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6)
- 2023(5421)
- 2022(4195)
- 2021(3959)
- 2020(2736)
- 2019(6145)
- 2018(5848)
- 2017(9764)
- 2016(4986)
- 2015(5469)
- 2014(5416)
- 2013(5316)
- 2012(4873)
- 2011(4728)
- 2010(4935)
- 2009(4657)
- 2008(4353)
- 2007(4199)
- 2006(3973)
- 2005(3148)
- 学科
- 济(22958)
- 经济(22939)
- 农(22691)
- 业(16870)
- 农业(15366)
- 管理(10624)
- 业经(10230)
- 企(8561)
- 企业(8561)
- 中国(8392)
- 地方(7071)
- 农业经济(7012)
- 制(6332)
- 发(6164)
- 发展(5649)
- 展(5638)
- 方法(5483)
- 收入(5391)
- 财(5323)
- 村(4887)
- 农村(4870)
- 策(4702)
- 建设(4547)
- 数学(4425)
- 数学方法(4367)
- 银(4188)
- 银行(4187)
- 行(4080)
- 工作(3988)
- 教育(3942)
- 机构
- 学院(77974)
- 大学(73249)
- 济(30709)
- 经济(29899)
- 管理(27913)
- 研究(26001)
- 理学(23847)
- 理学院(23598)
- 管理学(23201)
- 管理学院(23048)
- 中国(19958)
- 农(17735)
- 科学(14672)
- 京(14482)
- 财(14290)
- 中心(12651)
- 江(12596)
- 农业(12294)
- 所(12009)
- 业大(11946)
- 范(11894)
- 师范(11819)
- 财经(10866)
- 研究所(10753)
- 州(10086)
- 经(9812)
- 省(9557)
- 经济学(9262)
- 院(9158)
- 师范大学(9085)
- 基金
- 项目(50922)
- 研究(42465)
- 科学(40336)
- 基金(35247)
- 家(29546)
- 国家(29139)
- 社会(28301)
- 社会科(26328)
- 社会科学(26322)
- 科学基金(24890)
- 省(21614)
- 编号(19040)
- 教育(19034)
- 基金项目(18319)
- 划(16999)
- 成果(16132)
- 课题(13449)
- 发(12925)
- 自然(12717)
- 资助(12715)
- 自然科(12379)
- 自然科学(12378)
- 农(12362)
- 自然科学基金(12126)
- 年(11733)
- 性(11535)
- 国家社会(11413)
- 重点(11357)
- 制(11050)
- 发展(10986)
共检索到119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建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实质是以发展和公平为目标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需要在动态中准确把握和理解。民族复兴根在乡村,乡村振兴力在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在于激发人性向乡土的回归。中国的现代化,基在乡村,弱也在乡村,政府主导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优先发展 政府主导 城乡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尹菁薇 王翠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和继承以往党中央领导人有关乡村治理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理念的转型与新时代乡村治理中面临着的一系列新问题的背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实事求是地提出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乡村治理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关键词:
乡村 治理思想 核心要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华云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山东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梳理山东乡村振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优势与短板,并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引进人才、激发齐鲁文化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打造过硬党支部五个方面提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主攻方向和有效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齐鲁样板 路径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刘欢颜 胡卫卫 常亮
党建引领是推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事业的核心机制。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效互动具有一体两面的鲜明特征,它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促推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二者是党和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相互增能、相互证成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效互动的内在机理表征为党建与乡村振兴的一致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必然性和乡村振兴促进党建的锻造性。通过对山东省招远市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党建与乡村振兴互动实践取得卓越成效,但仍存在共识凝聚难、主体协同难、平台搭建难和策略实施难等问题,据此应以建构主体认同凝聚价值共识,以推动协同治理实现效能提升,以搭建互动平台奠定物质基础,以确保精准施策提供有力保障,最终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互促和深度融合。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珺 张峻琦
作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责无旁贷。文章在总结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面临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效能不高、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及缺乏规范性文件支持等现实问题,探析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而提出增强数字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能;构建多元服务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把握文化需求,推进精准服务;完善立法,推动服务规范化发展等策略,以期能更好地助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珂琦
农村"文化小康"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以农村"文化小康"体现的农民主体性、农村进步性、国家发展性三重价值维度为基础,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乏、政府主导性缺失、社会关怀度不够的突出问题。提出以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激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来加强农民的主体性与本位性;以保护与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努力推动农村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来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复兴;以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来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农民,是农村"文化小康"视域下打破农村发展困境、助力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依据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文化小康 新时代 乡村振兴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陈小锋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人口与劳动力外流带来的结构与形态的巨变,乡村"空巢社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乡村社会的新常态。乡村振兴虽是在城镇化、现代化大背景下推进的,但需要跳出城市中心主义及现代性的陷阱,重新认识乡村的社会生态价值,修复和重建乡村社会文化系统的功能。振兴乡村不同于城市化,因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复制,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探寻和发现多样性的道路,但可以朝着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努力。在振兴乡村的路径选择问题上,还需要处理好国家意志与农民主体性、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国家"三农"发展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让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恰当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多样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领,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部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乡村全域旅游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乡村全域旅游开发要加强乡村产业规划,重视乡村整体环境改造,统筹乡村产业发展和部门利益,实施全域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全域美化旅游环境,全链打造特色亮点,全力推进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健康均衡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和文化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单元、服务群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丰富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且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对标国家关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及实际需求,持续推进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内容体系和办学资源体系的实践探索,一方面聚焦县域单元和村庄单元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和各种技能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人力资源提升、乡村发展与城乡融合以及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的价值功能。立足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提出继续着力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体系、明确服务功能定位、拓展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办学路径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单元、服务群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丰富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且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对标国家关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及实际需求,持续推进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内容体系和办学资源体系的实践探索,一方面聚焦县域单元和村庄单元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和各种技能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人力资源提升、乡村发展与城乡融合以及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的价值功能。立足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提出继续着力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体系、明确服务功能定位、拓展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办学路径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丹淅
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变量。由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政策系统碎片化、供需结构失衡等主要诱因,使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明显不足。新时代,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生为本着力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闭合系统;以人为本稳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潇彬
(一)引导外出人员返乡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要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回流,吸引毕业大学生、外出农民工和退役士兵返乡就业创业,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关键的人力资源支撑。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引进前沿人才。加强乡镇党委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考录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力度,充实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重视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把到乡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打造一支懂农村、爱农村、亲农民的乡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张森 乔鑫
实现农村发展是中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以近代西方国家发展干预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作为线索,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一书中深度反思农村发展实践项目失败的主要缘由,围绕实践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外来者”要进行价值转换,遵循“以末为先”的发展理念,并认为参与式行动是该理念的实践方案。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演变进程、制度环境、乡村社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应结合中国城乡发展逻辑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要求,探讨罗伯特·钱伯斯提出的参与式行动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乡村振兴是“外来者”与当地民众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其自身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立足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本土化特征,在充分发挥“外来者”与“内部人”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同时,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还需明晰各个行动主体的能力和任务,实现“参与”与“行动”的兼顾,高效整合多元系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
参与式行动 以末为先 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文军 张莹 王佳星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走向,是接续优秀文脉的重要途径。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挖掘和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实现文化振兴可以选择的路径包括注入文化元素、推进移风易俗、教化乡村居民、保护村落遗产、开展文明评选、挖掘民间手艺、活跃民俗节日等。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内涵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