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4)
2023(8427)
2022(6867)
2021(6373)
2020(4695)
2019(10848)
2018(10794)
2017(18034)
2016(10827)
2015(12066)
2014(12140)
2013(11326)
2012(11012)
2011(10293)
2010(10710)
2009(9338)
2008(9077)
2007(8429)
2006(7875)
2005(7543)
作者
(28903)
(24073)
(23783)
(22658)
(15243)
(11429)
(10929)
(9473)
(9236)
(8755)
(8212)
(8023)
(7793)
(7668)
(7518)
(7516)
(7145)
(7068)
(7005)
(6893)
(6365)
(6014)
(5784)
(5602)
(5577)
(5421)
(5349)
(5310)
(4893)
(4841)
学科
(44320)
经济(44284)
中国(23173)
(21215)
管理(20241)
教育(19663)
地方(16715)
(15678)
(12955)
企业(12955)
(11367)
农业(11174)
业经(11170)
方法(10738)
地方经济(9616)
(9406)
理论(9379)
发展(9122)
数学(9015)
(8995)
数学方法(8911)
(8490)
金融(8490)
(8210)
银行(8197)
(8121)
技术(7413)
(7373)
贸易(7363)
(7043)
机构
大学(145887)
学院(144815)
研究(59244)
(55623)
经济(54219)
管理(44895)
中国(39752)
理学(36915)
理学院(36319)
管理学(35586)
管理学院(35280)
(33999)
科学(33831)
(31445)
师范(31255)
教育(30857)
(29984)
研究所(26899)
师范大学(25552)
(25441)
中心(25182)
(24855)
北京(23099)
(22406)
(21223)
(20013)
技术(19710)
财经(19079)
业大(17683)
职业(17673)
基金
项目(86698)
研究(73680)
科学(69247)
基金(57114)
(48220)
国家(47552)
社会(44788)
社会科(42144)
社会科学(42138)
教育(40409)
科学基金(39577)
(36358)
编号(33082)
(31973)
成果(30030)
基金项目(28429)
课题(26999)
(26162)
(22976)
资助(22692)
发展(21847)
(21399)
重点(21184)
自然(20945)
规划(20454)
自然科(20427)
自然科学(20425)
(20040)
自然科学基金(20019)
(19292)
期刊
(72255)
经济(72255)
研究(57836)
教育(51470)
中国(46481)
(22844)
学报(18686)
科学(18301)
管理(17923)
(17301)
技术(16346)
农业(16017)
大学(15710)
(15447)
金融(15447)
业经(13329)
学学(12998)
职业(12765)
经济研究(11472)
财经(9421)
(9196)
论坛(9196)
(9176)
问题(8997)
技术教育(8399)
职业技术(8399)
职业技术教育(8399)
(8275)
(8091)
图书(7883)
共检索到251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长发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界定和认识劳动教育的基石,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的奠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多元性,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新时代新实践对劳动教育再发展提出新要求,加强党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策保障,确立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和课程地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科研、教研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淑荣  连锦忠  
劳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供现实逻辑;劳动教育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出发,再到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最终促使人全面发展,这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逻辑;参加劳动教育能促进人的道德、智能、身心和审美的全面发展,是检验德智体美各育成效的实践逻辑。厘清劳动教育的三重逻辑,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爱敬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构建现代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理念滞后、课程规范缺失、课程资源困乏、课程保障不足、课程职责模糊等问题,建议高职院校遵循规范、特色、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四维度”逻辑路径,以期达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孟  
在当代生产劳动发展中,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发展迅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适应当代数字劳动呈现的价值多元、形态多维、参与者广泛、时空环境灵活等特点,重构劳动教育模式。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模式重构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去伪存真,重构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守正创新,重塑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形态体系;兼容并蓄,重整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参与体系;灵活多样,重建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时空体系。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重构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通过加强活动引导、革新课程体系、引入多元师资、开拓实践基地等举措,推动建立可操作、可实施、可持续的劳动教育模式,让更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好地贴近当代生产劳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黎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推进劳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需要把握最新阶段劳动教育的研究概况、研究重点和前沿趋势。文章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从年度发文量趋势,核心作者和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等方面进行可视化信息分析,系统勾画2012—2022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最新发展图景。未来劳动教育研究需要进一步形成价值共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研究主题,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以适应劳动教育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东颖  
