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9)
- 2023(13418)
- 2022(11519)
- 2021(10945)
- 2020(8846)
- 2019(20171)
- 2018(20127)
- 2017(37577)
- 2016(20262)
- 2015(22630)
- 2014(21858)
- 2013(21230)
- 2012(19234)
- 2011(17249)
- 2010(17151)
- 2009(15381)
- 2008(14708)
- 2007(12747)
- 2006(11003)
- 2005(9309)
- 学科
- 济(75486)
- 经济(75414)
- 管理(61852)
- 业(58874)
- 企(50777)
- 企业(50777)
- 方法(33774)
- 数学(28547)
- 数学方法(28207)
- 中国(21287)
- 农(20477)
- 业经(19112)
- 技术(18976)
- 财(18148)
- 地方(16879)
- 学(16028)
- 理论(14406)
- 农业(13935)
- 制(13404)
- 贸(13403)
- 贸易(13393)
- 技术管理(13074)
- 易(12982)
- 和(12970)
- 环境(12367)
- 教育(11783)
- 银(11702)
- 划(11671)
- 银行(11666)
- 务(11557)
- 机构
- 学院(273306)
- 大学(273173)
- 管理(113515)
- 济(104622)
- 经济(102270)
- 理学(99075)
- 理学院(98023)
- 管理学(96454)
- 管理学院(95947)
- 研究(87253)
- 中国(63898)
- 京(57592)
- 科学(54532)
- 财(46661)
- 所(41793)
- 业大(39803)
- 中心(39449)
- 江(38741)
- 农(38720)
- 研究所(38266)
- 财经(37735)
- 范(36930)
- 师范(36647)
- 北京(36284)
- 经(34357)
- 院(32588)
- 州(32151)
- 经济学(30160)
- 农业(30043)
- 技术(29796)
- 基金
- 项目(193995)
- 科学(153521)
- 研究(146382)
- 基金(139241)
- 家(119969)
- 国家(118906)
- 科学基金(103443)
- 社会(91511)
- 社会科(86613)
- 社会科学(86591)
- 省(77641)
- 基金项目(74671)
- 教育(67093)
- 自然(66118)
- 自然科(64598)
- 自然科学(64586)
- 划(64476)
- 自然科学基金(63418)
- 编号(60624)
- 资助(55170)
- 成果(48845)
- 创(44831)
- 重点(42945)
- 发(41897)
- 课题(41847)
- 部(41711)
- 创新(40999)
- 项目编号(38117)
- 国家社会(36802)
- 大学(36362)
- 期刊
- 济(112965)
- 经济(112965)
- 研究(79509)
- 中国(53024)
- 管理(42562)
- 学报(40221)
- 科学(38319)
- 教育(36697)
- 农(35482)
- 财(33636)
- 大学(30868)
- 学学(28735)
- 农业(25229)
- 技术(25145)
- 融(20923)
- 金融(20923)
- 业经(20011)
- 经济研究(17840)
- 财经(17150)
- 图书(16138)
- 科技(16061)
- 经(14567)
- 问题(14137)
- 理论(13733)
- 技术经济(13696)
- 业(13006)
- 实践(12807)
- 践(12807)
- 现代(12591)
- 商业(12164)
共检索到390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雷小苗 李良艳 王蓉
从中国近几年的创新实践看,一方面论文、专利等基础研究成果数量激增;另一方面中国的核心技术却依赖国外。文章聚焦学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这种"错位"和"脱节"问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跨越大学与产业之间的灰色地带即"死亡谷"的经验,从产学研合作的本质和规律出发,认为新一轮产学研合作须打通四条路径:"明产权"、"走出去"、"引进来"、"建桥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董锋 树琳 李靖云 乔均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首先从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科技产出和经济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DEA方法中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4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全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现象,同时各地区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随后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选择江苏省为代表研究区域,将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的江苏省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对江苏省效率提升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层次变量和过程层次变量对江苏产学研效率的总影响大小排名为合作紧密关系>企业吸收能力>企业参与程度>学研方参与程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娟
产学研协同创新智力资本转化过程中,人力资本通过角色转换和知识溢出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向组织人力资本的转化;结构资本转化包括个体与母组织的关系重构和协同创新中心结构资本的创立与优化;关系资本的转化包括利用母组织建立间接关系资本和发展直接关系资本。三维度在转化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以人力资本为起点和核心、结构资本为基础、关系资本为保障的协同关系。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智力资本转化 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丹 朱德全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利益的分配。产出分享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协同各方的密切合作,但由于各方经济决策目标的不一致,这一分配方式仍有优化的可能。文章提出了纵向合作、纵向一体化及政府补贴三种优化路径,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经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续总成
协同依赖于参与创新的各主体间的信任水平、诚信以及对公平价值观的共同维护,因而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参与创新的主体若要达到"多赢"的目标,必须在协同进程中充分考虑彼此的利益关切。不同创新主体可以建立协同创新模式,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机制性互动带来效率提升、效益增加或价值创造。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破解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难题,应着力寻求创新目标、组织结构的共同点,进而培育协同创新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丹 朱德全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利益的分配。产出分享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协同各方的密切合作,但由于各方经济决策目标的不一致,这一分配方式仍有优化的可能。文章提出了纵向合作、纵向一体化及政府补贴三种优化路径,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经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蓝晓霞 刘宝存
