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5)
- 2023(6654)
- 2022(5326)
- 2021(5103)
- 2020(3854)
- 2019(8802)
- 2018(8559)
- 2017(13296)
- 2016(8098)
- 2015(8737)
- 2014(8863)
- 2013(7889)
- 2012(7282)
- 2011(7141)
- 2010(7537)
- 2009(6684)
- 2008(6519)
- 2007(6145)
- 2006(5681)
- 2005(4855)
- 学科
- 农(24277)
- 济(23394)
- 经济(23362)
- 业(21582)
- 教育(19514)
- 农业(17124)
- 管理(15208)
- 中国(14093)
- 企(11586)
- 企业(11586)
- 业经(10378)
- 财(8457)
- 发(8339)
- 收入(8005)
- 发展(7818)
- 展(7696)
- 理论(7530)
- 制(7092)
- 学(6924)
- 农业经济(6724)
- 方法(6389)
- 分配(6033)
- 地方(6022)
- 教学(5897)
- 数学(5065)
- 数学方法(4981)
- 工作(4927)
- 体(4848)
- 村(4814)
- 农村(4795)
- 机构
- 大学(107624)
- 学院(106602)
- 研究(39056)
- 济(34051)
- 管理(33764)
- 经济(32925)
- 理学(28974)
- 理学院(28552)
- 教育(28174)
- 管理学(27976)
- 管理学院(27727)
- 范(26162)
- 师范(26096)
- 京(23724)
- 中国(23250)
- 师范大学(21285)
- 科学(21016)
- 农(19451)
- 江(17823)
- 所(17814)
- 中心(17385)
- 财(17181)
- 研究所(16047)
- 北京(15591)
- 职业(14769)
- 州(14097)
- 技术(14089)
- 业大(13914)
- 院(13833)
- 农业(13526)
- 基金
- 项目(66901)
- 研究(60481)
- 科学(54548)
- 基金(44849)
- 社会(37786)
- 家(37227)
- 国家(36619)
- 教育(35118)
- 社会科(34965)
- 社会科学(34956)
- 科学基金(30879)
- 编号(28463)
- 省(28241)
- 成果(26550)
- 划(24751)
- 课题(22680)
- 基金项目(22623)
- 年(19813)
- 规划(17093)
- 性(16952)
- 发(16571)
- 重点(16536)
- 部(16442)
- 资助(15992)
- 项目编号(15959)
- 自然(15382)
- 度(15174)
- 教育部(15008)
- 自然科(14934)
- 自然科学(14933)
共检索到171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红 邬志辉
"以教育扶贫"是新时代乡村教育扶贫的战略重点。共享共建幸福生活、提升贫困人口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需要发挥教育扶贫的长久性作用,培养适应劳动力转型的可迁移就业能力,积累助力向上流动的竞争性教育资本,形塑向往幸福生活的平民生活哲学。新时代乡村教育扶贫需精准识别乡村学生的时代痼疾,关注质量贫困、机会贫困、情感贫困以及信息贫困对乡村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提升新时代乡村教育扶贫的实际效价还需精准治理,分类施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汉泽
近年来,中央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逐渐增加,但扶贫资金的使用却与贫困农户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离。文章考察了扶贫资金的管理、拨付、分配与使用等各个环节,指出除了制度因素与项目制的意外后果之外,在其使用环节,乡村治理转型以及精英捕获是造成扶贫资金偏离的主要原因,并详细分析了精英捕获的产生机制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扶贫资源分权管理体系以及参与式识别、引进第三方组织监督等政策建议,以便促进扶贫资金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扶贫瞄准 乡村治理 精英捕获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庆捷 牛乙钦
贫困治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基层工作的核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全国乡村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依据产业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两项标准,可以划分出"村营市场主体""、企业承包制"和"企业示范经营制"三类产业扶贫模式。考察扶贫模式绩效,应考虑三个评价标准,即收入增加、对政府扶贫资金依赖性和贫困户参与生产程度。案例研究显示,"村营市场主体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公益性,但对村干部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企业承包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示范经营模式"形式灵活,有利于激发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但二者都面临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案例分析提炼出产业模式和扶贫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定量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准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航 邢敏慧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该政策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实践困境。对全国187个村庄的教育扶贫调查显示,教育扶贫政策的力度明显、供给尚可,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和好评,但帮扶农户的需求不足、参与有限问题不容忽视。深入分析可知政策与贫困户、执行者之间存在张力:一是教育扶贫政策属性与贫困户需求的矛盾,二是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与农户认知的矛盾,三是教育扶贫政策执行与考评体系的矛盾。要助力教育扶贫行之有效,应树立分类治理思维使得政策投递更为精准,加大"扶知"的力度激发帮扶群众主动了解、接受政策的意识,同时制定兼顾针对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的考评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克松 刘璐璐
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角色理论,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角色分析框架,以洞察职业教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困境。分析发现,在结构层因多重角色冲突存在合力落差,在过程层因认知角色模糊发生供需错配,在功能层因教师角色过载出现效能差距。因此,应变革组织结构以化解职业教育角色冲突、重构运行机制以提升职业教育角色认知、推进战略耦合以促进职业教育角色调试,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角色重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策略,精准扶贫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农村工作,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内生性发展动力,存在返贫致贫的诱因和可能性,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后扶贫时代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转变发展观念,借鉴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发力,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基础,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政策有效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会战