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产生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生发逻辑既体现出明确的任务性特征,又体现出强大的内需性。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主要围绕强化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强化劳动教育功能保障,在劳动教育中突出职教价值导向等方面,全面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新时代劳动教育肩负建设新时代教育发展道路、治理劳动教育异化的历史使命和任务。首先,新时代劳动强调非生产性劳动、交换价值和多元矛盾关系,劳动教育成为自主的教育活动,而中国劳动教育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激发了各级各类劳动主体的活力。其次,新时代劳动教育关系需要从劳动教育分别与自由教育、对话教育、生态教育的对立转化为辩证的统一,综合表现其生态理性、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再次,非物质劳动和数字劳动给劳动教育的主体、内容、形式和效用同时带来巨大发展和挑战,需坚持存在论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探究其产生的超巨剩余价值、新的剥削形式和时空异化等内容。总之,新时代仍需坚持和弘扬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德慧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是基于党和国家关于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根据当前我国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生成的。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以树立劳动意识、培育良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为主要内容,以坚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有机统一为原则,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互为一体为本质要求,以塑造劳动精神,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为目标取向。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把劳动教育融入国家教育行政规划和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党印  李珂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从而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瑞强  胡军华  付仙兵  
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健体、育美,劳动育人是"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开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蕴含与逻辑演进,系统思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方面仍存在的设计碎片化、实践浅层化、评价简单化等问题,优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实施劳动教育能力提升计划,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美华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生产劳动的作用,强调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劳动的价值、歌颂了劳动的伟大,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但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短板,制约了劳动教育的普及发展和效能转化。因此,当前加强劳动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并完善统筹协同抓落实的制度机制,对于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渡帆  任捷  
劳动教育作为一项具有多维性和立体性特征的教育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空间性,需要多维空间作为其实践的载体,因而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必须严格遵循其现实展开的空间逻辑。空间范畴是对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在空间功能、空间属性和空间环境三个方面的本质规定,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指引了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空间实践。然而,在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分别出现了知识空间与实践空间分离、工具空间和价值空间冲突、教学空间和工作空间桎梏的三重空间矛盾,阻碍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要通过设计课程体系,促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功能整合;通过践行主流价值,实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价值引领;通过明晰职能分工,增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协同效应,最终构建起多元立体、纵横联动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明星  刘慧婷  王子成  
劳动既创造了人类又创造了教育,劳动教育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方式。劳动育人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想精髓,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更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纲领。在价值逻辑上,劳动育人能够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促进技术转型升级和社会深刻变革。在政策逻辑上,我国劳动育人发展经历了以体力劳动为核心的重建探索期,以技术教育为旨趣的转型调适期与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全面提质期。在实践逻辑上,新时代劳动育人迫切需要从内涵、内容与内功层面解决"内涵陷于劣势""内容流于形式",以及"内功沦为把式"的现实之困,助推劳动育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开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易臻真  王洋  
在我国的城市教育体系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始终贯穿其中。在当前信息技术驱动的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城市中劳动教育的强化和改进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感。本文在明晰新时代城市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后,通过梳理和总结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一以贯之的多层级劳动教育实践智慧,发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新时代城市劳动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有助于引导劳动教育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丹  
劳动教育包含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的涵养与劳动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由数字、算法和机器带动的人工智能时代引发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由此加剧了人与科技之间的伦理之争,回答时代之问为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现实逻辑;马克思主义劳动论从劳动创造人出发,到创造社会关系、人类道德和人类财富,促进人的认识不断升华,最后实现人的解放,为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逻辑;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实现了五育并举的内在统一性,成为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逻辑。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育人体系,不仅要从研究理论和教材、挖掘优秀劳动人物、建设劳动文化空间等方面,重点制定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规划,同时要不断持续推进"三个课堂"的协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