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4)
2023(6657)
2022(5346)
2021(5143)
2020(3785)
2019(8831)
2018(8734)
2017(13488)
2016(8958)
2015(10183)
2014(10086)
2013(8803)
2012(7904)
2011(7417)
2010(7637)
2009(6033)
2008(5737)
2007(5300)
2006(4661)
2005(4232)
作者
(21615)
(17867)
(17845)
(17128)
(11279)
(8571)
(8232)
(7093)
(6866)
(6566)
(6218)
(5992)
(5935)
(5631)
(5612)
(5534)
(5482)
(5351)
(5272)
(5077)
(4709)
(4495)
(4321)
(4311)
(4039)
(4034)
(3991)
(3978)
(3743)
(3715)
学科
教育(21631)
(20345)
经济(20335)
管理(15178)
中国(13834)
(13033)
理论(10048)
教学(9935)
(9132)
企业(9132)
(8795)
方法(8189)
数学(7226)
数学方法(7067)
(6924)
(6057)
农业(5902)
业经(5810)
学法(5668)
教学法(5668)
研究(5274)
发展(5240)
(5115)
学理(5054)
学理论(5054)
技术(4938)
(4436)
地方(4369)
思想(4236)
政治(4172)
机构
大学(108310)
学院(107389)
研究(40131)
教育(31435)
管理(31234)
(31147)
经济(30071)
理学(26876)
(26754)
师范(26594)
理学院(26412)
管理学(25675)
管理学院(25447)
(24648)
科学(24127)
中国(21856)
师范大学(21694)
技术(19801)
职业(19566)
(19448)
(18651)
研究所(17867)
(17682)
中心(16901)
北京(16270)
业大(15938)
(14786)
(14358)
(14170)
农业(13788)
基金
项目(70711)
研究(61841)
科学(56532)
基金(44701)
教育(39253)
(38197)
国家(37628)
社会(34764)
社会科(32556)
社会科学(32546)
(31694)
科学基金(31081)
编号(29257)
(28368)
成果(26162)
课题(25082)
基金项目(22856)
(21790)
规划(18432)
重点(18145)
(17526)
自然(17370)
(16991)
自然科(16928)
自然科学(16924)
资助(16859)
项目编号(16704)
自然科学基金(16622)
(16233)
(15770)
期刊
教育(57969)
研究(41034)
中国(35869)
(34791)
经济(34791)
职业(16781)
学报(16193)
(16120)
技术(16036)
大学(13752)
科学(13694)
农业(11438)
技术教育(11146)
职业技术(11146)
职业技术教育(11146)
学学(11135)
(10222)
管理(10024)
(7815)
论坛(7815)
高等(7174)
成人(6600)
成人教育(6600)
业经(6426)
(6209)
高等教育(6087)
(5826)
(5699)
金融(5699)
职教(5435)
共检索到170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小元  刘敏  
在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传统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边缘化角色、碎片化运行、浅层化操作的痼疾,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要把握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健全系统化育人体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集成职业素养教育模块,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熏陶"有机结合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兼具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靖  
新时代下大学生职业素质核心要素已被上升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思考与定位。通过对我国目前工匠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要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变,就必须依靠大批具有"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而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的"重专业、轻能力;重技能、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就要探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树立"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同时,要从现行的高考制度上改革考生录取制度及考试方式。构建"三堂融合、双元双导"的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工程,以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融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职业素养是成人之本、立业之基,堪称无用之大用的“软技能”,是职场成功的第一力量,既是影响职校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员工胜任力的职业标准,决定职场发展和人生高度,成为企业超越知识与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在对劳动者体能、知识、技能要求有所降低的同时,对其职业素养要求却不断提升,技能转型推动劳动者终身学习,从传统社会注重“做事先做人”到现代社会强调“职业素养影响一生成就”,与职校“重技能轻素养”现状不相匹配。为此,职业教育要由重“一技之长”转变为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体系上中专本整体构建;内容上伴随职业生涯与时俱进;途径上渗入行规企业文化,有效沟通学校生活和工作世界;方法上职业素养与技能学习融合,学思践悟技能文明,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让职校生化茧成蝶,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秋月  顾建军  
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阐述与可操作性表达,更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必要途径。提升与发展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是加快推进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文章借鉴相关学者劳动素养的研究成果,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的内涵,并借助德尔菲法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劳动素养发展存在文化困惑、技术赋魅、制度空位、资源壁垒等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应建立基于劳动素养的课程育人体系,建立校企劳动资源互补合作机制,构建劳动素养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劳动校园文化氛围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玉  
创新素养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由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结构等要素组成,是用创新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创新素养较以前有极大提升,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大学生只有明确创新目的,顺应创新大势,掌握创新方法,把握创新关键,才能从根本上具有创新能力,具备创新素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苗  
