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0)
- 2023(10128)
- 2022(8269)
- 2021(8056)
- 2020(6240)
- 2019(14231)
- 2018(13734)
- 2017(25347)
- 2016(13545)
- 2015(15120)
- 2014(14678)
- 2013(14886)
- 2012(13850)
- 2011(13083)
- 2010(13227)
- 2009(12218)
- 2008(11925)
- 2007(10901)
- 2006(9843)
- 2005(8951)
- 学科
- 济(63823)
- 经济(63774)
- 农(50220)
- 业(44196)
- 农业(33413)
- 管理(30461)
- 企(22240)
- 企业(22240)
- 中国(21121)
- 方法(20908)
- 业经(19545)
- 数学(18571)
- 数学方法(18460)
- 贸(14046)
- 贸易(14037)
- 易(13847)
- 制(13585)
- 地方(13411)
- 发(12975)
- 农业经济(12767)
- 财(11595)
- 策(11522)
- 发展(10914)
- 展(10894)
- 银(9954)
- 银行(9941)
- 体(9916)
- 村(9743)
- 农村(9722)
- 行(9689)
- 机构
- 学院(198419)
- 大学(194473)
- 济(93665)
- 经济(92104)
- 管理(74958)
- 研究(74061)
- 理学(64362)
- 理学院(63671)
- 管理学(62920)
- 管理学院(62549)
- 中国(59465)
- 农(52116)
- 京(41107)
- 科学(40981)
- 农业(39374)
- 财(37610)
- 所(36625)
- 中心(33572)
- 业大(33178)
- 研究所(33153)
- 财经(29678)
- 江(29239)
- 经济学(28611)
- 经(27382)
- 范(26610)
- 师范(26470)
- 北京(26011)
- 经济学院(25718)
- 院(25191)
- 科学院(24339)
- 基金
- 项目(128340)
- 科学(102104)
- 研究(99006)
- 基金(95126)
- 家(82852)
- 国家(82041)
- 科学基金(69340)
- 社会(66791)
- 社会科(62932)
- 社会科学(62917)
- 基金项目(49696)
- 省(47718)
- 教育(42932)
- 编号(40515)
- 自然(40441)
- 划(40196)
- 自然科(39490)
- 自然科学(39478)
- 自然科学基金(38819)
- 资助(37398)
- 成果(32769)
- 农(30898)
- 部(30640)
- 发(30222)
- 国家社会(28889)
- 重点(28694)
- 课题(27369)
- 中国(26917)
- 创(26339)
- 教育部(26021)
- 期刊
- 济(115289)
- 经济(115289)
- 研究(61620)
- 农(59622)
- 中国(45607)
- 农业(40850)
- 科学(30122)
- 学报(29424)
- 财(25694)
- 管理(25554)
- 业经(24163)
- 大学(24006)
- 学学(22846)
- 融(21824)
- 金融(21824)
- 业(19496)
- 教育(18981)
- 问题(16245)
- 经济研究(16003)
- 农业经济(15230)
- 技术(15064)
- 农村(14948)
- 村(14948)
- 世界(14935)
- 财经(14903)
- 经(13078)
- 贸(12345)
- 版(11973)
- 经济问题(11563)
- 国际(11322)
共检索到310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平志军
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祖先们数千年的乡土耕作孕育了厚重灿烂的农耕文明。不论是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还是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风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统领性文件,与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志国 谭砚文 龙文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1月23—25日,为全面推动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促进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人文与法学学院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霞 杨筱柏
伴随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耕文化经历了一条从繁盛主流到冲击削弱、重拾自信的曲折发展道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自强精神,“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互助精神,“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人本精神等价值观契合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需要。传承并创新发展农耕文化需要着重传承农耕文化的价值要义,着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强化现实体验,以农耕文化的复兴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耕文化 乡村振兴 耕读教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霞 杨筱柏
伴随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耕文化经历了一条从繁盛主流到冲击削弱、重拾自信的曲折发展道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自强精神,“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互助精神,“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人本精神等价值观契合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需要。传承并创新发展农耕文化需要着重传承农耕文化的价值要义,着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强化现实体验,以农耕文化的复兴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耕文化 乡村振兴 耕读教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东勃 宋锐
作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线,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浓厚的现代性意蕴。而现代化进程的内在悖论召唤着传统农耕文化的返场,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发育现代性、融入现代性、扬弃现代性。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的精华,汇聚着中华民族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相处的伦理智慧,集中体现为"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法则,"父慈子孝、耕读传家"的家庭美德,"同甘共苦、守望互助"的乡邻关系以及"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充分发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契合乡村振兴伦理之间的逻辑关联及其内在张力,探寻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之道,对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东 王木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共享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完成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历史任务和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时代问题的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共享的政治安排和战略行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基本逻辑上以历史延续性、中国现代性、人民主体性的共享发展为历史基点;在行动向度上以"主体、产业、环境、家园"四位一体的共享建设为核心要点;在推进策略上以发展政策、权责关系、服务机制、家园文化的共享治理为实施路径。通过全民共建、全域共治和全面共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享发展 共享建设 共享治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婷
