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6)
2023(7496)
2022(5919)
2021(5502)
2020(3941)
2019(8823)
2018(8381)
2017(14766)
2016(7458)
2015(8119)
2014(8023)
2013(7665)
2012(6877)
2011(6284)
2010(6167)
2009(5647)
2008(5209)
2007(4740)
2006(4063)
2005(3027)
作者
(18934)
(16208)
(15894)
(15223)
(9989)
(7555)
(7162)
(6121)
(6060)
(5534)
(5496)
(5382)
(4833)
(4785)
(4690)
(4622)
(4561)
(4559)
(4475)
(4466)
(3860)
(3740)
(3686)
(3686)
(3650)
(3552)
(3468)
(3383)
(3237)
(3133)
学科
(28714)
经济(28683)
(23659)
(22097)
管理(17282)
农业(16031)
(14058)
企业(14058)
业经(12905)
中国(10619)
方法(8268)
地方(8194)
(7559)
(7427)
农业经济(7161)
(6812)
发展(6121)
(6107)
收入(5883)
教育(5713)
数学(5704)
数学方法(5635)
理论(5454)
产业(5436)
(5238)
(5155)
银行(5155)
(5056)
农村(5037)
(4970)
机构
学院(105296)
大学(99799)
(40972)
经济(39979)
管理(39174)
理学(33945)
理学院(33584)
管理学(33113)
管理学院(32895)
研究(32441)
中国(24621)
(19256)
(19058)
(19027)
科学(17766)
(16366)
师范(16295)
中心(16140)
(15728)
财经(15035)
业大(14186)
(13836)
(13724)
农业(13290)
(12964)
经济学(12858)
师范大学(12725)
研究所(12426)
(11830)
经济学院(11640)
基金
项目(73066)
研究(61018)
科学(58745)
基金(51798)
(43238)
国家(42676)
社会(41281)
社会科(38698)
社会科学(38692)
科学基金(37301)
(30054)
基金项目(27462)
教育(27098)
编号(26705)
(24201)
成果(22139)
自然(19614)
自然科(19150)
自然科学(19149)
自然科学基金(18777)
课题(18150)
资助(17833)
(17827)
国家社会(16968)
重点(16248)
(16193)
(16149)
(16140)
(16120)
(15877)
期刊
(54502)
经济(54502)
研究(30219)
(25580)
中国(22433)
农业(16318)
教育(15228)
业经(14048)
科学(13970)
学报(13748)
(13334)
管理(12413)
大学(12093)
学学(11451)
(10973)
金融(10973)
农业经济(8352)
农村(7893)
(7893)
技术(7323)
经济研究(7166)
问题(7057)
财经(7005)
(6895)
社会(6354)
(6206)
社会科(5797)
社会科学(5797)
农村经济(5278)
经济问题(5255)
共检索到153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姣  
大众文化是基于大众传播方式的转变而出现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大众文化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多元化价值,提升了农民的文化内蕴,更新了农村社会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大众文化为契机,在坚守与创新之间探寻当代乡村文化的传承路径。传承意识上以内外多元化融合趋向引领乡村文化发展;传承主体上以农民为轴心,拓展乡村文化空间;传承环境上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乡村文化输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海英  
生菜会是广州特有的一道民俗盛景。早在汉代,生菜会就作为我国"立春"时的风俗活动而出现,经过不断地衍变,这种民俗活动只在广州被传承了下来。近年来,生菜会在广州得到了民间前所未有的重视,活动规模也大有扩展。文章从区域文化的角度,就生菜会的源头、传承与变迁及其文化的衍变作一分析与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巧云   王星星   瞿连贵  
民族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乡村振兴背景下,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社区教育传承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功能。但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困境,需要我们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强化社区教育传承意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提升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优化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加强立法和行政指导,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赋能民族传统文化的社区教育传承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师莫  周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素涛  刘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明的精髓,是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潮汕美食粿承载着潮汕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生存发展智慧,粿文化是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潮汕人民团结、开拓进取的精神,精细、融合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动力,是潮汕人民文化自信的源泉。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支撑,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珂琦  
农村"文化小康"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以农村"文化小康"体现的农民主体性、农村进步性、国家发展性三重价值维度为基础,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乏、政府主导性缺失、社会关怀度不够的突出问题。提出以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激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来加强农民的主体性与本位性;以保护与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努力推动农村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来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复兴;以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来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农民,是农村"文化小康"视域下打破农村发展困境、助力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依据与路径选择。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夏勉  夏雨雨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如何实现传统节日文化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文章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相关实践经验,对打造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牌、彰显传统节日文化本源特色、更新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方式、构建传统节日文化互动平台及丰富服务形式、完善传承创新管理机制等实施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才唤  周兰羽  
