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1)
- 2023(16350)
- 2022(13219)
- 2021(12291)
- 2020(10309)
- 2019(23052)
- 2018(22762)
- 2017(42895)
- 2016(22736)
- 2015(25247)
- 2014(24217)
- 2013(23280)
- 2012(20638)
- 2011(17933)
- 2010(17860)
- 2009(16218)
- 2008(15746)
- 2007(13915)
- 2006(11772)
- 2005(10510)
- 学科
- 济(93998)
- 经济(93893)
- 业(92586)
- 企(84334)
- 企业(84334)
- 管理(79520)
- 方法(41417)
- 数学(32604)
- 数学方法(32209)
- 业经(31921)
- 财(31082)
- 农(29739)
- 中国(25735)
- 务(22366)
- 财务(22320)
- 财务管理(22292)
- 技术(21897)
- 农业(21187)
- 企业财务(21145)
- 制(18050)
- 理论(17908)
- 和(16709)
- 划(16327)
- 策(16277)
- 地方(15873)
- 贸(15280)
- 贸易(15267)
- 易(14852)
- 体(14260)
- 技术管理(14197)
- 机构
- 学院(308512)
- 大学(302667)
- 济(130921)
- 经济(128728)
- 管理(127510)
- 理学(110151)
- 理学院(109147)
- 管理学(107578)
- 管理学院(106985)
- 研究(93023)
- 中国(73380)
- 京(61473)
- 财(60708)
- 科学(54011)
- 财经(48432)
- 农(46712)
- 江(46175)
- 经(44228)
- 中心(43985)
- 所(43417)
- 业大(42395)
- 经济学(40111)
- 研究所(39179)
- 北京(37419)
- 范(37097)
- 师范(36749)
- 农业(36386)
- 经济学院(36188)
- 州(36019)
- 财经大学(35863)
- 基金
- 项目(209667)
- 科学(169200)
- 研究(157696)
- 基金(154845)
- 家(133222)
- 国家(131764)
- 科学基金(116724)
- 社会(103962)
- 社会科(98577)
- 社会科学(98552)
- 省(83440)
- 基金项目(81903)
- 自然(73624)
- 教育(72516)
- 自然科(72033)
- 自然科学(72017)
- 自然科学基金(70804)
- 划(68140)
- 编号(62939)
- 资助(60294)
- 创(49644)
- 成果(49092)
- 重点(46555)
- 部(46214)
- 发(45529)
- 创新(45497)
- 国家社会(43717)
- 业(42673)
- 课题(42554)
- 制(41143)
- 期刊
- 济(144814)
- 经济(144814)
- 研究(87033)
- 中国(59108)
- 管理(53772)
- 财(51499)
- 农(43883)
- 科学(41065)
- 学报(40386)
- 大学(32832)
- 教育(31985)
- 学学(31098)
- 技术(31000)
- 农业(30212)
- 融(26516)
- 金融(26516)
- 业经(26189)
- 财经(24488)
- 经济研究(22951)
- 经(21218)
- 业(19102)
- 问题(18789)
- 技术经济(17615)
- 财会(15639)
- 科技(15584)
- 现代(15328)
- 商业(14990)
- 世界(14187)
- 版(14146)
- 贸(13838)
共检索到452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学敏 巩前文
马克思分配正义中的企业家创新价值具有时代意义。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分配正义中企业家角色的内涵,比较分析传统企业家和现代企业家在价值创造和收入分配中的角色;其次,结合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阶段,阐明企业家主体对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关键作用及其面临的现实障碍;最后从报酬机制、创新资金、创新环境和社会创新氛围等方面提出企业家创新价值显化的保障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转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以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随之而来的是来自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大学思政教育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笔者在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7JDSZK044)研究过程中仔细地阅读《思政教育与高教发展》一书并展开深入探讨。该书共收录三十多篇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论文,对高校教育发展中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一些普遍性的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同济教育管理硕士论坛"的一栏涉及不同教育阶段和领域,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大篇幅地介绍同济大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案例。《思政教育与高教发展》一书理论基础扎实,理论适用于实践,涵盖范围广。该书既可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读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玉禄 陈欣
文章使用2010-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发现企业家精神具体呈现为经营精神、创新精神、基于长期生产发展的战略决策精神三种形态,正向积极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探究其影响路径发现,其分别通过影响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研发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几个中介变量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而且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导致企业家精神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即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企业采用战略决策也不同。上述研究结论为民营上市公司企业家应采取什么样战略决策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处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如何实现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光伟
在马克思体系中,劳动价值论客观具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可以归约为劳动价值论的产业视角和劳动价值论的企业视角。对两个视角进行相互嵌入研究是剖解当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内存在的若干理论难题的一个关键。文章以规范性的分析方法实际地理论考察了这一全过程,得出了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参与价值决定的基本结论。这一推断和分析具有广义内涵,可以引领狭义劳动价值论逐步走向广义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
劳动 价值 人力资本 企业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雷声
马克思以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前提,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在揭示特定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特殊规律的同时,也分析了人类社会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要义,奠定了我们深入认识和研究中国现行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从新民主主义分配制度的确立,到按劳分配制度的形成,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分配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习近平分配理论等马克思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