在我国社会之客观的、不可逆转的现代转型进程中真切地认识和把握"乡村振兴"这一战略部署,是切实而科学地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部署的前提。如果说,费孝通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一概念为我们刻画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乡土型文明形态,那么,今天正行进中的社会转型则在无可回避地将中国社会带入城市文明的时代。就像过去以"乡土的方式"维系和组织了整个社会一样,城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一步步地以"城市的方式"对整个社会进行重新组织、重新塑造的过程。着眼于这样一种必然的历史转型,则目前有些有关乡村振兴的观念之值得商榷的,包括怀旧情感支配下的乡村振兴观以及在所谓"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观念下的乡村振兴观。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并必然是(即使不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乡村产业、乡村社会和空间组合以及作为乡村社会之主体的农民本身等各方面的转变。为了这个转变顺利而良性地展开,政府、市场和社会必须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文明形态 城市文明形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匡列辉 张明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战略目标和任务。认真把脉湖南农村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生态环保问题,分析其根源实质,精准施策,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解决湖南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推进湖南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村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健全生态监管体制等措施,更好地建设好新时代湖南农村生态文明,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湖南农村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涛 何茜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造农村人力资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环节。为此,政府应该充分保障农村人力资本改造的战略性投入、实施激励现代要素进入农业农村的科技政策、大力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针对性地促进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改造、依托合作社文化建设加快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逐步激励社会创新和地区特色,最终公平传递发展的红利惠及广大农民,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陈小锋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人口与劳动力外流带来的结构与形态的巨变,乡村"空巢社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乡村社会的新常态。乡村振兴虽是在城镇化、现代化大背景下推进的,但需要跳出城市中心主义及现代性的陷阱,重新认识乡村的社会生态价值,修复和重建乡村社会文化系统的功能。振兴乡村不同于城市化,因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复制,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探寻和发现多样性的道路,但可以朝着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努力。在振兴乡村的路径选择问题上,还需要处理好国家意志与农民主体性、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国家"三农"发展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让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恰当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多样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相比,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不仅体现在字面的调整上,更体现在内涵的深化上,可以说是其升级版。在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的背景下,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促进乡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承上启下、补齐短板和助推复兴等重大意义,辽宁省阜新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取得的乡村产业初具规模、科技特派工作成效明显和生态环境建设极大改善等成绩,但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遇到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瓶颈、乡村科技支撑能力仍有待提高,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兴旺等困难。对此,阜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凝聚广大乡村的农民力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注重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留存、引进和吸引优秀人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承上启下、补齐短板和助推复兴等重大意义,辽宁省阜新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取得的乡村产业初具规模、科技特派工作成效明显和生态环境建设极大改善等成绩,但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遇到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瓶颈、乡村科技支撑能力仍有待提高,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兴旺等困难。对此,阜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凝聚广大乡村的农民力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注重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留存、引进和吸引优秀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