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5)
- 2023(13305)
- 2022(11640)
- 2021(11053)
- 2020(9179)
- 2019(21106)
- 2018(20992)
- 2017(39725)
- 2016(21496)
- 2015(24163)
- 2014(23718)
- 2013(23304)
- 2012(21125)
- 2011(19000)
- 2010(19012)
- 2009(17254)
- 2008(16739)
- 2007(14958)
- 2006(13057)
- 2005(11286)
- 学科
- 济(83421)
- 经济(83331)
- 管理(66090)
- 业(64360)
- 企(54731)
- 企业(54731)
- 方法(39075)
- 数学(33467)
- 数学方法(33068)
- 中国(23443)
- 农(22336)
- 财(20565)
- 业经(19570)
- 技术(19328)
- 学(17716)
- 地方(16649)
- 制(15467)
- 理论(15299)
- 农业(15113)
- 贸(14083)
- 贸易(14069)
- 和(13842)
- 易(13595)
- 银(13326)
- 银行(13289)
- 务(13260)
- 财务(13196)
- 财务管理(13170)
- 技术管理(13157)
- 融(12872)
- 机构
- 大学(300160)
- 学院(298110)
- 管理(124091)
- 济(117858)
- 经济(115244)
- 理学(107459)
- 理学院(106332)
- 管理学(104639)
- 管理学院(104099)
- 研究(97168)
- 中国(73130)
- 京(64015)
- 科学(59826)
- 财(53861)
- 所(47595)
- 农(44124)
- 中心(44081)
- 业大(43593)
- 研究所(43262)
- 财经(43255)
- 江(43199)
- 北京(40612)
- 经(39306)
- 范(39119)
- 师范(38799)
- 院(35849)
- 州(35299)
- 经济学(34390)
- 农业(34342)
- 财经大学(32181)
- 基金
- 项目(206105)
- 科学(162617)
- 研究(152720)
- 基金(148608)
- 家(128577)
- 国家(127468)
- 科学基金(110633)
- 社会(95773)
- 社会科(90697)
- 社会科学(90671)
- 省(81454)
- 基金项目(79406)
- 自然(71779)
- 自然科(70153)
- 自然科学(70135)
- 教育(69865)
- 自然科学基金(68870)
- 划(67974)
- 编号(62346)
- 资助(60584)
- 成果(50085)
- 创(46683)
- 重点(45551)
- 部(44963)
- 发(43423)
- 课题(42922)
- 创新(42815)
- 项目编号(38928)
- 科研(38884)
- 教育部(38772)
- 期刊
- 济(128703)
- 经济(128703)
- 研究(88754)
- 中国(60074)
- 管理(46790)
- 学报(44473)
- 科学(42336)
- 财(40356)
- 农(39079)
- 教育(35796)
- 大学(33930)
- 学学(31668)
- 农业(27456)
- 技术(27213)
- 融(26246)
- 金融(26246)
- 业经(21355)
- 财经(20895)
- 经济研究(20173)
- 经(17781)
- 科技(16743)
- 图书(16481)
- 问题(15957)
- 技术经济(15950)
- 理论(15758)
- 业(14838)
- 实践(14499)
- 践(14499)
- 现代(13537)
- 商业(13333)
共检索到437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孟续铎 李晓曼 詹婧 王阳
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资料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评价劳动力市场可以从市场景气、市场流动、市场匹配、就业质量和全面薪酬五个方面进行,每个方面下设若干指标项,并对这些指标在苏州市进行了实地验证,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监测机制和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力转移思想是在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清晰认知、对传统"物的城镇化"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对阻碍劳动力转移的相关要素进行有效破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力转移思想体现出独特的前瞻性、针对性和适用性,是马克思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劳动力转移思想的深化升华,为新形势下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效指导。习近平新时代劳动力转移思想把"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前提,把"双轮驱动"作为关键之举,把"市场配置"作为强大动力,把"制度改革"作为基本保障,系统论述了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对破解农民工"半城市化"困境、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玲霞
本文用Cobb-Daglas生产函数来量化价值效用,并求出了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劳动力可根据此模型确定并实现自己的均衡。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人才资源 人才资本 均衡时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雨含 陈茜
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建立断点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家庭生活中父代退休对子代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父代退休的代际影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对子代女性的劳动参与、工作时长和收入水平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子代男性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则没有显著影响。代际经济转移和代际时间转移是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拓展了退休制度代际影响的研究,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后续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退休政策 劳动力市场表现 代际转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荣清 王静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劳动统计制度和相关的劳动统计体系,它在我国现行的劳动力配置和就业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现有的劳动统计尚存在着一些与劳动力市场不相适应的地方,它表现在:(1)劳动力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文耀 白玥