乡村红色文化大众化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对于全面脱贫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在厘清概念内涵、简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红色文化大众化是建立"志智双扶"长效机制的理论逻辑,指出其存在推广意识不足、精神提炼不够、管理权责不清和各类人才缺乏等问题,认为要采取上下联动、联合协作、内外结合和一线下沉的实践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以"红"为"媒"、文化"铸魂",提炼精神、多措并举,创新方式、动静结合和讲好故事、积聚人才等四条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文明  牟维勇  张孝德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以乡村文化复兴的视角研究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契机,是第三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的立论所在。当今中华民族走向生态文明之路,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之路,乡村作为中华文明生发之根,由此决定了乡村文化复兴将开启文化为王的生态文明新时代。本届论坛通过理论和实践对话,从中归纳总结乡村文化价值、乡村文化传承与活化保护等关系到乡村文化复兴相关议题的动态。西方学者高度评价中国乡村文明的价值,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进行反思和批评,认为中国乡村文化复兴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发展,也将成为世界潮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渊  李颖  宋攀  
"美丽乡村"建设关系到广大乡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为避免盲目追求速度以及经济效益所造成的乡村建设性破坏,以乡土文化与传统村落环境的共生性发展关系为切入点,运用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学科理论,探索乡土文化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所承载的重要文化价值。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作用。乡村建设应以尊重传统文化根基为己任,通过"传承、保护","创新、新建","挖掘、改造"三种形式,在遵循保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少惠   何志强  
随着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其治理有效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章以贵州滚龙文化节为例,结合乡村场域特征,以关联性和公共性为种差属性,梳理贵州四村滚龙文化治理过程的资源选择样态。发现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资源耦合互动作用下,四村在地性呈现出传统行政、传统惯习、科层参与、民间组织四种资源组合路径。通过比较发现本地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在地化形塑了乡村共同体供给的简约治理模式、普惠性供给的科层治理模式、价值共创的整合治理模式。同时也发现乡村社会情境与现代治理技术资源的适用性、治理资源更迭带来的不可持续性风险、治理资源的选择与组合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在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应注重以数字技术赋能治理资源升级、以差异性引领多元治理资源整合、以优秀传统文化张力激活治理资源韧性等要素功能,助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有效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孟默涵  许爱萍  高俊杰  冯敏莹  赵婷  
传承发展农耕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通过代际之间口耳相传的“乡村夜话”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受诸多因素影响正逐步“退场”,已无法再承担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新形态的乡村图书馆,应该填补“乡村夜话”消失的“空场”,积极投身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事生产经验、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祖传家训和乡风民俗等传统农耕文化。因此,当前乡村图书馆应该以农民口述农耕文化为抓手,以乡居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断加强乡村图书馆资源、人员队伍和场所建设,从而积极发挥其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耕文化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海庆  郎奥博  
我国乡村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民间音乐复杂多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及丰富的内涵,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地区特色,是乡村集体文化的凝聚,能够充分展现乡村人们的生活状态,是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种传承。民间音乐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丽芳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传统生态文化的精髓,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就是要深刻认识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高效低耗地利用资源,营造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转型,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世杰  刘明  刘洋  
通过探究农民画教育机制的内在逻辑,厘清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之间的交互关系,对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积极现实意义。遗憾的是,当前乡村文化传承面临着乡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导致乡村文化发展滞后和教育功能欠缺的现实问题。基于此,以农民画与乡村教育为例,梳理乡村文化教育传承的时代背景、演变过程、表现形式及价值意义,提出加强制度保障、更新文化观念、发展文化产业、释放文化潜力的乡村文化教育传承发展路径,构建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化融通的内容体系,进而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