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0)
2023(10790)
2022(9118)
2021(8537)
2020(6994)
2019(16259)
2018(15975)
2017(29991)
2016(16803)
2015(18682)
2014(18818)
2013(19018)
2012(17949)
2011(16463)
2010(16873)
2009(15820)
2008(15890)
2007(14900)
2006(13226)
2005(11867)
作者
(50256)
(42819)
(42383)
(40459)
(26485)
(20582)
(19194)
(16932)
(15895)
(15082)
(14608)
(14223)
(13480)
(13219)
(13179)
(13171)
(13027)
(12311)
(12288)
(12164)
(10767)
(10658)
(10403)
(9820)
(9801)
(9645)
(9511)
(9270)
(8714)
(8619)
学科
(76841)
经济(76786)
(50534)
(50361)
管理(40559)
农业(33433)
方法(30853)
(28995)
企业(28995)
数学(27345)
数学方法(27133)
中国(21854)
业经(21196)
地方(16582)
(16366)
(16248)
(15037)
(13338)
(12947)
贸易(12943)
(12602)
农业经济(12521)
(10711)
(10662)
(10647)
劳动(10645)
(10578)
土地(10454)
(10377)
银行(10349)
机构
学院(251370)
大学(247555)
(105176)
经济(103008)
管理(93951)
研究(86697)
理学(80992)
理学院(80080)
管理学(78730)
管理学院(78267)
中国(67101)
(64825)
科学(54968)
(52264)
农业(49869)
(45651)
(44947)
业大(44822)
研究所(41568)
中心(40973)
(39374)
财经(35814)
(34566)
师范(34261)
北京(32671)
(32536)
经济学(32136)
农业大学(30795)
(30524)
(29677)
基金
项目(163965)
科学(127785)
研究(120810)
基金(117459)
(102690)
国家(101723)
科学基金(85547)
社会(76599)
社会科(72036)
社会科学(72009)
(65592)
基金项目(62895)
(54025)
教育(53869)
自然(53745)
自然科(52266)
自然科学(52247)
自然科学基金(51330)
编号(51164)
资助(46890)
成果(41118)
(37558)
重点(37029)
(36876)
(36128)
课题(34005)
(33215)
国家社会(31525)
科研(31285)
创新(31059)
期刊
(123598)
经济(123598)
研究(68890)
(68045)
中国(53837)
农业(46209)
学报(43182)
科学(39818)
(33604)
大学(32467)
学学(30778)
管理(28673)
业经(26697)
教育(23424)
(23158)
金融(23158)
(22275)
技术(19900)
问题(18079)
财经(17665)
经济研究(16883)
资源(15761)
(15313)
(15272)
农业经济(15144)
农村(14973)
(14973)
世界(13398)
经济问题(13045)
技术经济(12885)
共检索到374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汉松  黄皎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耕地流转》一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19年1月出版,刘平辉、常青青合著。该书共7个章节,作者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理论模型与就业影响因素。同时还对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模式及我国农民工非农就业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将临川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耕地流转作为案例,分析了我国就业人口的流动趋势,并据此提出四项对策建议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顺利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福成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富民问题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更加深远的意义是对整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显著效应,这种开发效应体现在对农村人力资源增量、存量的提升上。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忠  刘恺  
基于广东省广州、东莞、河源及惠州四个市的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中的职业价值、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工作技能、社会资本广度以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职业情感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而,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增强其对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价值认识,强化其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行为,提高其非农就业技能,弱化其对农地的禀赋效应认识,丰富其在城镇的社会资本,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实施农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恺  李崇光  
本文通过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指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因而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刚  
运用湖南省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 ,探讨了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没有证实耕地、收入和外出打工行为间的倒“U”关系以及没有证实在耕地和收入居中的家庭里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的假说 ;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教育对农民外出打工行动具有促进作用 ;年龄和外出打工行动间具有反向关系 ;人口多的家庭中人员外出打工的较多 ;儿童和老人的人数越少、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的农民越发愿意外出打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瞿艳平  徐勋美  刘颖  张雅丽  
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部人力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认为西部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技术技能培训是制约其向城镇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西部农村教育体系、加强西部农民培训和加大西部农村教育及培训投入等途径来提升西部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加快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玉媚  楚晓琳  汤德喜  贾宪威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在当前的"三农"问题中,如何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四川省在统筹城乡之路上面临的且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在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存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中应走一条经济发展产业拉动之路。并认为四川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产业拉动为动力,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手段,最终达到城乡和城乡劳动者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同时,还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产业拉动思路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三点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光盛  王红梅  卢德伟  谢芊芊  
[目的]农村劳动力析出直接影响耕地利用,分析劳动力析出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对协调人地矛盾,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将广东省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山区,研究劳动力转移和资源禀赋对广东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方法]文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9―2018年4个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析出及禀赋要素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结果]农村劳动力析出与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倒"U"型关系。通过进一步交叉乘积检验发现,劳动力析出是否依赖于耕地规模、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农业机械等禀赋要素促进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区域差异,当农村劳动力析出到达临界值时,调整影响耕地集约的变量才能有效促进耕地集约。[结论]在无法断言农村劳动力析出及外部条件与耕地集约利用是否存在潜在均衡时,推动耕地集约需要寻找相关辅助变量工具,因时因地制定耕地集约利用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丹  谷洪波  尹宏文  
本文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依据国家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定性分析了我国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劳动力就业状况。然后引入偏差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探究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提出"增加农村第一产业投入,稳定农村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第二产业技能,调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第三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佳伊  张盼  鲁莎莎  
基于喀斯特地区2019—2021年6219份农户样本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失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呈显著负向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种植结构调整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中发挥了间接效应,其中复种指数下降和“非粮化”分别会强化和弱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佳伊  张盼  鲁莎莎  
基于喀斯特地区2019—2021年6219份农户样本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失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呈显著负向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种植结构调整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中发挥了间接效应,其中复种指数下降和“非粮化”分别会强化和弱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滕建华  
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 ,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 ,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与就业。因此 ,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降低转移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