关键词:
马克思 分配理论 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殷俊 张邹
马克思关于生存需要、自由发展和未来解放的研究与阐释,奠定了社会主义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的民生思想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惠民思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为民思想、"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爱民理想、"科学发展观"的利民思想和"精准扶贫"的富民思想是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用马克思民生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奋力补齐民生短板,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魏旭
肇始于亚当·斯密的企业边界思想,在新制度经济学、企业能力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企业与市场边界理论的基本框架。然而,从交易视角出发,运用交易费用、交易效率、企业能力等分析工具所构建的企业规模边界理论,由于忽略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特质而具有不可弥补的缺陷。马克思经济学则从生产视角出发,在价值转型过程框架下,以商品分析为起点,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及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历史与逻辑过程的分析,揭示了企业规模边界演化的动力、内在机理以及企业规模边界的均衡条件,从而建立了科学的企业规模边界理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姜德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北京金隅集团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显著特征。理念创新属于脑动力创新,管理创新属于原动力创新,科技属于主动力创新,文化创新本质是软实力创新。多年来,我们通过持续的创新与变革,形成了以创新创造、创业创优为引领的核心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管理优化提升,助推集团实现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新跨越。
关键词:
组织管控 危险废弃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传谌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过对企业家的论述,把“亲自经营实业”的资本家称为企业家,即“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作为经济关系的产物,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和遵从相应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晏辰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与改革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与新中国的建设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可以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明确导向。由刘复兴、唐景莉、张剑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探究为今后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实践路径的专业书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婷婷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造,并由他们的继承者逐渐发展出来的,它注重于探索人类科技的生存发展规律,并由此而推动人类科技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思想。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还包括一些学科继承学者的观点,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之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时代创新 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明 王越凤
共享经济以分离资源使用权的形式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到社会公众使用的变革。本文认为,共享经济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变为社会公众使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实现非人格交易等产权属性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私有制导致生产过剩和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是新经济情境下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的融合、创新与发展。它在所有制理论的理论范畴内,以使用权的高速流转和无缝衔接实现了生产、生活资料的公众使用,突破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会导致生产积极性相对较低的悖论,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运行速度、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时代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春静 于庆峰
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路径、方向和目标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阐释。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既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深层逻辑;反映了"现实的人"的主体向度;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当代回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文章尝试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探讨:一是依据马克思剩余价值基本理论抽理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并在这些假定条件下构建经典马克思剩余价值函数的基本模型,然后根据现代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改变部分假定条件,尝试构建一个新约束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动态模型,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二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最大化生产模型与西方利润最大化的沟通与连接的问题,并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两个模型在技术层面是完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剩余价值 数理模型 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钟春洋
国际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方法论的层次性上进行把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国际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方法;在逻辑层次的研究方法上应贯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致力于马克思国际价值论创新与发展;而技术性层面的方法则应进一步借鉴和学习现代经济学一切有用的理论和方法,根据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完善国际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
方法论 国际价值论 创新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