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5)
2023(12297)
2022(10868)
2021(10612)
2020(8498)
2019(20280)
2018(20845)
2017(38307)
2016(21123)
2015(23606)
2014(23630)
2013(22896)
2012(20936)
2011(18705)
2010(18734)
2009(16650)
2008(16036)
2007(13313)
2006(11806)
2005(10278)
作者
(57726)
(47870)
(47281)
(45319)
(30696)
(22937)
(21740)
(18682)
(18375)
(17021)
(16615)
(16045)
(15265)
(15129)
(14844)
(14504)
(14259)
(14107)
(13930)
(13509)
(11792)
(11745)
(11367)
(10982)
(10718)
(10703)
(10655)
(10610)
(9535)
(9426)
学科
(77106)
经济(77004)
管理(55432)
(50512)
(42430)
企业(42430)
方法(32980)
数学(28168)
数学方法(27819)
(21688)
中国(21198)
地方(20217)
(18939)
业经(18208)
(17515)
(16317)
理论(14717)
农业(14439)
(13314)
(13177)
贸易(13161)
教育(12813)
(12623)
环境(12141)
(11723)
技术(11719)
(11487)
银行(11445)
(11377)
金融(11374)
机构
大学(279538)
学院(277572)
管理(109943)
(103249)
经济(100679)
研究(95425)
理学(94807)
理学院(93604)
管理学(91972)
管理学院(91434)
中国(70151)
(60811)
科学(60300)
(48299)
(47329)
(43279)
研究所(43188)
中心(42983)
业大(41239)
(41148)
(40731)
师范(40403)
北京(39012)
财经(37724)
(35512)
(34235)
(34153)
农业(33479)
师范大学(33014)
技术(30960)
基金
项目(193659)
科学(150584)
研究(145722)
基金(136852)
(118807)
国家(117743)
科学基金(100595)
社会(87816)
社会科(82814)
社会科学(82791)
(76185)
基金项目(73892)
教育(67560)
自然(65469)
(64389)
自然科(63805)
自然科学(63790)
自然科学基金(62582)
编号(61730)
资助(55213)
成果(50841)
重点(43300)
课题(42876)
(41981)
(41451)
(40270)
项目编号(37629)
创新(37405)
科研(36571)
大学(36518)
期刊
(116976)
经济(116976)
研究(85337)
中国(57927)
学报(42901)
教育(42165)
管理(40269)
科学(40226)
(39012)
(35902)
大学(32474)
学学(29751)
农业(27132)
技术(25800)
(22931)
金融(22931)
业经(19196)
图书(18297)
经济研究(17466)
财经(17183)
问题(15181)
(14574)
(14418)
理论(14258)
科技(13789)
资源(13544)
实践(13320)
(13320)
(12630)
现代(12621)
共检索到414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观耀  
党在百年前行中坚定不移推进伟大自我革命,其实践事例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日渐丰富。在新时代中,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同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措施,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以反贪防腐为使命的党的自我革命,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以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多样化宣传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以此落实自我革命“六个必须”经验和“九个坚持”规律性认识。本文基于现有的实践与启示,展望港澳两个行政特区与粤港澳大湾区9市以及全国的廉政建设,期许各方更进一步深挖“廉”故事引全员入胜,依靠人民优化自下至上通道,夯实规章力促联动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朋亲  毛艳华  荣健欣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珠三角城市体系的变迁,塑造了广深"双中心"模式。已有研究对"双城"联动发展的意义、业态和路径做了不同层面的剖析,但缺乏基础理论探讨和区域互动的整体审视。文章从城市群中心城市"双城联动"的内涵、理论基础和联动模式切入,系统梳理广深"双城联动"的形成、表现与发展境况,并总结了广深"双城联动"的实现路径。广深"双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着枢纽和综合服务功能,其"双城联动"发展形态,有助于在一个中观理论层次总结中心城市"双城联动"的一般规律和政策举措,进而为当下及未来更多城市群"双城联动"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耿  
2019年春节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首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近期(到2022年)及远期(到2035年)发展目标。这是大湾区在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新起点,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开放合作新局面的重要里程碑。《规划纲要》把大湾区11个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中每一个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媛媛  杨励  
本文从湾区经济作用为视角,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澳门、珠海城市为例,分析湾区下的空港经济区建设要先做好城市定位,再根据地区优势进行城市联盟协作发展。最后从顶层设计、生态圈构造、产业协同、交通枢纽、机制创新角度为粤港澳湾区下的空港城市协作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借此为国内其他空港城市的协作发展予以启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睿博  杨明  
粤港澳大湾区在“双碳”目标下开展ESG政策理论与实践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绿色低碳转型,能够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展现政策创新的衔接性、示范性和稳健性,发挥支撑、承载和桥梁功能,在国际规则定制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成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构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形态,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芸菲  杨栎颖  陈烁桐  李伊玟  
本文将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构建合成珠海市的"反事实"样本,并结合高质量发展背景,研究珠海市的创新效应。研究得出,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对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强烈的助推作用,且这一助推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明显。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为珠海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对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人才激励及人才引进等政策,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推广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经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推动大湾区金融改革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地经济金融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发挥各自所长、突出优势互补,构建竞合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中央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0多万,区域生产总值达1.4万亿美元,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静  谭颖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中山与港澳的合作。本文通过探讨中山与港澳合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合作、青年创业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个支撑点,推进金融、土地、审批、认证四项制度创新,深化中山与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如  唐明琴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信用经济阶段,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因此,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的背景,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的优势和重要性,以及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信用合作机制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连锋  
从经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以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2017年9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湾区内城市群的开放度、政府调控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算大湾区历年的经济效率,并采用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大湾区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湾区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效率显著高于其他9个内地城市,大湾区整体经济效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时,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属于"高-高"型空间关联,其余9个内地城市属于"低-低"型空间关联,大湾区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进出口额、政府财政支出等指标对湾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光辉  章海源  梁明  李俊  付丽  杜国臣  王拓  肖新艳  齐冠钧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个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8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的综合优势,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以推动粤港澳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其设立能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事实已被广泛证明。然而,关于其对地区“软实力”-环境等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评估却鲜有涉及。本文基于珠三角2010—2018年1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地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降低城市的废气及废水排放,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此结果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湾区建设中,中型规模的城市减污效应最大,而小型规模城市减污效应则较弱。机制分析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创新能力及产业结构提升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城市规模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在改善区域城市环境方面具有协同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