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后扶贫时代,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来说至关重要。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琦等编著的《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阐述了扶贫攻坚机制创新的目标任务,对于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启发价值。笔者在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增权视角下我国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16XGL008)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该书关于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尝试基于增权视角创新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丰安
新时代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路径。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主要表现在精准识别偏离、精准帮扶错位、精准管理缺位和与之相关的精准考核不完善等4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和文化深度性贫困以及政策执行主体面临双重压力、公共品供给错位、市场失灵的政府缺位等国家治理不足等。为此,在脱贫攻坚的最关键阶段,需要重点聚焦深度性贫困问题,从完善精准管理机制,提升帮扶政策精准度;强化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扶贫治理能力和水平;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和积极性等方面增强精准扶贫力度,有效实现精准扶贫的常态化,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新时代 精准扶贫 实践困境 反贫困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文丰安
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是激发扶贫动力、提升扶贫绩效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在肯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模式的前提下,探寻社会力量参与深度扶贫在创新扶贫模式、增强贫困人群造血能力、弱化城乡二元结构三个方面的现实价值,厘清各主体间的内在关系,提出未来社会扶贫在大数据聚焦、创新思维嵌入、模式创新、主体信息反馈方面的创新方向,以及新时代深度扶贫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力量 深度扶贫 价值 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海英 张琰飞
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教育扶贫不仅有利于乡村人才培养与就业,对于乡村人力资本提升和乡村人才振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湘西地区教育扶贫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继续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力度,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农民职业教育推进力度,提升农民职业教育质量,创新人才集聚体制机制。
关键词:
教育扶贫 人才振兴 助推路径 湘西地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华 黄如艳 张琼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扶贫具有从"扶教育之贫"到"防止教育返贫"和从"以教育扶贫"到"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双重意蕴。"十三五"期间,在"扶教育之贫"方面,青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学校布局不适切;学校教育快速发展,但支持条件尚不充分。在"以教育扶贫"方面,教育目标基本达成,但指向性不明确;课程设置全面,但灵活性不够;培养过程规范,但与地方发展契合度不高。"十四五"期间,教育扶贫需在"防止教育返贫"上均衡学校布局、优化学校质量;同时,在"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上凸显劳动素养培育、完善课程设置、优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的培养过程,探寻青藏地区从教育扶贫到防止教育返贫、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巨臣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影响政策运行发展方向的"技术"、形塑政策基层运行结构的"组织"这三个与教育扶贫政策在农村场域运行有着本质勾连的核心要素,并关照当下农村社会转型变迁的具体现实,尝试构建起一个"权力—技术—组织"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和阐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政策在权力共享、技术应用以及组织保障三个维度上的当代价值意蕴,并揭示出政策运行中存在的权力失序、技术扩张、组织涣散等本土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应通过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以及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的三位一体式联动路径来予以共同解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文恩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中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分析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特点和趋势;剖析影响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因素;提出做大优势产业,扶持特色产业,助推旅游产业,聚力新兴产业等四大思路;倡导规划衔接,主体衔接,政策衔接及体制机制衔接等实现途径。因此,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产业扶贫 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文涛 杜宾彬
在“后扶贫时代”,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1—2020年我国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的四大路径,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和因子载荷,并构建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的长期增收效应大于城市化的长期增收效应;在短期内,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与农产品贸易市场化有助于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科技投入和农业信息化的长期增收效应高于短期增收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陈春霞
贫困群体的存在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在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我国精准扶贫将更加注重贫困群体的"在场"作用、注重贫困群体能力建设、注重教育脱贫关键作用、注重脱贫质量高效高能。由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促进贫困群体技术资本、能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的积累,因而,与精准扶贫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在未来,职业教育和培训精准扶贫必须以扶贫理念转变为突破口;构建面向贫困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支持体系;培育以乡村精英为核心的新型职业农民;坚持以能力扶贫为导向,促进贫困群体自我赋权提能;基于个体特征和需求差异,精准设计培训方案。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和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