新时代专业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离不开科技素养的不断提升。将领导干部科技素养评价从全民科学素质评价中剥离出来,确立以科学决策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评价新取向,契合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担当角色要求,亦符合当前国家有关科技素养规定的核心内涵。建立动态发展型的评价标准,确立"三结合"的评价原则,从涵育意识、提升能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升领导干部科技素养,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健毅  黎芳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而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是解决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困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乡村呈现文化多元化和教育需求多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除一般素养外,还应具备由本土化知识、跨文化能力及乡土情怀构成的特殊素养。其中,本土化知识应包含地方自然与人文的知识以及地方学生心理特征知识;跨文化能力应包含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和整合多元文化的能力;乡土情怀应包含对民族地区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认同和热爱,以及以教育促进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特殊素养的培养需基于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背景、教育目标的特殊性,从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程实践三方面开展基于本土文化背景的有根基、有情感、有实践的融合共生的教师教育。具体而言,可以从特殊素养显现于培养目标中、本土文化融合于课程内容中、挖掘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校园民族文化、融本土实践于课程教学中、悟教育智慧于实践环节中六方面着手培养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爱芳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是贯彻"就业导向"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思政课教师应在思想性、职业性、发展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指导下,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贯通、与教学方式相渗透、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思雨  叶辉  
书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作者:陈晓红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4356705出版时间:2017年8月定价:38元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提升信息共享与获取、知识检索与渠道拓展、信息辨别与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研究与关注信息素养教育也是加强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大众对于信息素养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缺乏一定兴趣也存在认知偏差,教学模式与方法也要进一步优化与探索。因此,需要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深刻的剖析与理解,《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模式、演化进行了全域呈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财龙  
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时代素养是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时代需求,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需求。技能型人才时代素养培育活动离不开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的共同参与,通过路径构建法则,形成主体认知路径、客体引导路径、环体熏陶路径、介体养成路径4重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柏振平   赵玉瑜  
<正>素养教育是一种以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和社会责任感。信息素养教育则强调个体在信息时代不仅需要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创新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的信息伦理、信息法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书林  林克松  朱德全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乡职业教育在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价值取向、方式、资源、师资水平等诸多向度上表现出现实差距。消弭城乡职教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必须更新职教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采行多元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健全城乡职业教育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资源的共用共享机制,并加大社会对农村职教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支持,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和谐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浩  张帆  
核心素养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经济政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提出的,反映了时代对大学生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影响。核心素养旨在培养与学生终身相伴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其影响力具有持续性、长期性。文章对"为何"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提出追问,研究探讨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途径和培养模式,对积极引导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平  俞素春  
现代学徒制改革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研究提供了新视窗。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效性受损的问题切入,分析现代学徒制改革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优势,从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机制提升合作力,双师共同提升、创新方法增强塑造力,文化双向融通、创新评价激活原动力等三个维度,为现代学徒制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优化提供了实践参照。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宇  吴瑾  
2018年6月27-29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及《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共同举办了"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来自国内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以及45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分享了9位国内著名专家及一线教师的报告和全国12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案例,紧扣从"信息素养教育"到"创新素养教育"的主题,探索新理念、新模式、新手段如何植入信息素养教育,推动信息素养教育演进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