政府是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发起者和主要推动力量。由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仅能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和资源,还能大力促进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密切合作。美国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保障、科技政策引导、经济手段支持、中介平台服务等方面,这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政府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云廷 张娜
在运用系统经济学方法对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系统特征与协同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系统经济学核心概念"资源位"进行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并从模型构建的关键性维度提出加强协同的具体路径,即增强协同动力、提高资源位水平、完善城市支撑系统的功能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悦 顾新
本文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性,基于知识协同的前提条件从准备、运行、终止三个阶段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并对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描述。同时从环境因素、协同意愿、产学研合作模式、知识差异四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作用的框架模型。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知识协同过程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炳富 樊平军
运用界面和界面管理概念,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多主体、多维度、跨场域的活动特点进行解构,将协同创新诸多冲突协调分解为组织界面、任务界面和流程界面的管理与协调。当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中存在界面管理职能不到位的问题,这是我国当前协同创新的关键症结所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界面优化,需要柔性化组织界面,体系化任务界面,延伸流程界面,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界面管理职能。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界面管理 冲突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振娇 时良瑞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是解决科技与发展脱节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存在的体制不顺畅、政策不协调,阻碍了协同创新效应的发挥。"十三五"时期,应着眼于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面向市场需求、聚焦产业化,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价值共享机制,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贡献 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园 张宁 陈伟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举措,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深化产学研合作体系改革面临创新要素汇聚不足、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人才和成果转移机制建设尚未完善、配套政策仍未到位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产学研合作内涵、瓶颈等基础上,提出以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为契机,依托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进管理创新,构建新格局等途径,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幼清 胡强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传导相关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传导要素和风险传导流程两个方面探讨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机制;同时,依托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运作过程,从技术协同、管理协同和制度协同三方面进行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路径研究。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风险传导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贵舟 余霞
高校转型发展是国之所需,社会之所盼。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科技训练,拓展了办学空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既适应了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形势,又促进了高校的转型发展。高校转型发展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实用性、适用性,有利于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丰富实践教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应从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应用技能办学定位;转变学校管理,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转变培养目标,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转变科研方向,凸显应用技能服务地方;转变办学条件,拓宽产、学、研、用基地建设等几方面促进高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高校转型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帮俊 杨东涛
本文首先分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主管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界面冲突及其表现,提出解决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界面障碍的优势互补、动态性、兼容性、主体竞争性等原则,进而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界面管理平台,构建基于协同创新主体间(内)的关系联结、互动行为以及制度保障等内容的联结机制,建立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共识性,促进协同创新组织平台的开放性,达成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约束性,构建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约定性,从而有效地解决界面管理问题,进而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