文章以世界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发布的劳动力参与相关数据为基础,应用STATA面板数据模型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对当代分性别劳动力参与水平和模式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持续降低,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先升后降。转变的基本规律是向劳动力参与时间不断缩短,学习和自由发展时间不断延长的方向发展。经济、教育、低龄组的劳动力参与率和人口年龄结构对这一转变有重要影响。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普遍提高受教育年限,降低低龄组、次低龄组的劳动力参与率,在增加劳动力数量、质量供给方面具有根本性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良平 曾国华 余来文
在居民收入倍增和创新驱动背景下探讨劳动力成本提升对地区创新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劳动力成本与地区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分析,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2000年~2010年间我国劳动力成本与地区创新能力之间始终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劳动力成本提高1%,地区创新能力将上升0.2%左右。文章结论意味着当前我国应提高劳动者报酬,以人才集聚和人力资本投资强化,提升地区创新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祎 刘晨晓
系统考察劳动力要素价格变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既有利于深入揭示经济动能转换背后企业创新形成的条件,又有助于明确劳动力要素价格影响企业创新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阐述了劳动力价格变动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机制,认为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竞争效应、需求效应,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基于此,本文运用37个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工具变量回归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工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有效推动了各工业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比率与人均资本存量的提升对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工业行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领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虽大却素质不高,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培训机制,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培训 创新机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捷瑜 肖淑芳
以创新驱动引领的升级转型对劳动力技能提出新需求,企业创新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影响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考量。利用上市企业数据和线上招聘文本,分析企业创新与企业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就技能层次看,创新显著增加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且这一需求具有长期动态持续性;创新对中低技能人才需求的影响以短期一次性调整为主。各技能层次人才通用技能的细分研究进一步表明,创新增加了企业对信息技术技能的需求,这在高技能人才和低技能人才上尤为突出;同时,创新降低了企业对单纯软技能的需求,增加了企业对兼备软、硬技能特点的复合通用技能的需求。因此,改善当前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制定各技能层次人才培养策略时应将企业创新与劳动力技能需求的长短期关系变动作为引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沈坤荣
文章通过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和现代劳动力流动理论模型的建构,系统探讨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决策动态机制与均衡形成过程,为理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中宏观效应提供一个微观层面的分析框架与视角。文章着重从成本一收益决策模型的建构与修正展开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的探究,并基于对劳动力外流成本进行新的细分,提出和建构了涵盖"主观劳动力流动模型"与"理论劳动力流动模型"在内的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研究发现,流动者的主观劳动力流动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决策,即流动者主观视野中的收益、成本与最终效用在流动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理论劳动力流动模型"则可以提供真实的劳动力流动净收益与净福利的深入考察。然而,在实践中外流劳动力的净收益与净福利往往因其主观上有意规避理论上应考量的"差量外流成本"而被"高估"。作者的微观调研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红
加快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要在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同时,对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创建有利于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新制度体系。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城乡统一 制度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王业强
基于1995-2014年全国31个省(市)新生代劳动力供给与产业结构数据,构建面板FGLS模型,考量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产业升级效应。结果表明:全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上升均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分地区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对中部地区产业升级正向影响效应显著,西部次之,东部较弱;新生代劳动力质量改善对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助推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较小。因此,应适当放开计生政策和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供给数量下行压力,扶持西、中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速提高当地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加快缩小区域差距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