚持和弘扬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德慧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是基于党和国家关于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根据当前我国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生成的。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以树立劳动意识、培育良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为主要内容,以坚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有机统一为原则,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互为一体为本质要求,以塑造劳动精神,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为目标取向。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把劳动教育融入国家教育行政规划和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党印  李珂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从而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兰海涛  王琼  
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开展,要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内容与重要意义;完善高校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劳动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考核制度;不断拓展劳动教育平台;积极促进高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